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7046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常熟市环境保护局二一一年十二月3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指导思想11.2总体思路11.3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1.4规划原则11.5技术路线21.6编制依据3第二章 “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52.1环境质量状况52.2污染源排放状况92.3环境保护工作132.4 “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15第三章 “十二五”环境形势分析173.1面对的挑战173.2面临的机遇18第四章 “十二五”规划目标与指标204.1总体目标204.2指标体系204.3目标指标可达性分析22第五章 “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重点265.1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实施“碧水工

2、程”265.2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全面实施“蓝天工程”295.3 以声环境功能区达标为重点,全面实施“宁静工程”325.4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程335.5以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程。365.6以循环经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395.7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415.8 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安全保障。435.9以环境监测监控应急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44第六章 “十二五”重点环保工程与项目投资估算476.1 水环境保护工程476.2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程496.3 固体废

3、物污染防治工程516.4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546.5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556.6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556.7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60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37.1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综合决策737.2严格环境执法管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737.3理顺投入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市场调节体系747.4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757.5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社会环境意识76第八章 规划实施与考核788.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对环保规划工作的领导788.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完成788.3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社会环境意识798.4评估与考核795第一

4、章 总论1.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环境高度融合、协调发展。1.2总体思路围绕把常熟建设成为城市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江南名城这一总体目标,通过“十二五”期间全市各项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使得常熟市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有效恢复,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社会、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1.3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常熟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

5、264.35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即“十二五”阶段;远期:2016年2020年,展望“十三五”。1.4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力争规划实施能够真正造福常熟人民。(2)协调发展,城乡统筹 充分考虑常熟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3)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紧密结合常熟市经济结构、自然资源、

6、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文化现状,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本地特色。(4)分区规划,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常熟市区域承载力和水、气环境容量,严格遵循功能定位,以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实施环境达标规划,根据区域差异,实施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1.5技术路线在对常熟市城乡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地建立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体系,通过污染对策措施和工程项目实施,最终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1.5-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建设状况调查生态建设状况调查工业污染状况调查社会生活污染

7、状况调查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主要问题及重大污染因子识别环境质量评价环境保护目标体系综合防治方案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规划目标确立“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图1.5-1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1.6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2010年6月)(6)江苏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2010年6月)(7)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战略

8、研究(8) 关于开展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的实施意见(9) 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11)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12) 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13) 常熟市2010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计划(14) 常熟市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十一五”规划(15)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6)常熟市昆承湖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06-2020)(17)常熟市污染物减排“十一五”计划及环境保护远期规划(18)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总体规划(2008-2020)第二章 “十一五”环境保

9、护工作回顾2.1环境质量状况2.1.1空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十一五”以来,常熟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因子有改善,2010年全年环境空气良好及以上天数为356天,优良率为97.53%,其中空气质量达到优秀的天数为167天。2006年至2010年,常熟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图2.1-1 常熟市区2006年至2010年年际空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图2006至2010年间,常熟市首要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占污染负荷的48.2%,其次为二氧化硫(27.4%)和二氧化氮(24.2%)。与“十五”期末相比,大

10、气污染综合指数有所下降,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可吸入颗粒物明显下降。 表2.1-1 2006至2010年间常熟市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及负荷情况表年份污染物20062007200820092010“十一五”期间“十五”期间二氧化硫Pi0.480.430.380.430.450.430.38Fi(%)27.027.725.327.031.227.423.2二氧化氮Pi0.400.340.400.420.350.380.37Fi(%)22.521.926.726.424.324.222.5可吸入颗粒物 Pi0.900.780.720.740.640.760.89Fi(%)50.650.348.046.544.

11、448.254.3大气污染综合指数PP1.781.551.501.591.441.571.64“十一五”期间,常熟市酸雨污染总体也呈减轻趋势,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酸雨频率有了明显降低。 表2.1-2 2006至2010年间常熟市区降水酸污染年度变化表年份项目20062007200820092010“十一五”期间“十五”期间样品数8688709078412462酸雨样品数4834154668211150酸雨检出率(%)55.8138.6421.4351.1187.1851.2132.47pH最大值7.627.737.606.916.337.737.57pH最小值3.943.964.683.8

12、74.003.874.03降水pH均值4.875.125.754.804.715.505.282.1.2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常熟市水环境例行监测主要有饮用水源地、河流水及湖荡水3个部分。“十一五”期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与“十五”期末比,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饮用水源地目前,常熟市二水厂以尚湖为水源,三水厂以长江为水源。2006年至2010年间,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河流2006年至2010年间,全市河流中望虞河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标准,白茆塘、常浒河等基本保持类标准,锡北运河、张家港河

13、常熟段受上游污染超过类标准,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为主。“十一五”期间,常熟市主要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满足类水水质标准,氨氮指数虽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部分河流距类水水质标准尚存在一定差距。图2.1-3 常熟市城区河道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图1.321.331.341.351.361.371.3820062007200820092010氨氮图2.1-4 常熟市城区河道氨氮指数变化趋势图(3)湖荡2006年至2010年间,尚湖水质良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昆承湖水质在“十一五”明显改善,主要指标已恢复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十一五”期

14、间昆承湖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指数变化趋势见图2.1-5)。图2.1-5昆承湖高锰酸盐、氨氮指数变化趋势图2.1.3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十一五”以来,常熟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根据2010年常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常熟市城区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6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标准,平均值、平均本底值与平均峰值均略低于2006年对应值。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6 dB(A),区域环境噪声测点由原来的102个增加到134个,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平均值与平均峰值略低于2006年对应值,本底值与平均中值略高于2006年的对应值。2

15、010年各功能区:居民文教区,居住、工商混合区,工业区,交通干线两侧区昼夜等效声级平均值依次为47.9 dB(A),51 dB(A),53.4dB(A),56.1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类别,和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昼夜等效声级平均值均略有下降。2.2污染源排放状况2.2.1工业污染源(1)工业废水排放状况“十一五”期间常熟市工业污染物总等标污染负荷2006年至2007年间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峰值,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为主要污染物。图2.2-1 常熟市区2005年至2009年工业污染物总等标污染负荷变化趋势2010年,

16、常熟市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10494.6万吨,其中达标排放量10458.3万吨,达标率为99.78%。工业废水污染源向水体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8624.9吨,悬浮物5021.2吨,氨氮326.7吨,总磷22.9吨,石油类3.88吨,氰化物0.2吨,挥发酚0.27吨。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750080008500900095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图2.2-2 2006年至2010年常熟市区工业COD排放量变化趋势(2)工业废气排放状况2010年,常熟市工业废气年排放总量969亿立方米,其中燃烧废气排放量859.4亿立方米,工艺废气排放总

17、量109.6亿立方米,达标排放量961.6亿立方米,达标率为99.2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02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21万吨,工业粉尘年排放量0.17万吨。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20062007200820092010二氧化硫(吨)图2.2-3 2006年至2010年常熟市区工业SO2排放量变化趋势(3)工业固废排放状况常熟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至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316.9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增长较快,2010年常熟市危险废物年产生总量为6.224万吨。随着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增长,综合

18、利用量也在稳步上升,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12.3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35%。图2.2-4 2006-2010年常熟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变化情况2.2.2农业面源污染源状况常熟市养殖业以生猪养殖为主。2010年,全市生猪年存栏量为17.96万头,产生的COD排放量约2.1万吨,氨氮排放量约407.5吨。产生的污水和粪便处理利用方式主要为灌溉农田、排入鱼塘、生产沼气等。2010年常熟市农用化肥施用量为107002吨,折纯后其中氮肥为17692吨,磷肥为1222吨、钾肥为475吨、复合肥为14317吨。 2.2.3流动污染源状况近年来,常熟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0年

19、全年注册登记车辆166945辆,进行环保监测车辆131476辆,环保监测率达86.13%,监测结果为黄标车的约29026辆。图2.2-5 2006-2010年常熟市机动车保有量变化情况2.3环境保护工作2.3.1巩固生态市建设成果,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2006年,常熟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市”,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生态市创建成果,2009年又高标准编制了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启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进一步拓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村,169家省级生态村,157所

20、绿色学校,202个绿色社区,239家清洁生产审计企业,379家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企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绿色网络,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了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2.3.2扎实推进总量控制,顺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污染减排是常熟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也是全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先后出台“十一五”期间常熟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常熟市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意见、常熟市污染减排奖励办法、常熟市水污染物工程类减排奖励

21、办法操作细则等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污染减排工作。通过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全面实施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结构减排等各项措施,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2.3.3全面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面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市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状况有了大幅改善。先后对全市印染、化工、造纸、钢铁、电镀、食品制造六大行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366家单位,实施提标改造和除磷脱氮工程,工业企业基本达到了太湖流域新的污染排放标准,

22、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开展望虞河综合整合、昆承湖综合治理和尚湖生态修复工作,望虞河区域压缩排污量60以上、昆承湖区域减排率达到70%以上,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尚湖作为饮用水源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扎实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城区20平方公里范围建成禁燃区,区域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5%,完成了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的替代改造,脱硫效率达到75%以上。同时以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村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全市省级环境优美镇实现了“满堂红”,73%的行政村建成了省级生态村。2.3.4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环境监管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

23、加强。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工业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和“数字环保”系统,对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85%以上、占全市SO2排放总量80%以上的86 家企业实施全方位监控;投资近800万元建设了涵盖水、气、声环境质量的综合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成了9个水质自动站、7个空气自动站、2个交通干线噪声显示屏和4个环境信息发布屏幕。此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环境基础管理逐步实现了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环境执法全面加强,在日常检查、专项行动、应急执法、深夜突查、远程监控等综合检查模式基础上,探索推进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和排污企业分类管理,环境执法效率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污染源现场监察

24、频次达47942厂次,行政处罚503家,处罚金额1982.2万元,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4 “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2.4.1 全市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与公众期望尚有一定距离。“十一五”以来,全市水气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特别是昆承湖、望虞河等区域,通过实施综合整治、分类治理后,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累积性、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再加上新型污染不断出现,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尚不明显,与人民群众的感观要求、环境诉求还有一定差距。2.4.2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结构性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十一五”期间,常熟市GDP按年均15%速度递增,快速增长的经济及相应快速膨胀的人

25、口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全市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上有不少差距,印染、化工、电镀等重污染行业在经济结构中仍占相当比重,结构性污染和排污总量的压力短期内还无法缓解。2.4.3 环保基础建设仍然滞后,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现实需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不足,导致管网收水能力与污水处理能力不相适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低;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不足,影响污泥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生环境问题(污泥处置、机动车尾气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等)不断显现,再加上传统污染问

26、题、饮用水源保护问题等,全市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亟需完善。2.4.4 环境监管能力仍然不足,环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监管能力虽得到有效提升,但是与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相比仍显落后,主要体现在环境监察装备和环保队伍建设两个方面,环境监察缺乏先进设备,环境监察人员明显不足。环境管理体制不尽完善,部门联动、镇场配合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第三章 “十二五”环境形势分析 3.1面对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常熟市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环境风险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常熟市环境保

27、护的压力将继续加大,具体表现在:(1)环境容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常熟的自然资源、能源、土地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已处于临界状态,环境容量接近极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作用将逐步显现。(2)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常熟市的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呈现出第二产业多而不大,第三产业低而不强的特点,这与解决结构性污染,实现经济结构调优、调高、调轻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同时,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也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3)污染物持续减排的空间将进一步收窄。随着“十一五”以来大批减排项目的投入实施

28、,全市主要工程减排的潜力挖掘殆尽,而且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持续推进污染减排的空间进一步收窄,难度进一步加大。(4)环境风险防范的形势将进一步严峻。常熟市地处太湖流域,近几年太湖一直处于环境高风险期,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全市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新时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累积性环境风险将呈增加趋势,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5)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常熟市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包括环境质量的期望日益提高,这对“十二五”环境保护工

29、作提出更高的要求。(6)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除了传统的电子、机械、化工行业造成的环境影响外,其它介质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如大量废弃物(如报废车船、废弃电器、废弃轮胎等)和污水处理率提高带来的污泥处理量的大幅度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带来的臭氧和光化学污染,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期积累带来的环境问题等,这将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加处理难度。3.2面临的机遇(1)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十一五”以来,常熟市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都屡创新高。特别是在巩固“国家级生态市”成果过程中,深化宣传教育,传播生态理念,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30、,保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支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重大机遇。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表明国家在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地纷纷着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常熟市被列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并率先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这为新时期环保工作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3)产业转型升级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支撑。当前常熟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决策,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工

31、作,降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比例,缓解区域环境容量压力。第四章 “十二五”规划目标与指标 4.1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城市。4.2指标体系以常熟市“十一五”环保规划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生态文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综合常熟市现有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趋势,将规划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具体指标共3个层次,见表4.2-1。表4.2-1 常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具体指标(单位)现状值规划值2015年规划值2020年总量控制水污

32、染物总量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年)1.651.1484控制在上级指标内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年)0.18940.121大气污染物总量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年)4.213.4555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万吨/年)6.374.1495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大气环境质量6城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6.449898声环境质量7城区环境噪声年均值(dB)53.253518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dB)66.46664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9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区939699镇区708590农村306070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33、)(公斤/公顷.年)245.920018011单位GDP水耗(吨/万元GDP)11010595大气污染防治12禁燃区清洁能源使用率(%)959810013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GDP)0.690.590.50固废污染防治14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1001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10010016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利用处理率(%)94.598100生态建设生态环境17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2.53.03.518市级以上生态村占比(%)739010019国家级生态镇占比(%)-10010020受保护地区(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61818*

34、:城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以PM10为监测因子。4.3目标指标可达性分析指标1-5 总量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十一五”期间,常熟市每年均完成了年度减排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了苏州市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但是随着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减排潜力也在不断减弱,“十二五”期间,全市总量减排工作面临着:一是污染排放总量仍然较高,环境的承载能力仍然十分脆弱;二是全市产业结构仍然偏重,印染、纺织、造纸、化工、电镀等重污染行业在全市工业企业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三是污染减排投入仍然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总量减排形势较为严峻。“十二五”期间,上

35、级环保部门对常熟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为,到2015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28.7%、35.7%(其中工业加生活排放量减少29.5%、36.9%);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3.7%、31.0%。主要应落实以下措施:一要层层分解减排任务。二要抓住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要进一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挖掘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潜力,同时抓好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的整治。指标6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目前常熟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完全达标,“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36、即可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达标。指标7 城市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常熟市从06到09年的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逐年增加,已经超过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立的相应指标,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氮氧化物的总量控制以及机动车汰黄上绿工程的实施,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可以得到稳步提高,城市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可以达到设定目标。指标8、9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dB)、城市环境噪声年均值(dB)在声环境方面,目前常熟市各区域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所要求的水平,合理调整功能区划,加强相关管理措施后,声环境质量可继续保持乃至改善。但随着全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上升,应注意交通噪声的控制。

37、指标1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根据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进度,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镇区污水收水主干管、污水提升泵站、建成区小区收水工程、农村居住区纳管工程、农村居住区分散处理工程,届时,常熟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32.5万吨,服务区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04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集镇建成区达到85%,农村达到60%,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达到70%。指标11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通过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测土配方等产业和技术的推广,全市化肥施用强度可有所下降,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指标12 单位GDP水耗(吨/万元)目前,常熟市单位GDP水耗

38、为110吨/万元,随着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工业企业中水回用工程的竣工运行,全市单位GDP水耗在“十二五”期间达到规划目标值是可行的。指标13禁燃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常熟市继清洁能源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和工厂企业后,年内这一清洁能源将进一步在全市公交车和出租车上投入使用,随着常熟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禁燃区清洁能源使用率从95%提高到98%是完全可行的。指标14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GDP)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新一轮“长三角”发展规划提出的内容,其强制性和约束性目标必须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该目标完成。指标15 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

39、)目前全市该指标已达到100%,继续保持当前管理措施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可将该指标保持在100%。指标16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十二五”期间将建设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配套14个垃圾转运站,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户处置率可达到100%。指标17 较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利用处理率(%)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将纳入到“十二五”水污染总量控制工作,对全市980户较大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将作为重点,通过5年努力可望实现粪便全部利用处理。指标18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进一步加强投入机制建设,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自主、社会赞助等方式实现环境保护投资占比的继续提高。指标19、

40、20 市级以上生态村占比(%)、国家级生态镇占比(%)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镇创建,本目标“十二五”期间完全可以实现。指标21 受保护地区(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重点,通过对昆承湖、尚湖、南湖荡等综合整治,全市受保护地区(湿地)面积可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五章 “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重点5.1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实施“碧水工程”总体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95%。5.1.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1)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

41、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苏政复20092号)的要求,加强对常熟市尚湖、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的管理,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严禁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威胁水环境安全的行为(2)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调整优化取水口设置,对不符合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区域供水规划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进行限期整治。依法执行违法违规企业排污口关停、垃圾清运处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期对可能影响长江和尚湖饮用水源地的排污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清查污染源,集中整

42、治对饮用水源环境安全构成威胁的排污企业(3)加快区域应急水源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长江应急水库建设,并对部分水量充沛、水质较好、补水能力强的深水井,要采取“禁而不封”的方法,预留作为应急情况下的供水水源。(4)水源保护区监测监控和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常熟市饮用水源地将承担常熟和昆山两市400万人的供水任务,因此需要重点加强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测监控和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对饮用水源水质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监控,及时掌握饮用水源水质动态,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信息的共享和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建立,实行以定期检查新办企业、联合监管已有企业、联合监测入江河道以及完善引排水机制为主要内容的

43、联合监督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涉及饮用水源保护的有关问题。5.1.2 流域水污染防治 (1)太湖二级、三级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加强对境内太湖二级、三级保护区的水污染防治,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加强对保护区内现有企业的监督管理,禁止向水体排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放射性废渣废液、含病原体污水、工业废渣以及其他废弃物。按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为重点在区域内4镇1区25个村实施农村连片整治,使上述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44、%以上。太湖二级保护区内到2015年,使得保护区内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2)阳澄湖准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常熟市内西至元和塘,东至张家港河(自张家港河与元和塘交接处往张家港河至昆山西仓基河与娄江交接处止)的地区为阳澄湖准保护区。“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强阳澄湖准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在阳澄湖准保护范围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必须搬迁或关闭,准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建设对水质有污染的化工、制革、制药、造纸、电镀、印染、洗毛、酿造、冶炼、炼油、建材等建设项目。至“十二五”期末准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6%。(3)清水通道保护区望虞河、海洋泾为全市主要的引清通道,2012年前完

45、成相关环境整治及生态防护措施,2013年前建成清水通道水源保护区,确保至2015年水质全面达到类标准。(4)尾水通道建设 走马塘是太湖流域重要的尾水通道,“十二五”期间应结合走马塘尾水通道的建设,对望虞河西岸主要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进行重新规划,将原有排放去向调整至走马塘,确保望虞河“引江济太”工程的水质安全。5.1.3河流湿地生态修复与整治(1)积极开展“三湖”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尚湖、昆承湖、南湖荡的“三湖”整治和生态修复。按照“治标与治本、治水与建景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推进截污清淤,恢复生态湿地功能。至“十二五”末确保尚湖主要水质指标达到II类水标准,昆承湖、南湖主要水质指标达到III类水标

46、准。(2)大力推进河道畅流工程“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河道畅流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水利建设,调整优化城乡水系,建设补水活水控制闸站、改涵建桥、沟通断头浜,加大过水断面,减少阻水河段,使水流畅通,增强引水活水调节能力,坚决制止填河塞浜现象,确保至“十二五”期末全市水系做到引得进、排得出、挡得住、调得活,畅流工程完工率100%。(3)加快农村黑臭河流整治 “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河流的整治工作,大力实施河道清淤,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全面开展河道沿岸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生态坡岸建设,确保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村范围内全面消除河流大面积黑臭现象。5.2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全面实施“蓝天工程”总体目

47、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PM10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3.7%、31.0%;建成灰霾天气环境监测体系。5.2.1推进脱硫脱硝设施建设(1)进一步拓展脱硫工程建设范围“十二五”的脱硫工作从“十一五”的电力行业为主转变为向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并重,一方面要重点抓好火电、热电企业脱太强烟气旁路拆除等工程,另一方面重点抓好化工、纺织等非电行业脱硫设施建设与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的覆盖范围,加快小型燃煤锅炉的淘汰和大吨位燃煤锅炉的脱硫减排进程。(2)全面启动脱硝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全面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新、扩、改建机组必须配套烟气脱硝设施,

48、现役机组在采取低氮燃烧的基础上启动脱硝设施改造,同时加强非火电行业的低氮燃烧技术推广使用,开展钢铁、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5.2.2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1)全面提升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水平“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十二五”期末重点区域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规范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高污染排放汽车通行证申领、发放和使用工作和限行管理工作,做好尾气检测服务及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至“十二五”期末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大于90%。(2)强化技术控制对汽车总量进行适当控制,限制高污染、高排量汽车,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氮氧化物及细颗粒物污染。至“十二五”

49、期末,全面完成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大于90%。(3)政策引导加快黄标车淘汰以疏为主实施“汰黄上绿”工程,结合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等出台“黄标车改绿”技术改造补贴标准和“黄标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加速黄标车淘汰,至“十二五”期末机动车国标准比例达到100%。5.2.3强化城区扬尘防治“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城区及各镇、开发区要添置高压清洗车、冲道车、机扫一体车等装备,对主要道路和桥梁全部实施机械化洒水清扫,每天机械化清扫冲道不低于2次。全面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拆迁人或拆迁实施单位拆除房屋后应当立即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场地,采取简易地坪、盆

50、栽、绿化等防尘措施,闲置6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建设单位或拆迁人应当对其裸露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十二五”期末,建筑工地规范化整治率大于90%,主要道路洒水清扫率大于80%。5.2.4加强餐饮油烟整治“十二五”期间要按照“环境管理示范,污染处置有效,依法诚信经营,业主行为自律”的要求,继续在城区和有条件的镇区开展“餐饮示范街”创建活动,至“十二五”期末城区餐饮示范街创建覆盖率达到80%。5.2.5推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十二五”期末全市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大于99%。全面禁止在居民区内露天进行喷漆、喷塑等生产作业,对工业

51、区内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位进行全面整治,确保“十二五”末全市工业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大于95%。5.2.6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温室气体减排(1)构建低碳工业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以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和发展“五大新兴产业”为主线,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淘汰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确保至“十二五”期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0%(2)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业碳汇明显增加“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全面增加农业碳汇,至“十二五”期末全市低碳农业面积占全市农业总面积的比例超过10%

52、。5.3 以声环境功能区达标为重点,全面实施“宁静工程”总体目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53db;城市交通干道噪声年均值66db;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5%。5.3.1加强工业噪声防治严格执行常熟市噪声功能区划,合理调整全市工业结构布局,加快工业区内住宅的搬迁,有效解决厂居混杂引起的噪声污染纠纷,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厂群噪声污染纠纷下降20%。5.3.2加强交通噪声防治进一步扩大城区主要道路和住宅小区的禁鸣范围,合理规划调整居民区与交通道路之间的距离,因地制宜建设隔声绿化林带,切实降低交通道路噪声对住宅小区的影响,确保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城市交通干道噪声年均值80%;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综

53、合利用率达96.5%;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45%;5.5.1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大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生态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全市已建成的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和169个省级生态村中选择一批符合创建要求的村镇作为生态文明试点村镇,重点抓好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工作,以点带面,确保至“十二五”期末全市所有镇全部建成“全国生态镇”,建成生态文明村150个,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5.5.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1)推广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广高浓度复合肥、专用复合肥、配方肥,尤其要大力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

54、复合肥、缓施肥等新型肥料。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减氮、补磷、增钾,每亩增施有机肥料1000公斤以上,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地力等级。在蔬菜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每亩46公斤,生物有机肥每亩150200公斤,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通过这些新型肥料品种的使用,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应鼓励发展精致优质有机肥生产。(2)开展畜禽养殖业控制工程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对分散养殖户进行合并重组,开展规模化运营,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以有效解决养殖污染。对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

55、,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按畜禽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强监督与管理。明确划定禁养区。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常熟市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生态市创建规定的受保护地区等建设畜禽养殖场。沿阳澄湖水源水质二级保护区范围禁止进行畜禽养殖、准保护区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现有规模养殖场2015年底实现畜禽粪便处理率98%。(3)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工程合理布局水产养殖区。沙家浜区域重在提高阳澄湖周围地区养殖水平,压缩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建成水产养殖

56、专业镇;阳澄湖沿岸500-1000米范围全部取缔网围养殖;尚湖镇在巩固提高四大家鱼繁育的基础上推进昆承湖特种水产品养殖,提高品质,形成昆承湖、南湖荡大水面养殖的精品镇;辛庄镇压缩草皮种植,扩大特种水产品养殖,形成以青虾为主体的特种水产养殖镇;虞山镇以尚湖为主体,建成万亩绿色水产养殖镇;支塘、古里等镇建成南美白对虾、特种鱼类养殖的特色镇。5.5.3土壤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农村土壤有机污染物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着手制订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利用规划,选择部分典型区域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的实际情况,通过增施有机肥、轮作种植绿肥、推行秸秆还田等措施,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

57、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加强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对污染场地特别是工业遗留、遗弃污染场地土壤进行系统调查,建立全市污染场地土壤档案。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厂址,应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监督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和修复。5.6以循环经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 总体目标:常熟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东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开展“零排放工业园”试点5.6.1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材料工业园“四大板块”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工业有机融合、错位发展的

58、产业空间布局。(1) 常熟经济开发区抓紧实施“东延南延”,依托岸线资源和现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促进优质产业积累,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国际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将常熟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2)东南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IT、精密机械等重点产业,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小东扩”计划,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两园”的集聚效应。重点引进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延伸汽车配套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东南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3)高新技术产业园“十二五”期间着手规划“北拓东扩”,重点围绕科技含量高、资

59、源消耗少、对区域经济贡献大的基地型项目,加快关联产业配套招商,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集聚效应,在“十二五”期间,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4)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配套含氟材料生产,有选择性地发展含氟材料深加工产业,将园区建成我国一流的生态型氟化学工业生产、研发基地进而高科技园区,在“十二五”期间,将新材料产业园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同时开展“零排放工业园”试点,在全省率先建成“零排放示范工业园区”。(5)各镇工业集中区完善配套设施,发挥各自特色优势,注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约利用,在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聚上力求新突破;积极呼应“两区两园”开发,主动接受“两区两园”辐射,

60、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共荣,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5.6.2推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及省、市有关要求,为促进污染物减排,“十二五”期间对全市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和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上述行业“十二五”期间每三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5.6.3 推进工业再生水循环利用,实现工业分质供水大力发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在印染、造纸、冶炼、金属压延加工等高耗水行业,鼓励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对废水(液),要循环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发展循环供用水系统、间接冷却水循环系统、蒸气冷凝水回收

61、再利用系统;实行分质供水和多级利用,发展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建设低品质水输水管网,用作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园林绿化、清洗车辆、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用水。至“十二五”期末,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再生水循环利用率大于20%。5.7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全市范围内建成30个低碳社区;全市建成绿色公交系统;5.7.1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实施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建设,满足市民多种出行需求,倡导绿色交通、低碳生活,降低城市家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总体保有量。(2)加强节能建筑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设

62、计标准,同时积极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并逐步推广安装能效控制系统,使建筑能耗大幅度降低,实现建筑的低碳化,并积极响应国家和江苏省发展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号召,对区内相关建筑进行改造,逐步推进建筑屋顶的全面利用。(3)大力发展节能路灯“十二五”期间,全市应全面实施路灯节能改造,提高LED路灯使用比例,加快推广太阳能-LED集成技术,至“十二五”期末,全市节能路灯普及率大于80%。5.7.2 低碳社区建设(1)配套节能环保设施建设,打造低碳型社区依照绿色建筑标准,结合老新村改造,加快小区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以废旧家电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体系。(2)合理设计碳吸收绿地,打造

63、碳中性社区增加社区内部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利用公用绿地较多的特点,提高社区的绿地服务功能。在社区建设或扩建中注重能够体现地区特色的景观设计,提高社区建设品味。在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社区设置“碳补偿树林”,鼓励居民通过植树进行“碳补偿”,打造碳中性社区。5.7.3常规能源低碳化利用加快禁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全市禁燃区建设,在现有20平方千米基础上,扩大到60平方千米,虞山尚湖古城区和沙家浜湿地公园建成禁煤区,禁煤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大于98%。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普及:进一步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应用范围,建设一批太阳能屋顶发电、风能发电等示范工程。5.8 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为重点

64、,全面加强生态安全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仍处于高速发展和转轨阶段,应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应急、生态应急、环境事故应急等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作。5.8.1加强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建成长江饮用水水源应急水库,建设滨江区域水源地环境监测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内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与昆山市的信息共享及应急联动体系。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和长江尚湖双水源应急供水体系。5.8.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建设(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涉及化工、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全部完成环境应急预案,各主要工业

65、园区均建立包括地表水水质监测、特征水污染物监测、大气环境监测等在内的全方位、动态、立体监测预警体系。(2)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包括环境应急指挥调度、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应急防护和救援物资储备等,并依托各主要工业园区内相关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促进环境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进一步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范围,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资金保障机制,设立环境应急专项资金。5.8.3 加强风险源控制与管理“十二五”期间,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静态风险源、动态风险源的信息更新机制。完善常熟市放射源远程视

66、频监控系统工程,确保城市放射性废源(物)安全处置率和放射性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建立危险废物储存、运输、处置全过程监控体系,确保危险废物规范处理率100%。5.9以环境监测监控应急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要以建立与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相匹配监管能力体系为方向,全面提升环境监管的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为推进环保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5.9.1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成覆盖国控、省控及主要监测断面、昆承湖、化工园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环境敏感区的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包含灰霾天气(PM2.5)环境监测超级子站,实施环境质

67、量动态监测监控,对区域环境质量实施定期评估,建成省内领先的环境质量动态监测预警系统。5.9.2继续加强环境监控中心建设结合精细化管理,开展新一轮环境监控中心升级改造,建成苏南一流的现代化环境应急指挥暨监控中心,监控范围覆盖全市90%以上污染负荷的污染源。全面加强重点生态敏感区监测监控,建设饮用水源地、昆承湖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监测监控平台。5.9.3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全面达到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东部地区一级标准,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环境监察管理网络。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总量控制(IC卡管理),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水平。5

68、.9.4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应急防护和应急物资储备为一体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加快实施环境应急楼改造,针对区域实际,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继续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更新添置一批应急监测设备;5.9.5加强环境信息能力建设全面达到全国地方环保系统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中的三级甲等建设标准,完善数据中心,增强环境质量、污染源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推进环保业务系统信息化,提升环境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化水平,打造环境信息决策分析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并完善公开、透明、规范的环保信息政务公开体系。5.9.6加强机动车环境检测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

69、中心,实现各机动车尾气检测点与环保局系统联网,实时监控检测数据及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情况。同时配备1台以上流动机动车排气检测车,用于动态路检管理。5.9.7加强固废和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固废和核与辐射监管专业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监管人才,提高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配合专用监管执法车辆,增加专用监测设备。5.9.8环境宣教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以蒋巷村为代表的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一批以常熟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以尚湖、昆承湖、南湖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基地。在“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9.9加强队伍建

70、设和专业人才培训加大环保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环保人才,提高业务水平,增强环保队伍活力。深入推进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廉洁型机关建设,增强干部职工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使环境监督和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科技化转变。第六章 “十二五”重点环保工程与项目投资估算 为保证“十二五”期间各项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规划提出水环境保护工程、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等7大类66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05.4773亿元。建设的重点工程见表6-1。6.1 水环境保护工程

71、(1)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程新建八字桥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1.5万立方米/日、周行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2.0万立方米/日、辛庄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1.5万立方米/日,常熟市虞山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3.0万立方米/日;扩建东南生活污水处理厂,0.5万立方米/日城北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3万立方米/日;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3万立方米/日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尚湖中创二期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0.5万立方米/日;常昆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1.2万立方米/日;凯发新泉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1万立方米/日;常熟市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0.5万立方米/日责任单位:住建局、各镇、开发区。投资约需

72、4.2亿元。(2)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城镇计划建设污水管道646公里,估算投资约为8.9亿元。实现城镇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加快旧城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部分改造较困难地区近期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中远期实现雨污分流制。2015年分流制管网占总管网的70以上。责任单位:住建局。投资约需8.9亿元。(3)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应急水库)结合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建设总库容561万m3的应急水库。责任单位:水利局。责任单位:水利局。投资约需3亿元。(4)常熟市(昆山)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两市共同水源地的界标、警示牌、宣传牌、陆域隔离网等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开展江岸的生态防护和

73、生态修复;实施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污染消减及控制工程;建成监控预警及应急响应平台及监测监控大楼;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及应急能力。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常熟经济开发区、昆山市环保局。投资约需4.1亿元。(5)河流专项整治实施海洋泾、耿泾塘、七浦塘等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其中耿泾塘整治河道全长17.1Km,新建护岸26.3Km,防汛道路12.5Km,改建跨河桥梁15座,以及通江节制闸、水系调整等。七浦塘常熟段整治8.3km,整治河道底宽35米,口宽60m,拆建桥梁2座以及口门控制、水系调整等工程。开展盐铁塘、金泾塘、萝卜泾等重点中小河流治理,不断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责任单位:

74、水利局。投资约需10.8亿元。(6)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2011-2015年间,在城北污水处理厂、东南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展尾水再生利用,配套建设相关设施和管网。责任单位:住建局;协助单位:东南开发区。投资约需800万元。(7)工业企业中水回用以电子、机械行业为重点,新建中水回用示范企业30家。责任部门:各镇、开发区;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亿元。(8)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在董浜、梅李、碧溪新区等地区建成节水灌溉示范基地50000亩。责任单位:董浜镇、梅李镇、碧溪新区。投资约需1000万元。6.2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程(9)行业脱硫工程化工、机械、热电等行业脱硫设施建设与结构调整,加大小

75、锅炉淘汰,对大吨位锅炉因地制宜采取脱硫减排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总量。责任单位:各镇、开发区。投资约需5000万元。(10)脱硝工程电力行业全面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新、扩、改建机组配套烟气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脱硝设施改造,同时加强非电工业等低氮燃烧技术推广使用,控制氮氧化物总量。责任单位:各镇、开发区。投资约需5亿元。(11)公共自行便民服务项目在城区范围内建设150个租赁网点,共3000辆公共自行车。责任单位:城管局。投资约需2600万元。(12)机动车汰黄上绿出台“黄标车改绿”技术改造补贴标准和“黄标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加速黄标车淘汰和异地二手交易,实施公交车、特种车辆更新改

76、造。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财政局、交通局、公安局、经贸委。投资约需5000万元。(13)碳排放监测体系建设启动碳排放监测研究及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发改委;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000万元。(14)集中供热系统加快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以及其他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拆除集中供热区内的燃煤小锅炉。责任单位:发改委;协助单位:经信委、质监局、环保局。投资约需2亿元。(15)印染行业油烟气治理所有印染企业定型机必须加装油烟气回收和治理装置,并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责任单位:各印染企业;协助单位:各镇相关板块(开发区)、环保局。投资约需500万元。(16)扩大禁燃区扩

77、大禁燃区范围至60平方公里,禁燃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8%。责任单位:各相关板块;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500万元。(17)专业运输车辆“油改气”加快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专业运输车辆“油改气”的工作,推进车用燃料清洁化,加速加气站的配套建设。责任单位:发改委;协助单位:环保局、交通局。投资约需5000万元。(18)开展油气回收从油气回收的三个环节出发,全面推进常熟市各个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责任单位:发改委;协助单位:环保局、交通局。投资约需5000万元。(19)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推进施工现场防扬尘污染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

78、制实行总承包单位负责制,建设工地(含市政、道路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覆盖率达100%。试行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责任单位:住建局;协助单位:交通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投资约需100万元。(20) 加强渣土车管理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或装置,杜绝运输车辆带泥上路现象,严禁非密闭渣土车、带泥车和撒漏车辆进入城市道路。责任单位:住建局;协助单位: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交通局。投资约需100万元。(21) 强化拆迁现场环境监管落实拆迁现场扬尘防治措施,所有拆迁工程必须洒水压尘后方可施工。闲置6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应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责任单位:住建局;协助单位:各镇板块(开发

79、区)、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工程相关主管。投资约需100万元。(22) 加强绿化建设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增加绿化面积,强化城市绿化的滞尘、防尘功能。责任单位:绿委办。投资约需2亿元。(23)有机大气污染防治对化工、喷漆、纺织、合成革、制鞋、印刷、电子、化学品仓储等行业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治理,严格控制有机气体的排放。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4000万元。(24)餐饮油烟整治2011年底前依据城乡规划组织制定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2012年起,根据苏州市餐饮服务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创建环保示范街活动,进一步抓好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责任单位:环保局;

80、协助单位:商务局。投资约需3000万元。(25)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防治逐步削减并最终淘汰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涨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商务局。投资约需1000万元。(2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防治完善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与处置支持体系,到2015年初步完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与处置,建立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清单,为逐步清除POPs污染奠定基础。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200万元。6.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27)常熟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日处理能力900吨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81、,配套1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责任单位:城管局;协助单位:各镇。投资约需4.3亿元。(28)常熟市康博固废处置中心二期工程扩建危险固废焚烧处理,能力9000吨/年责任单位:康博公司;协助单位: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投资约需3000万元。(29)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购买垃圾桶和修建分类收集设施,2012年前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2015年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责任单位:城管局;协助单位:各镇政府。投资约需5000万元。6.4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30)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工程产能过剩行业每三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的

82、总体进度要求;对之前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开展持续清洁生产审核。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经信委。投资约需1亿元。(31)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对有重金属污染的蓄电池行业、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等进行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减少重金属污染。责任单位:各镇、开发区;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2000万元。(32)氮磷污染减排工程对IT行业进行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减少氮磷排放。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协助单位:各镇、开发区、环保局。投资约需2000万元。(33)常熟市滨江污水厂第2组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常熟市滨江污水厂第2组1.5万吨/日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责任单位: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助单位:环保

83、局。投资约需2000万元。(34)南湖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渗滤液改造工程南湖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渗滤液改造工程改造现有渗滤液处理设施,形成日处理垃圾渗滤液120吨的规模。责任单位:城管局。投资约需4500万元。(35)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生态工业园常熟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东南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投资约需1亿元。6.5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6)常熟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改建21座引排水闸站;河道护岸与河滨带工程,改善河道85.69公里责任单位:住建局。投资约需12亿元。(3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

84、程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农村点污水治理100个,农村污水处理率达60%。责任单位:各镇;协助单位:住建局。投资约需3亿元。(38)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广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3个。责任单位:农委;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39)常熟市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对沙家浜、辛庄、支塘、古里、虞山镇5个乡镇5万亩连片池塘养殖用水进行净化循环利用。责任单位:农委。投资约需1.5亿元。(40)清水通道保护建设工程对望虞河、海洋泾、白茆塘等常熟市重要的清水通道进行综合保护,划定保护区、禁设排污口,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监测监控平台,

85、完善对清水通道水质的在线监控体系。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水利局。投资约需5000万元。 (41)尾水通道建设工程在望虞河西岸建设走马塘工程,将望虞河西岸地区涝水和尾水北排长江,同时,对西岸入河口门建闸控制,实现引排分开。责任单位:水利局;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4.58亿元。(42)耿泾塘整治工程整治河道全长17.1km,整治标准为:面宽25-30m,底宽11-16m、底高程0.0m,边坡1:2.5,岸坡采用生态挡墙防护。入江口改建耿泾闸一座,净宽12m责任单位:水利局。投资约需3.8亿元。(43)畜禽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完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环保设施,新建大型沼气及前延后伸治理

86、工程,推广农牧结合,粪污生态还田,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对于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采取分散养殖,粪便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清洁养殖小区140处,新建畜禽粪便预处理场和发酵棚。集中造肥厂对处理工艺和生产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增加有机肥发酵干燥、分析化验和挤压造粒等设施。责任单位:农委;协助单位:各镇。投资约需5000万元。(44)农药化肥减施工程采用生物农药、杀虫灯等,减少农药施用量。通过补助方式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缓释肥、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责任单位:农委。投资约需3500万元。6.6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45)生态拦截工程充分利用天然池塘、洼地和河流,进行工程改造建立

87、生态拦截型湿地系统,以减少氮磷养分流入河湖,控制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重点实施河浜生态拦截工程、沟渠塘生态拦截工程、田埂阻拦技术工程、花木大棚旱地系统隔离技术工程。责任单位:农委。投资约需5000万元。(46)昆承湖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实施昆承湖南侧至锡太公路约6000亩森林公园建设工程。责任单位:旅游局;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3亿元。(47)南湖荡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南湖荡湖底清淤和边滩整治,拆除内网养殖,建造入口生态湿地。责任单位:水利局。投资约需12亿元。(48)农村黑臭河流整治工程完成全市20个农村黑臭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各镇;协助单位:环保局、水利局。投资约需3000万元。(

88、49)农村连片整治工程对望虞河二级保护区内的4镇1区25个村实施农村连片整治。使上述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辛庄镇、尚湖镇、虞山镇、海虞镇、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投资约需2亿元。(50)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推进秸秆气化工程,发展沼气能源,到规划期末农村液化气普及率达90%以上;推广利用太阳能,到规划期末,农村太阳能普及率超过60%。责任单位:农委。投资约需4亿元。(51)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以董浜镇的曹家桥蔬菜、梅李镇的海明农业及古里镇的田娘大米基地建设为载体,建成2-3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责任单位:梅李镇、古里镇、董浜镇;协助单位:农委、环保局。投资约需5

89、000万元。(52)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完成虞山尚湖风景区、昆承湖景区及沙家浜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分别简称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获得命名。责任单位:旅游局;协助单位:沙家浜镇、尚湖风景旅游度假区、昆承湖景区。投资约需1亿元。(53)新材料产业园生态湿地处理中心采用生态湿地对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4000吨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经园区工业水厂处理回用于园区内工业企业责任单位:新材料产业园。投资约需5000万元。(54)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建成以蒋巷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常熟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以尚湖、昆承湖、南湖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宣传教育基地,建

90、成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展示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镇、开发区;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55)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建设50个生态文明村(社区)。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各街道居委会。投资约需1000万元6.7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56)环境监测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全面升级,对重点污染源现场端进行规范化改造,符合环保部有关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市重点污染源联网实时监控,对占全市85以上的污染负荷实行实时连续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环境应急能力。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安监局。投资约需6500万元。

91、(57)重点流域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建设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昆承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及网络建设工程;国控省控及重要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站及网络完善工程。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2000万元。(58)工业园环境监测监控应急体系建设工程“两区两园”新建改建大气自动监测站,新材料产业园增加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000万元。(59)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开展灰霾污染监测,增加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建立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责任单位:环保局;协助单位:气象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60)常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建设工程。建立常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建

92、设机动车排气监管信息网络体系,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同时配备1台以上流动机动车检测车,用于路检等业务需要。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61)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快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步伐,建设完善阳光权力公开系统、行政许可辅助决策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辅助决策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推行精细化管理。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300万元。(62)环境监测楼、环境应急楼改造及环境监测实验室装备更新工程对环境监测楼、环境应急楼实施改造,增加流动注射测定仪、原子吸收石墨炉、ICP-MS、GC-MS等,按照环保部环境监测实验室有关要求实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支撑。责任单位

93、:环保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63)环境宣教培训中心改造工程对2000平方米实施改造,建设各类教室、实验室、环境警示教育室和活动室等。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300万元。(64)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水气声自动监测子站、IC卡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保障工程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水气声自动监测子站、IC卡管理系统的监控中心、端站、传输网络运行维护进行保障。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65)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安装中控系统对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企业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中控系统,变末端治理为过程控制责任单位:住建局、各镇、开发区;协助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2000万元。(66)印染企

94、业安装IC卡管理系统对全市重点印染企业安装IC卡管理系统,建设IC卡管理系统的监控中心。责任单位:环保局。投资约需1500万元。80表6-1 工程项目表序 号项目名称责任单位协助单位主要建设、内容和效益投资额(万元)建设起止年份备注一、水环境保护工程1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程住建局各镇、开发区新建八字桥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1.5万立方米/日、周行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2.0万立方米/日、辛庄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1.5万立方米/日,常熟市虞山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3.0万立方米/日;扩建东南生活污水处理厂,0.5万立方米/日城北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3万立方米/日;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3万立方

95、米、日420002011-2015各镇、开发区住建局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尚湖中创二期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0.5万立方米/日;常昆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1.2万立方米/日;凯发新泉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1万立方米/日;常熟市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0.5万立方米/日2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住建局各镇、各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城镇计划建设污水管道646公里,估算投资约为8.9亿元。实现城镇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加快旧城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部分改造较困难地区近期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中远期实现雨污分流制。2015年分流制管网占总管网的70以上。890002011-20153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应

96、急水库)水利局结合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建设总库容561万m3的应急水库。300002012-20144常熟市(昆山)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环保局常熟经济开发区、昆山市环保局建设两市共同水源地的界标、警示牌、宣传牌、陆域隔离网等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开展江岸的生态防护和生态修复;实施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污染消减及控制工程;建成监控预警及应急响应平台及监测监控大楼;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及应急能力。410002011-20155河流专项整治水利局实施海洋泾、耿泾塘、七浦塘等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其中耿泾塘整治河道全长17.1Km,新建护岸26.3Km,防汛道路12.5Km,改建跨河

97、桥梁15座,以及通江节制闸、水系调整等。七浦塘常熟段整治8.3km,整治河道底宽35米,口宽60m,拆建桥梁2座以及口门控制、水系调整等工程。开展盐铁塘、金泾塘、萝卜泾等重点中小河流治理,不断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1080002011-20156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住建局东南开发区2011-2015年间,在城北污水处理厂、东南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展尾水再生利用,配套建设相关设施和管网。8002011-20157工业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各镇、开发区环保局以电子、机械行业为重点,新建中水回用示范企业30家。100002012-20158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工程董浜镇、梅李镇、碧溪新区水利局在董浜

98、、梅李、碧溪新区等地区建成节水灌溉示范基地5万亩。10002011-2015二、大气环境保护工程9行业脱硫工程各镇、开发区环保局化工、机械、热电等行业脱硫设施建设与结构调整,加大小锅炉淘汰,对大吨位锅炉因地制宜采取脱硫减排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总量。50002011-201510行业脱硝工程各镇、开发区环保局电力行业全面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新、扩、改建机组配套烟气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脱硝设施改造,同时加强非电工业等低氮燃烧技术推广使用,控制氮氧化物总量。500002011-201511公共自行便民服务项目城管局在城区范围内建设150个租赁网点,共3000两公共自行车。2600201

99、1-201512机动车汰黄上绿推进工程环保局财政局、交通局、公安局、经贸委出台“黄标车改绿”技术改造补贴标准和“黄标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加速黄标车淘汰和异地二手交易,实施公交车、特种车辆更新改造。50002011-201213碳排放监测体系建设发改委环保局启动碳排放监测研究及试点工作。10002011-201514集中供热系统发改委经信委、质监局、环保局加快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以及其他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拆除集中供热区内的燃煤小锅炉。200002011-201515印染行业油烟气治理各印染企业各镇相关板块(开发区)、环保局所有印染企业定型机必须加装油烟气回收和治理

100、装置,并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5002011-201516扩大禁燃区各相关板块环保局扩大禁燃区范围至60平方公里,禁燃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8%。50002011-201517专业运输车辆“油改气”发改委环保局、交通局加快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专业运输车辆“油改气”的工作,推进车用燃料清洁化,加速加气站的配套建设。50002011-201518开展油气回收发改委环保局、交通局从油气回收的三个环节出发,全面推进常熟市各个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50002011-201519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住建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推进施工现场防扬尘污染工作的标准化、

101、规范化,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实行总承包单位负责制,建设工地(含市政、道路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覆盖率达100%。试行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1002011-201520加强渣土车管理住建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交通局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或装置,杜绝运输车辆带泥上路现象,严禁非密闭渣土车、带泥车和撒漏车辆进入城市道路。1002011-201521强化拆迁现场环境监管住建局各镇板块(开发区)、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工程相关主管局。落实拆迁现场扬尘防治措施,所有拆迁工程必须洒水压尘后方可施工。闲置6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应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1002011-

102、201522加强绿化建设绿委办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增加绿化面积,强化城市绿化的滞尘、防尘功能。200002011-201523有机大气污染防治环保局对化工、喷漆、纺织、合成革、制鞋、印刷、电子、化学品仓储等行业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治理,严格控制有机气体的排放。40002011-201524餐饮油烟整治环保局商务局2011年底前依据城乡规划组织制定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2012年起,根据苏州市餐饮服务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创建环保示范街活动,进一步抓好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30002011-201525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防治商务局环保局逐步削减并最终淘汰制冷剂、发泡剂、灭

103、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涨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10002011-20152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防治环保局完善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与处置支持体系,到2015年初步完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与处置,建立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清单,为逐步清除POPs污染奠定基础。2002011-2015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27常熟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城管局各镇建设日处理能力900吨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1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30002011-201328常熟市康博固废处置中心二期工程康博公司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扩建危险固废焚烧处理

104、,能力9000吨/年30002011-201329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推进工程城管局各镇购买垃圾桶和修建分类收集设施,2012年前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2015年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50002011-2015四、工业污染防治工程30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工程环保局经信委产能过剩行业每三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的总体进度要求;对之前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开展持续清洁生产审核。100002011-20121. 31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各镇、开发区环保局对有重金属污染的蓄电池行业、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等进行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105、工程,减少重金属污染。20002012-20152. 32氮磷污染减排工程各相关企业各镇、开发区、环保局对IT行业进行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减少氮磷排放。20002011-20153. 33常熟市滨江污水厂第2组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常熟市滨江污水厂第2组1.5万吨/日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20002011-201534南湖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渗滤液改造工程城管局南湖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渗滤液改造工程改造现有渗滤液处理设施,形成日处理垃圾渗滤液120吨的规模。4500201135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生态工业园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常熟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

106、示范园区,东南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00002011-2015五、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6常熟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住建局新、改建21座引排水闸站;河道护岸与河滨带工程,改善河道85.69公里1200002011-20153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各镇住建局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农村点污水治理100个,农村污水处理率达60%。300002011-201538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农委环保局推广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3个。15002012-201539常熟市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农委对沙家浜、辛庄、支塘、古里、虞

107、山镇5个乡镇5万亩连片池塘养殖用水进行净化循环利用150002012-201540清水通道保护建设工程环保局水利局对望虞河、海洋泾、白茆塘等常熟市重要的清水通道进行综合保护,划定保护区、禁设排污口,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监测监控平台,完善对清水通道水质的在线监控体系。50002011-201541尾水通道建设工程水利局环保局在望虞河西岸建设走马塘工程,将望虞河西岸地区涝水和尾水北排长江,同时,对西岸入河口门建闸控制,实现引排分开。457732011-201542耿泾塘整治工程水利局整治河道全长17.1km,整治标准为:面宽25-30m,底宽11-16m、底高程0.0m,边坡1:2.5,岸坡采用

108、生态挡墙防护。入江口改建耿泾闸一座,净宽12m380002011-201343畜禽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农委各镇完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环保设施,新建大型沼气及前延后伸治理工程,推广农牧结合,粪污生态还田,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对于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采取分散养殖,粪便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清洁养殖小区140处,新建畜禽粪便预处理场和发酵棚。集中造肥厂对处理工艺和生产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增加有机肥发酵干燥、分析化验和挤压造粒等设施。50002011-201344农药化肥减施工程农委采用生物农药、杀虫灯等,减少农药施用量。通过补助方式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缓释肥、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109、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5002011-2015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45生态拦截工程农委充分利用天然池塘、洼地和河流,进行工程改造建立生态拦截型湿地系统,以减少氮磷养分流入河湖,控制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重点实施河浜生态拦截工程、沟渠塘生态拦截工程、田埂阻拦技术工程、花木大棚旱地系统隔离技术工程。50002011-201346昆承湖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旅游局环保局实施昆承湖南侧至锡太公路约6000亩森林公园建设工程。300002011-201547南湖荡生态修复工程水利局进行南湖荡湖底清淤和边滩整治,拆除内网养殖,建造入口生态湿地。1200002011-201548农村黑臭河流整治工程各镇环保局、水利局完

110、成全市20个农村黑臭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30002011-201549农村连片整治工程辛庄镇、尚湖镇、虞山镇、海虞镇、虞山尚湖旅游渡假区对望虞河二级保护区内的4镇1区25个村实施农村连片整治。使上述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0002011-201550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农委推进秸秆气化工程,发展沼气能源,到规划期末农村液化气普及率达90%以上;推广利用太阳能,到规划期末,农村太阳能普及率超过60%。400002011-201351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程梅李镇、古里镇、董浜镇农委、环保局实施以董浜镇的曹家桥蔬菜、梅李镇的海明农业及古里镇的田娘大米基地建设为载体,建成

111、2-3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50002011-201552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旅游局沙家浜镇、尚湖风景旅游度假区、昆承湖景区完成虞山尚湖风景区、昆承湖景区及沙家浜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分别简称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获得命名。100002011-201553新材料产业园生态湿地处理中心新材料产业园采用生态湿地对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4000吨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经园区工业水厂处理回用于园区内工业企业50002011-201554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各相关镇、开发区环保局建成以蒋巷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常熟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以尚湖、昆承湖、南湖

112、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宣传教育基地,建成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展示中心。15002011-201555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环保局各街道居委会建设50个生态文明村(社区)。10002011-2012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56环境监测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环保局安监局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全面升级,对重点污染源现场端进行规范化改造,符合环保部有关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市重点污染源联网实时监控,对占全市85以上的污染负荷实行实时连续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环境应急能力。65002011-201557重点流域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环保局建设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

113、区、昆承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及网络建设工程;国控省控及重要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站及网络完善工程。20002010-201558工业园环境监测监控应急体系建设工程环保局 “两区两园”新建改建大气自动监测站,新材料产业园增加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10002011-201559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环保局气象局开展灰霾污染监测,增加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建立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15002011-201560常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建设工程。环保局建立常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建设机动车排气监管信息网络体系,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同时配备1台以上流动机动车检测车,用

114、于路检等业务需要。15002011-201561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环保局加快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步伐,建设完善阳光权力公开系统、行政许可辅助决策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辅助决策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推行精细化管理。3002011-201562环境监测楼、环境应急楼改造及环境监测实验室装备更新工程环保局对环境监测楼、环境应急楼实施改造,增加流动注射测定仪、原子吸收石墨炉、ICP-MS、GC-MS等,按照环保部环境监测实验室有关要求实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支撑。15002011-201563环境宣教培训中心改造工程环保局对2000平方米实施改造,建设各类教室、实验室、环境警示教育室和活动室等。3

115、002011-201564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水气声自动监测子站、IC卡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保障工程环保局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水气声自动监测子站、IC卡管理系统的监控中心、端站、传输网络运行维护进行保障。15002011-201565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安装中控系统住建局、各镇、开发区环保局对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企业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中控系统,变末端治理为过程控制20002010-201566印染企业安装IC卡管理系统环保局对全市重点印染企业安装IC卡管理系统,建设IC卡管理系统的监控中心。15002011-2015合计:1054773万元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1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116、,加强环境综合决策“十二五”期间,常熟市要在环保系统内部建立起综合监督机制,要将环保系统的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弥补内部监督机制忽视外部相关者的利益,外部监督机制监督能力不足的缺陷,使外部监督机制从各个方面对内部机制的建立健全进行补充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常熟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视,各级政府要根据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制订的任务和完成时限,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规划的进展情况,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他们对于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形式的新闻媒体的

117、舆论监督作用。常熟市在重大经济决策、重要技术政策及法规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时,要与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充分协调,推动综合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从决策源头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7.2严格环境执法管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常熟市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系统内的环保管理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根据实

118、施公务员法的要求,加快解决环境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问题。提高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装备水平,强化环境执法手段,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切实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环境司法,对难以落实到位、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横向联动,推动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十二五”期间,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为确保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确保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必须严格执行目前推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污染物集中处理等规章制度,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期间设立一名环保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工程建设期的环保工作;项

119、目建成投产后,设立环保科室,配备专门的环保人员,并设立环保联络员,随时同地方环保相关部门联系并定时汇报情况,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机构和网络,对出现问题做出及时和反映和反馈。着手制订环保奖惩条例,对于污染治理效果好、节能降耗等利于环境改善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于环境保护观念淡薄、浪费能源与资源的企业给予以严惩。7.3理顺投入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市场调节体系任何规划想要确保其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资金的及时和足额保障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也是如此。要确保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资金按时按额到位,首先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常熟市“十二五”

120、环境保护规划相关目标顺利开展的财政、价格、税收和信贷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保障常熟市“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的专项资金,对于财政划拨的资金要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分配。对列入“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重点工程项目,要制订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全力保障资金的及时到位。在加大市级财政环保投入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探索利用国债资金、民间资本、开发性贷款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对重点工程和项目,要拓宽思路,采取招标、分包等方式进行市场化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常熟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7.4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提高环

121、境管理水平科学真实的环境数据对环境规划措施的制定和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真实的环境数据,将使得各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决策建立在一个不真实的基础上,进而将会影响常熟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因此“十二五”期间,常熟市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与完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管、环境管理支撑三大体系。总体来说常熟市已基本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常规和自动相结合的污染源监管体系,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环保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常熟的监测单位均显现出了设备与仪器的欠缺导致的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更是十分不足,这些都给污染源的摸排、防治工作等

122、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环境监管能力也亟待加强,要按照环保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逐步配齐必要的取证设备、执法专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应急设备等,进一步提高常熟市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7.5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社会环境意识常熟市的经济基础较好,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能够顺利实施的良好基础。从规划编制起,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化的力度。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制度,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种听证会、各种报告会(如新闻发布会)、各种报告书等方式,就常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规划的具体内容、规划贯

123、彻落实情况、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重大环境污染或破坏事件等及时向社会通报。积极鼓励和促进公众参与影响环境的重大项目决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公众进行意见反映和相关部门对公众意见的回馈制度。在实施重大项目之前,听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环保人士和公众的意见,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完善环境举报制度,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大力提倡公众参与。 疏通环保投诉渠道,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定期公布环保违法企业名单,公开曝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

124、为。特别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党政领导干部环保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增加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常熟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第八章 规划实施与考核8.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对环保规划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进一步强化“十二五”环保规划在要素调节、资源整合、生产力布局、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宏观导向性作用,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保规划组织领导,建立“十二五”环保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检查“十二五”环保规划落实情况,研究并制定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措

125、施,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使常熟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努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完成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在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规划实施的年度评估及奖罚制度,并与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环境目标责任状,具体指标落实到年,每年均对规划任务与项目的进展情况、

126、总量控制等进行调度分析和年度评估,根据需要对规划任务进行梳理,对规划项目进行适时调整,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指导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有效保障“十二五”规划目标指标的实现和工程项目的落实。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包庇、放任、纵容环境违法和干预环境执法、监管不力的党政及部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8.3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社会环境意识通过获取电视台、广播站、电影院、报社等大众传媒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社会环境意识,并将宣传计划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加强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普及环境科学和法律知识。各级教育和有

127、关部门要重视环境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抓好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岗位培训。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要将环境保护列为必设的课程。对重点监管单位的法人,要逐步组织环保法律法规的轮训。同时,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十二五”环境保护建设,环保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8.4评估与考核明确评价标准、量化评估指标,通过客观指标的量化评估实施效果。对规划实施进程、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划分为总体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部分,检查考核各部门承担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具体研究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及时做好相应调整。在评估方法手段上,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和执行情况有综合性的定性评估,又要对重要指标和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保证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