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7683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RTF 页数:2 大小:5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大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肺大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大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大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大泡病患者中常伴有反复发作气胸并发症,特别是双侧性病变者,往往需手术治疗。此 类患者的肺结构与通气功能往往都已处于严重受损状态,因此对麻醉管理的要求较高。我 院自 2000 年 7 月2004 年 1 月期间共有 54 例肺大泡患者施行肺大泡、肺叶切除等手术。现 总结麻醉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 54 例患者,男性 49 例,女性 5 例,年龄 1668 岁,平均 44.611.5 岁。术前无气胸史者有 14 例;并发单侧气胸者有 17 例;并发双侧气胸史者有 23 例,其中 2 例于入院时处于双侧气胸状态。在并发气胸的 40 例中,肺压缩30%者有 1

2、2 例,占 30%;肺压缩 3170%者有 23 例,占 57.5%;肺压缩70%者有 5 例,占 12.5%。根据 慢性肺阻塞性疾病(COPD)诊断规范(草案)1判断,本文 54 例中有 21 例完全符合 COPD 诊断标准:年龄 40 岁以上;多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史;平时有喘憋、呼吸 困难等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1.2 术前处理 术前戒烟至少 714 天,常规吸氧治疗,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炎症,对气胸 患者施行患侧胸腔闭式引流,选择呼吸功能最佳时机施行手术。对已经达到 COPD 诊断标准 的患者,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咳嗽训练、深呼吸锻炼等,以为术后恢复呼吸功能打基础, 同时雾化吸入解

3、痉、化痰药施行解痉、平喘、止咳等治疗,对全身状况进行积极的支持治 疗。 1.3 麻醉方法 全组病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其中 26 例辅以硬膜外阻滞,多数为达到 COPD 标准的病例。快速诱导采用咪唑安定 23mg, 芬太尼 34g/kg,异丙酚 1.5 2mg/kg,琥珀胆碱 100mg,插入 Sheridan 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听诊法和吸痰管通畅法 对导管进行定位2,需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以确保导管准确定位。维持麻醉采用经静 脉微泵持续输注异丙酚,或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间断给予维库溴铵和芬太尼,并施行行 非术侧纯氧单肺通气(OLV)。用 Datex-ohmeda监护仪持续监测无创血压(N

4、IBP)、呼吸末 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心电图(ECG),部分患者采用压 力容量(PV)环监测。 2 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及麻醉过程顺利,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见附表)。OLV 期间大部分 SpO2 维 持在 98%以上,有 6 例在 OLV 1530min 以后出现 SpO2 降至 90%以下,经及时清理呼吸道, 间断双侧通气,或术侧肺高流量(58L/min)纯氧吸入以维持肺轻度膨胀等处理后,SpO2 维持恢复到 95%以上。在此 6 例SpO2 下降病例中,有 1例系发生非术侧气胸所致,随即取用 已准备的气胸箱进行抽气和引流,待情况改善后继续顺利完成手术

5、。术中有 1例发作支气管 痉挛,经给予喘定静脉注射和滴注维持后,支气管痉挛获得有效解除。术毕全部病例均顺 利拔管,在PACU 观察 1h 并面罩给氧,SpO2 维持 98%以上后送入 ICU。 3 讨论 3.1 双侧肺大疱病人的主要病理影响是呼吸功能严重损坏。临床上将肺大泡病分为两类: 胸膜下肺大泡病(Bleb 型)和实质内肺大泡病(Bullae 型)。Bleb 型肺大泡病的肺大炮位于 肺表面,属胸膜下空泡,肺泡之一般不相通,有时可伴有张力性气泡3。患者平时可无症 状,往往因自发性气胸而就诊,有反复多次发作气胸史,大泡容易破裂是其特点。麻醉管 理的关键在于:病人已存在气胸者,应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6、以改善呼吸功能,并选择最佳 呼吸功能时机施行手术;麻醉诱导力求平稳,肌松充分,面罩加压吸氧时手法轻柔,宜 使用小压力(15cmH2O)、小潮气量(300ml 左右)、快频率(1520tpm)方式进行; 支气管导管定位准确后即予非术侧肺单肺通气(OLV),选择压力控制的 IPPV 模式,压力峰压值设在 1520cmHg,通气频率需根据 PETCO2 设置,一般 1218tpm 即可达到满意的 PETCO2;术中用听诊器勤听呼吸音。Bleb 型肺大泡病多数存在胸膜与肺表面间发育不平 衡的解剖缺陷,一般无肺实质破坏,气道压力与正常肺无明显变化。因气道压力突然增大, 而呼吸音骤然减弱或消失,这种征象对

7、非术侧气胸的诊断一般无困难。 3.2 Bullae 型肺大泡病位于肺实质内,伴有肺实质破坏,剪开泡壁可见“棉花糖”样 (cotton candy-like)改变,多数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COPD 等疾病而引 起3,此类患者多数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麻醉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术前准备, 戒烟至少 714天,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给予经呼吸道雾化吸入解痉、化痰药,训练咳嗽、 深呼吸等术后恢复呼吸功能的动作,同时积极全身支持性治疗;麻醉诱导要求既能维持 血流动力学平稳,又要避免过强的应激反应,避免选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麻醉维 持期的管理重点在于气道管理和相应的监测。此类患者的肺顺应性

8、往往降低,在机械通气 下的气道压力较高。为此,需防止肺气压伤,宜采用小潮气量(34ml/kg)4,呼气时 间延长(I:E1:2.5)和快频率(1530tpm)的通气模式,但是有可能发生肺泡通气量 不足的危险,因此,尤其需要重点监测 SpO2 和 PETCO2,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机械呼吸的 参数,需要时随时了解血气分析;如果在纤支镜定位导管位置正确的情况下仍然出现 SpO2 下降,多数为通气侧气道内有痰液等分泌物和/或肺内分流所致。术中应根据呼吸音的 听诊,随时清理气道,并间断双肺通气,必要时对手术侧肺给予高流量(58L/min)纯氧 吹入,以维持术侧肺轻微膨胀而又不过分妨碍手术操作为准。 3

9、.3 双侧肺大泡患者,不论属何种类型,麻醉管理的共同重点是:多数患者(特别是 Bleb 型)术前伴有气胸并发症和不同程度的肺压缩。为预防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在施行肺 复张时宜采用低压、间断、缓慢进行,同时请手术者利用器械或手指腹轻拍肺组织,以有 助于肺复张良好;在关闭胸腔前,需看到肺已经复张良好,这样可避免先关胸再张肺的 盲目性;手术后期应避免麻醉过浅,并及时改用手法控制呼吸,以避免患者呛咳、人机 对抗等现象,后者有可能引起非术侧的肺大疱破裂而并发气胸,或引起术侧肺组织缝合处 撕裂而并发气胸;手术结束后以早期拔管为目标4,但应在一定的麻醉深度下拔管。 Bleb 型肺大泡患者,如果术前无气胸并发症,其呼吸功能一般也不会有明显损伤,早期拔 管的目的主要为避免呛咳诱发非术侧肺大疱的破裂;而对 Bullae 型患者除上述顾忌外,还 担心在浅麻醉或清醒状态下因呛咳或吸引等刺激而诱发支气管痉挛,导致术前原已受损的 肺功能难以得到完善的恢复。为此,应避免肌松药和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并尽快做到满意 的术后镇痛效果,这样就有利于术后早期顺利拔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