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7818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护理、影像等专业使用)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解剖与组胚教研室解剖与组胚教研室2014 年年 7 月月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课程类别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影像专业 开课学期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学时:总学时课程学时:总学时:144 学时 理论 106 学时 实验 38 学时课程编码课程编码: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一) 、课

2、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 进化

3、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

4、,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三)、媒体的选择与配合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四)选用教材信息:二、课程教育目标二、课程教育目标为适应 21 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

5、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三、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绪论(2 2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和方位术语人体的组成和分部(二)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的轴、面解剖学学习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组织学染色原理(三)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发

6、展史显微镜分类组织学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解剖学姿势(二) 、主要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定义、分类及在医学中的地位2解剖学发展概况3人体的组成和分部4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和基本术语5解剖学的学习方法6显微镜及组织学研究方法 第一篇第一篇 基本组织基本组织 第一章第一章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2(2 学时学时) )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分布概念:内皮、间皮、腺上皮 (二) 、熟悉上皮细胞各面的特殊结构腺上皮的概念和腺的概念、分类(三) 、了解腺的结构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

7、内皮、间皮、腺上皮(二) 、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2被覆上皮:分类的依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上皮细胞的侧面:细胞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连接复合体。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4腺上皮: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腺的分类和结构,腺细胞的分泌物的释放方式。第二章第二章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一、固有结缔组织一、固有结缔组织(1 1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

8、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形态结构、功能(二) 、熟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结缔组织的主要分布部位(三) 、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概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2疏松结缔组织:分布、结构和机能意义。(1)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和机能意义。(2)基质:主要化学成分及机能意义。组织液的形成。(3)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3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二、软骨和骨二、软骨和骨 (1 1 学时)学时)一

9、、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软骨的分类和各类软骨的构造特点和分布(二) 、熟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结构特点骨板的分类(三) 、了解骨的发生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软骨组织(1)一般特点和分类。(2)透明软骨的结构和分布,软骨膜的结构和功能。(3)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构造特点和分布。2骨组织和骨:(1) 、骨组织的结构,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来源、结构和功能,骨质和骨板的概念。(2)长骨的结构:骨松质结构特点,骨密质的结构,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费氏系统(骨单位) 、间骨板。骨膜的结构与功能。3骨发生:骨发生的两种形式。三、血液及血细胞发生(三、血液及血细胞发生(2 2 学时)学时

10、)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血液有形成分的分类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和正常值(二) 、熟悉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三) 、了解血细胞的发生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血液的组成和血液有形成分的分类。2红细胞: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值。3白细胞:分类和正常值。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百分数和功能。三种有粒白细胞颗粒的超微结构和所含物质。单核细胞、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功能。4血小板的形态,显微结构,正常值和功能。5血液有形成分的发生规律。 第三章第三章 肌组织(肌组织(2 2 学时学时)一、教学

11、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骨骼肌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心肌的光镜结构(二) 、熟悉肌组织的分类、一般特点及分布(三) 、了解心肌的超微结构肌丝滑动学说平滑肌纤维的光镜和超微结构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概述:肌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2骨骼肌(1)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形态、胞核、横纹、肌原纤维)(2)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肌节、肌浆网、横小管、三联管)及肌丝的分子结构。(3)骨骼骨纤维收缩机制:肌丝滑动学说。3心肌纤维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点。4平滑肌纤维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第四章第四章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2 2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

12、的形态和结构和分类突触的概念、结构、功能(二) 、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各类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神经纤维的概念和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三) 、了解神经组织的再生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概述: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2神经元(1)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细胞体:细胞核的特点。细胞质内的尼氏体的形态,超微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构成。突起:树突和轴突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神经元的分类,按形态、功能、和递质分类。(3)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的概念,化学突触与电突轴的结构与机能意义。各种不同形式的突触。3神经胶质细胞(1)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各类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13、(2)周围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和被囊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功能。4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分类。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施万细胞与神经膜及髓鞘的关系。少突胶质细胞与中枢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关系。无髓神经纤维的构造。5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的概念。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结构和功能。(2)运动神经末梢,效应器的概念。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第二篇第二篇 系统、器官与组织系统、器官与组织 第五章第五章 骨学(骨学(4 4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1骨的分类、构造2躯干骨的组成和胸骨角;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孔和椎间孔,各部分椎骨的特点3颅骨的组成

14、和分部。4全身各骨的名称、数目、形态5全身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二) 、熟悉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2骨性鼻腔的构成3颅底内观的主要结构4上、下肢骨的组成及主要骨块的形态结构。5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三) 、了解骨的生长发育和骨的可塑性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及关键词:椎孔和椎间孔、胸骨角、翼点二、主要教学内容:1骨的分类、构造和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及全身骨的配布。2躯干骨、颅骨、四肢骨。 第六章第六章 关节学(关节学(6 6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1滑膜关节的结构和运动。2椎骨的连结。3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构造和运动。(二) 、熟悉

15、1骨连结的概念及连结形式。2脊柱、胸廓、骨盆的构成及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形式。3腕关节、踝关节的构造。(三) 、了解全身骨连结的名称,足弓的构成。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滑膜关节、椎间盘(二) 、主要教学内容:1骨连结的概念,分类;滑膜关节的概念、结构、运动、和分类。2躯干骨连结;颅骨连结;四肢骨连结 第七章第七章 肌学(肌学(5 5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1肌的构造、起止、作用和命名原则。2胸固有肌的配布与作用;膈的位置、形态、功能3全身重要标志肌的位置和作用。(二) 、熟悉:全身各部肌的分层、分群及配布规律(三) 、了解:肌的分类及辅助结构。二

16、、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白线、腹直肌鞘、股三角(二) 、主要教学内容:1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2躯干肌:背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颈肌:胸锁乳突肌胸肌:胸大肌、肋间肌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部局部结构盆会阴肌:局部结构头肌:枕额肌、咀嚼肌上肢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前臂肌和手肌分群、腋窝和肘窝下肢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股三角和腘窝3体表的肌性标志 第八章第八章 内脏学(内脏学(1 1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一) 、掌握:内脏的概念(二) 、熟悉: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的形态特点。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一) 、基本概念:内脏(二) 、主要教学内容:1内脏的概念。2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3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的形态特点。 第九章第九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