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7752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 查结果分析及对策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以重庆三峡以重庆三峡 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杨浩森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针对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心理及就业压力等问题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指出现阶段未毕业的专科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引导专科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出相应的观点。关键词: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建议与对策进入 21 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也进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阶段,重庆三峡

2、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科院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高校扩招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毕业生自身就业只是的缺乏与择业技巧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对职业发展毫无规划、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对就业信息不能充分利用,所有这些原因均导致他们在就业实践中不能把握就业机会,陷入就业困境中,从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科学、系统、有效的开展高校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准备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意向,进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我们临床医学系 4 班对2013 级和 2012 级进行街头随机抽取 500 名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分 19 道选择题,5

3、00 份调查问卷全部有效,经过对数据分析统计过后,基本情况如下。1 1、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1.11.1、生源地调查结果、生源地调查结果表 1 生源情况调查表项目生源情 况人数(人)所占比例(%)女生30260.4性别男生19839.6 农民31262.4 工人8116.2 个体10721.4家庭出 身 干部00特困326.4一般29959.8 良好15831.6经济情 况富裕112.2 单亲316.2 孤儿0特殊人 群残疾30.61.21.2 就业心理调查结果就业心理调查结果1.2.11.2.1 觉得不好找工作的原因是觉得不好找工作的原因是1.1. 社会原因:社会原因:1.1 随着招生

4、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符合我国社会就业难的形势共性,是当前我国社会就业难的具体反映。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招生计划的总数是 657 万名,由于计划增加,报名人数减少,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会比去年增加近 7 个百分点。支援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比去年扩大一倍,今年新增加的一些主要面向农村生源的免费医学订单定向招生计划 5000 名,主要是为中西部的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毕业生, 。而医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一方面传统需方市场的面相对狭小,需方市场本身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短长期追求存在矛盾;另一方面供方人才本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脱钩,人才结构受

5、长线专业的影响不合理,以及需方接受后需要承担长期投入培养的风险性和投入获效的长周期性,成为目前我国医学生就业瓶颈现象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1.2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医学生就业选择的偏差,在我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基层医疗机构也亟待充实大批医卫人才。大多数县以下的基层乡镇医院身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难以吸引医学生前往就业。甚至该地区生源和委培生也不愿意回去就业,城市及外地生源医学生更是将之视为就业禁区。医学生普遍向往的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大中城市,至少是条件较好的县级以上医院。然而这些用人单位往往竞争激烈,人员相对饱和难以接纳大批医学生就业。其择业

6、分布极不平衡。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看,城市重点充实社区,农村重点充实乡镇,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特别是我省,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在农村还比较严重;全省肠道传染病(如甲肝、痢疾、伤寒等)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农村;艾滋病、疟疾、丝虫病、乙肝等传染病也主要在农村。1.3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方面存在误区,存在人才高消费和急功近利的思想。目前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已成客观事实,用人单位在充分挑选人才的同时观念也发生着变化,用人标准不断提高。一些普通岗位也要优先录用高学历者,存在着不顾实际竭力招聘高层次人才的现象。另外受地方医疗改革的影响,不少医院宁可选择退休的专家也不愿意接受新毕业

7、生, 重视短期效益, 忽略人才培养与结构对医院发展的长期效应, 导致正规大学医学生愿意进入基层医院也是困难重重。1.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单位减员、政府机构缩编、部队裁员,在短期内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速有限。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将升至峰值(4650 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750 万),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数达 2300 万人。以经济增长 7%计算,每年新增长的工作岗位只有 800 万个,年度供大于求 1500 万人。同时农村还有 1.5 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此严峻的形势无疑给大学

8、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1.5 现在就业市场尚未规范,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就业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干扰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心态失衡。医疗人事制度的改革促使大量民营医院股份制医院出现,而相关制度又缺乏,医学生前往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合同制度的不透明,使得大部分毕业生无法安心选择。1.6 就业渠道不通畅。由于毕业生人才市场还不完善,主办单位对人才市场的定位认识不足,人才市场从时间、地点等方面相对集中,形成“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现象。这样以来,毕业生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太多,真正能在市场实现就业的还是少数。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人事制度

9、、户籍关系、地方保护主义、就业手续繁琐性等,大大制约了就业渠道的畅通。此外,由于毕业生生源地域限制,也严重影响了正常择业,不少地方政府规定,不准外地毕业生到本地就业,或者要交纳一定的城市增容费,这无疑又大大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19尤其是医学这一特殊行业,就业面本来就有局限性,加之就业渠道不畅通,使得很多医学毕业生无法安心择业。2. 学校原因:医学教育现状导致就业问题,影响学生就业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差异。我国医学教育现有3、4、5、6、7、8 多种年制,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这种多样的学制和学位培养制度,不仅造成人才培养规格的不统一,重要的是由于难以制定准

10、确、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造成人才规格区分的不准确,培养目标难以保证全面。我国的医学类专业近 50 个,带来的后果是基础训练不扎实,知识技能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的突发性变化,造成人才浪费,以至于出现生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好就业,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徐州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在全国起步较早,有专业特色,有较高社会声誉,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就业形势非常看好,就业率连年达到 100%。相反,临床医学专业目前就业率虽然尚可,但随着逐年扩招后的医学生不断地走出校门就业,其形势不容乐观。这种现状给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带来不小的打击,增加了其就业的心理压力。2.2 学校的不同知名度也会引起就业差异。同一

11、专业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其就业的差异性也是极大的。一方面是品牌效应的原因,一方面仍然是用人单位用人观点不务实的原因。在对重庆等地区的调查中,80%的三级医院对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表示了需求愿望,对省内院校持候选态度。因而对人才的标准该如何定义也是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各医学院校如何创建品牌,形成特色专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给一些普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2.3 专业设置不合理,热门专业出现一窝蜂现象。由于缺乏科学的预测和规划,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确定的依据并不充分,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学校只根据高考报考人数的“冷”、“热”度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12、趋势考虑,盲目扩招,造成临床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同时, 不少学校都竞相设置了热门的新专业, 导致毕业时同类人才过剩。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大量出现,专业设置更为细致化,但是其精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过程,不可能像长线专业那样在短期内普及化而形成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因而导致热门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比一般医学专业毕业生更积极乐观。2.4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中,医学专业的就业有其特殊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方政府人事部门和卫生系统的招考指标和时间。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无疑是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特别是有关应用

13、面试、维权法规、单位分析等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医学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过分强调传授知识,未有效地突出能力培养,造成学生难以迅速直面就业市场;很多医学院在医学教育中缺乏培养医学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有效措施;很多医学院校还满足于前些年的高就业率, 刚从原先精英教育的模式转变过来,对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 对医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幻把握还不够到位,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重理论轻案例,重讲解轻实训,没有形成与医学生专业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致使医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会比较盲从或不知所措。203.家庭原因:某调查结果

14、显示,毕业生在回答“您在择业过程中,哪方面意见最重要?”时,依次是“自己判断”(56 %) 、“家庭成员”(23 %) 、“社会舆论”(9 %) 、“学校教师”(5 %) 、“同学朋友”(1 %) 、“其它”(6 %) 。(15)可见家庭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和就业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3.1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影响因素,某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医学生。当前我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对社会人才竞争的压力体验深刻,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对子女要求比较严格,期望值比较高,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医学生的努力达不到父母期望

15、值时,将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213.2 父母对子女过多保护,价值观深深影响学生。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家庭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7意志品质薄弱的人,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庭条件优越,成长顺利,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他们没有遭遇过人生的挫折,思想感情脆弱。他们害怕艰苦,畏惧困难,缺乏勇气,面对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要么胆小怯懦,不敢应战,要么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坚持不住,打道回府。因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就业机会。3.3 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导致学生积极就业。在一项对贫困生的调查中发现, 与非贫困生比较, 贫困生在躯体化、强

16、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及精神症状 5 个因子以及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均分上均偏高。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学生,一旦产生不同于普通家庭孩子的性格,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使就业产生困难。尤其是医学生,学时一般比普通学生长,学习内容比普通学生复杂,在经历了学习期间的各种艰辛之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理会大大受挫。3.4 女医学毕业生处于结婚生育期,难以家庭工作两兼顾。与其他一般专业大学本科生四年学制相比,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学制一般都是五年;再加上,很多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缩短为两年,而医学类研究生仍是三年的现状,造成了医学类研究生年龄上的弱势。以现在的学制,专科生升本,本科生毕业直接读研,硕士毕业约在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已年近三十。按正常年龄升学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通常年龄比其他专业研究生都要大两岁,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正是个不尴不尬的年龄,特别是女研究生,用人单位往往考虑到她们恰好处于结婚和生育的高峰期,担心她们需要分心兼顾家庭,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因而减少聘用的机率。4. 个人原因:4.1 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观念错误。多年来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