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解剖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7789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睛解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眼睛解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眼睛解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眼睛解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眼睛解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睛解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睛解剖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角膜角膜-镜头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其屈光力为 42D 左右,占眼球表面积 的 1/6,直径为 11.5 毫米,中央厚 0.6毫米,旁边厚 1 毫米。俗称“黑眼珠“,其实它透明无瑕 ,只是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当人们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黝黑的眼内时 ,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组织分 5 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但对冷觉不敏感,因此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 说。如果角膜上皮受损,一般 24 小时内不留痕迹地愈合。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留 下瘢痕,严重的呈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斑,影响视力。 2.

2、2.瞳孔瞳孔- -光圈光圈 瞳孔-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 2.53 毫米。婴儿和老人瞳孔较小。外面光线 强的时候,瞳孔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失调,则曝光不当。 3.3.晶状体晶状体- -全自动变焦镜头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 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 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通过 如此调节,使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 在屈光不正。

3、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 一个点,称为散光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失调,如年老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称为老视 ,即老花眼;如果晶状体变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4.4.视网膜视网膜- -胶卷胶卷 视网膜胶卷,起感光功能。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 复杂,分为 10层,感光的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 ,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脉络膜-照相机的暗箱。主要由血管组成,因此还兼有营养眼球的责任 眼球的发育-眼球的发育从小到大,在 3 岁前为快相期,即由出生后的 18 毫米发育到 21 毫米;在 15

4、 岁前为慢相期,眼球发展到 23 毫米左右,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5 岁以后基本稳定。 5.5.虹膜虹膜- -光圈的叶片光圈的叶片 虹膜-光圈的叶片。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 ,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根据虹膜内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白种人虹 膜色素较少,呈灰蓝色;黄种人色素较多,呈棕黄色;黑人色素最多,呈黑色。 6.6.巩膜巩膜- -相机壳相机壳 巩膜-相机壳,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 1 毫米,占据整个眼球后 面约 5/6 的范围。俗称眼白,就是靠近角膜的巩膜和其上一层透明球结膜。(完) 眼睛结构眼睛结构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

5、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 24mm,垂直径平均 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1.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 1/6 为透明的角膜,其余 5/6 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 11.5-12mm,垂直径约 10.5-11mm。周边厚约 1mm,中央为 0.6mm。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

6、神经,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眼睛前中央部份的透明组织没有血管折射光线(占总屈光度的 2/3)。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结膜是最外一层包住巩膜的透明膜,内有微丝血管及制造眼泪的细胞和泪腺抵挡创伤。 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 2.5-4mm 的圆孔,称瞳孔。眼睛中间黑色的圆形位置控制多少光

7、线进入视网膜在暗的环境会放大;在光猛及望近物件的时候会缩小。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 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 3mm 处有一直径为 1.5mm 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

8、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2.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 4/5 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3. 视神经、视路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4. 眼附属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眼睑分上睑和

9、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眼外肌共有 6 条,司眼球的运动。4 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 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

10、肌。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 7 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 45cm。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人类的眼睛就好似一架相机:光线经过角膜及光圈( 瞳孔 ),再由镜头( 晶体 )聚焦到菲林( 视网膜 )上。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 24mm,垂直径平均 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 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1.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外层由角

11、膜、巩膜组成。前 1/6 为透明的角膜,其余 5/6 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 11.512mm,垂直径约 10.511mm。周边厚约 1mm,中央为 0.6mm。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

12、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 2.5-4mm 的圆孔,称瞳孔。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

13、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 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 3mm 处有一直径为 1.5mm 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2.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房水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体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

14、、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 4/5 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3. 视神经、视路视神经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视路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4. 眼附属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眼睑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

15、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结膜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泪器泪器 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眼外肌眼外肌 共有 6 条,司眼球的运动。4 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 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 7 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 45cm。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

16、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眼睛是素描人物头像表现的重点,这不但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还在于眼睛是由不同材质构成的,以及眼睛自身复杂的结构变化。眼睛处在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运动最频繁的器官。两只眼睛的结构方向正好相对,这更增加了它的表现难度。因此,对眼睛生理结构的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眼睛由眼球、上眼睑、下眼睑、眼眶和泪阜组成。眼球呈球体嵌在头骨深凹的眼眶内,通过上下眼睑构成的眼裂,我们才能看到眼球的暴露部分,即部分眼白和虹膜、瞳孔。表现眼球要特别注意它的精细变化。它的上部有上眼睑投下的阴影,下部有球体自身结构形成的暗部。虹膜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深色透明体,黑色的瞳孔上,有小而亮的高光。眼睑与眼裂呈弧形,分上下两部分包裹着眼球。上眼睑比下眼睑厚和长,位置也靠前,覆盖着眼球的大部分。眼睫毛呈放射状生长于上、下眼睑。上部的睫毛较为粗、密、长,而且能影响眼球的光照。在表现中要尽量多刻画眼部的这些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眼球的体积和眼睑的厚度部分(见图)。眼睑的形状与瞳孔的位置,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哪怕只一点小小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