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77530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城区簿弱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思考桃源县漳江镇中学 聂助平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进行八年了,大部分老师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八年的实践不仅让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看到了新课改给基础教育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凸显了簿弱学校如何走进新课改这一严峻的课题。在此,我仅以八字路小学为例就漳江城区簿弱小学新课改的现状作一些汇报,谈谈我的一些思考。一、现状一、现状八字路小学原为一所农村小学,随着县城扩张,现为亦城亦乡,校园占地近十亩,10 个教学班,学生近 600 人,生源为原八字路乡各村及八字路社区居民、农家子弟、进城务工子女,流动性大,每期学生

2、异动约 100 人左右。全校上岗教师 28 人(在职教职工 34 人,有 5 人因年老体弱只能在家休养,另有一人因患肺癌无法上岗) ,其中女教师 17 人,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 22 人,这些教师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却不尽如人意。时至今日,全校各班均已跨入课改实验。八年的课改使我感受颇深:(1)新课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学习过程也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潜能也得以开发。 (2)新课改引发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讲授由过去的单一讲授变为引导

3、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教师开始尝试分组教学,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已初现课堂。(3)新课改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更加注重尊重学生、时时处处注意用亲情感化学生,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4)借助新课改的春风,学校承担的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题的县级课题小学作文评改研究2009 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县级二等奖。二、反思二、反思新课改在扎实推进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新生事物是很难一帆风顺的,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新课改之路也让我们举步维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如何取舍,的确令人深思。(一

4、)思想认识需提高面对新课改,现有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加之对自身素质的担心,易产生消极心理;(1)过度焦虑心理。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每天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教不好学生,交不了差,丢了教师“面子” 。 (2)无奈心理。由于评价机制的问题,许多教师一方面为新课改的推进作了充分的准备并身体力行,但另一方面不得不围绕一张张试卷作文章,结果是表面上轰轰烈烈地搞新课改,暗地里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新课改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做做表面文章罢了。(3)从众心理。部分教师看到别人忙于新课改,自己也不得不做做样子,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瞎忙乎,做“南郭”先生。 (4)冷漠心理。新课改虽然进行得轰轰烈烈,但教师职业本身所带来

5、的职业倦怠使得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难以转变观念几十年的书都教了,只差几年就要退休了,既不想也不愿折腾了,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认识亟待提高。(二)师资水平需提高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新课改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然而这所学校教师现状却不尽如人意:(1)学校 45 岁以上的上岗教师有 22 人,约占上岗教师总数的80%,他们大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又长期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事教育工作,他们不愿意也不容易接受新课改的新理念,加之在城区,班额过大(部分班级超过 70 人) ,教师负担重,压力大,知识更新的时间也无法保证。虽说是新教材,但教学

6、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依然是捧着“新经”念“老经” 。(2)因学校布局调整,周边学校不断撤并,各年级授课教师变动大。稍稍年轻一些且能担当重任的教师又调走,而补充的都是年老教师,偌大的班额,学生的课业负担早已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课改经验与热情更是无从谈起。正因为新鲜血液的缺乏,即便是学校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题的县级课题小学作文评改研究早已结题并获奖,其经验推广工作仍是力不从心,效果并不显著。(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对新教材及新课程标准的把握等,都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但由于学校经费的问题,很少派教师外出培训,加之教师

7、编制过紧,即便是有机会也难以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有的教师本着年纪大便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心态,安于现状,习惯于“鞭打”管理。(5)学科教师配置不合理,学校现有教师 28 人,不仅英语教师有缺口,更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三)办学条件需改善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虽已升格为城区小学,学生人数亦由过去的 300 余人逐年攀升,即将突破 600 人大关,但学校设施仍止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无奈之下,学校只得将办公室及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都改成了教室,学校仅有的一栋教学楼也已成危房。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班级班额过大,人数超过70 人,教室

8、内挤得水泄不通,学生学习小组难以展开讨论。由于办公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被挤占,不仅教师办公、开会搞成了“游击战” ,学生的分组实验、课外阅读也无法正常开展。加之经费欠缺,教室不足,学校计算机教室无法配置,而新课程教材对学生信息的掌握又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并不理想,学生在家中亦无法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对此,学校亦是无能为力。(四)学生评价需创新现行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现行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师及学生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人们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而

9、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评价体制的认同也让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三、对策三、对策(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新课程改革宣传力度,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让新课改深入人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支持新课程改革,让广大学生家长树立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观,逐步形成正确的、完善的、社会认同的新课程改革。(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改技能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也是新课程改革能顺利实施的保证和前提。1、选用合格的课改教师。逐步全面推广。学校在 2004 年下学期安排工作时,向课改年级倾斜,安排骨干教师担任课改任务,保证了课改的质量。随后又开始研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题的

10、县级课题小学作文评改研究 ,使新课改进一步深入,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广,在锻炼队伍的同时提升学生素质,彰显学校特色。2、切实抓好校本培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理念和行为同步改善的过程。我们结合实际,因人而异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用年轻骨干教师上示范观摩课、案例教学课及同年级比武课等形式让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求科任教师写课后记、教学反思等,想方设法让教师们积极投身于课改热潮中去。3、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对教学常规赋予了新的管理理念,把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常规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质疑、课后温习和听课学习的方法。积极推进集体备课制度、单元检测制度及作业检

11、查批改分析制度,按照分层次教学原则、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落实“三查、三评、三制度”之要求,即:一查备课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查作业批改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评”即:一评说课,看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二评课堂教学,考察教师指导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评教学反思,考察教师解读“新课标”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及总结教学中得失的能力。 “三制度”即:课前一分钟候课制度;课外辅导制度;竞赛培训制度。总之,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4、组

12、织教师进修和脱产培训。一方面请优秀教师来校传经送宝,一方面选派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和实践新课改的能力。(三)改善办学条件和改革招生制度争取领导重视,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装备,加快教学设施的配备与更新,加快资源共享的步伐,同时也要想方设法解决大班额导致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矛盾。今年教育局要求严控班额,限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 50 人,若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分组活动就轻松多了,当然,那些“老游击队员”也就更不轻松了。(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要让每一个教师明白什么是好的教学,什么是好的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才是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有效的。我们更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渴望家长及社会各界有一个更成熟、更理性的人才观。总而言之,城区簿弱学校的新课程改革虽已顺利推行,但其质量、效果还不尽人意。如何让薄弱学校“脱贫” ,推动公平教育、和谐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值得我们探讨、深思。我的发言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提请领导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