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案例“磁是什么”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6649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学案例“磁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教学案例“磁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教学案例“磁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案例“磁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案例“磁是什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教学案例初中教学案例 教学课例:教学课例:磁是什么磁是什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磁是什么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材(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分为“磁现象”和“磁场”两部分内容。在课标中这部分没做太 多要求。对于“磁体的性质、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和地磁场”可放手给学生去探索 发现;在磁场的探究中, “磁体周围有什么”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鉴于初中生的接受能力, 教材中不讨论场的物质性,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磁场的存在;教材中没有给出磁感 线的具体分布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时,能够充分观察不同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再自己动手画出来。

2、【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磁铁并不陌生,磁铁有两个磁极大部分学生也知道。但对于磁极的 判断、磁化、磁场的分布学生知道的并不多,因此,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发现、去探索,就 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本节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及地磁场”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索发现;二是“磁场”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验让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中去发现,从而能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和磁 场、磁感线”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时,能够充分观察不同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再自己 动手画出

3、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磁体周围有什么”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生用具学生用具】 水槽(内有:大头针若干、铁钉 2 个、条形磁铁 2、铜铁铝圆柱体各 1 个) 、蹄形磁铁 1 个、铁架台 1 个(带胶棒和挂钩) 、纸杯 2 个(1 个是筛子、1 个盛铁粉) 、小磁针 8 个(盛在 纸杯内) 、玻璃板、白纸; 【教师用具教师用具】 橡胶棒、两个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立体模型; 事件一:引入新课事件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物体“失重” 学生:猜想原因; 【点评】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老师手中有磁铁,这是利用了同名磁极间的排斥作

4、用实现的。 因此很自然的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磁的学习中。 事件二:事件二:“简单的磁现象简单的磁现象” 教师:教师:对于磁铁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磁铁的应用? 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磁的应用; 教师:教师:从古至今人们都没有停止对磁的探索,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充满了人类探索的 聪明和智慧。今天,请同学们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桌面上的器材看看你都能发现哪些 磁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教师可结合学生在实验中的发现,将“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 作用和地磁场”的知识贯穿在学生的发现中。如学生通过观察磁铁能吸引大头针、铁块等铁性 物质,而无法吸引铜块

5、、铝块、塑料等物质,教师可将“磁性、磁体”的概念给出。同时补充 磁铁除了能吸铁之外,还能吸引钴和镍。通过学生发现铁铁不同位置吸引大头针的多少不同, 让学生感知“磁极” ;再通过有的小组发现磁铁吸引铁块后,铁块还能吸引大头针,而铜块、2铝块无法实现,让学生自己得出什么是“磁化” ;对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很容易知道; 通过发现小磁针静止时指南北,从而学生自己说出“地磁场”的存在。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中,教师可提供给学生特定的实验器材,像断了的条形磁铁,让学生通过利用“同名磁极相互 排斥”从而发现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这里可结合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得出两个轻小 物体都带电。 事件三:发现磁

6、场的存在事件三:发现磁场的存在 教师: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问题 1:对于悬挂的磁铁,你有几种方法让它转动起来?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教师:无论用手拨动还是用嘴吹,都有物质作用在小磁针上。小磁针在磁体周围也受到了 力的作用,说明也有一种物质作用在小磁针上,这种物质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 于磁体的周围,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点评】通过“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将磁场这种物质引入,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 教师:教师:前面,在学习电学时我们是怎样看到电流的存在的?那我们怎样能将这看不见的磁 场展现出来呢? 【点评】学生知道电流的有无可通过灯泡是否工作来知道;这里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 意识到

7、要借助于看得见的来展示看不见的,无形间将物理方法“等效替代”进行运用;学生的 方法会比较多,有用大头针的,有用小磁针的,有用铁粉的;放置的方式也不相同,这都体现 了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和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教师: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教师:教师:把小磁针摆放在条形磁铁周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小磁针的指向性;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道带红点的小磁针一端是 N 磁 极; 教师:教师:介绍磁场的方向规定;比较撒铁粉和放小磁针的不同效果; 学生:用铁粉可以更详细的展现磁体周围的磁场; 【点评】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去发现磁场的的存在和方向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加 深了对磁场的理解; 教师:教师:

8、下面各小组利用玻璃板、白纸、铁粉和条形磁体来观察一下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 布情况。 学生实验,并展示 (学生展示如图示)3【点评】关于玻璃板、白纸、条形磁体的位置,教师不要指定学生怎样放置,让学生去探 索、去发现,得到最佳的放置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 事件四:磁感线的出现事件四:磁感线的出现 教师:教师:让学生用线条将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 学生:在描画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的好处和磁场中铁粉分布的疏密不同; 教师:教师:讲解磁感应线是一种描述磁场的方法;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由 N 极指向 S 极。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疏的地方,磁场越弱; 【点评】让学生在画图中,感知这种方法展现磁场分布情况的直观性,教师可结合初二的 “光线”来讲;从而将“建立物理模型”的物理方法进行渗透; 教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的情况; 学生实验:分别探究“蹄形磁体、同名磁极间、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情况 (学生展示如图示)教师:教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教师:教师:通过人们对有些有关磁现象的未解之谜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