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旗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66487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7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旗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旗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旗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旗区版电话: 8 5 9 2 1 6 9 邮箱: o r d o s r b j j d k 1 2 6 . c o m2 0 1 2 年1 0 月2 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尚铁兵 美编 徐 佳 校对 胡玉英产 业 转 型 夯 实 祥 和 之 基本报记者 张晓艳 通讯员 张桂福祥 和 家 园 添 美 景近年来, 鄂前旗坚持走 “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政策推动” 的新路子, 在统筹 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牧民 组织生产的分工日益明确, 农机、 牲畜良 种等社会化服务全面普及, 农牧业生产 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生态植被明显恢复, 农牧民收入在全市7 年连续蝉

2、联冠军, 推进试点建设的基础和条件较为成熟。 2 0 1 1 年, 鄂前旗被列为鄂尔多斯首 个城乡统筹试点。“试点” 指导下的鄂前 旗产业转型快马加鞭, 现代服务业乘势 崛起, 社会事业普惠于民整个鄂前 旗升腾起一片祥和之气。幸 福 家 园 升 腾 祥 和 之 气近年来,鄂前旗坚持“两手抓两 手硬”的产业方针,开拓第一产业的 优势,挖掘第二产业的胜势,全力推 进农牧业集约化发展、工业新型化推 进,全旗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 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成功转型。 现代农牧业渐入佳境。过去的几 年里,鄂前旗深入实施“城乡统筹、 集中发展”战略,不断破解农牧业发 展难题,确定“以水定开发”的工作 思路,推

3、动农牧业向集约化、效益 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村牧区经济 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入了农牧 业效益最好、农村牧区变化最大、农 牧民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新时期。规划 在沿无定河流域建设1 0 万亩现代农业 基地、1 0 万头肉牛养殖基地、1 0 0 万只肉羊羔羊育肥基地,打造沿无定河 流域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创新培育三 段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先进典型, 重点打造大沟湾、大场则规模型现代 农业基地,现代农业规模效应进一步 凸显,共推广使用各类喷灌1 3 6 1 台 (套) ,建成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基地1 3 万亩。同时,不断健全农牧业支撑体 系,保障农牧业经济快速转型升级, 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稳步

4、增 收。全力落实上级各项惠农资金,各 类涉农项目补贴均采用“一卡通”形 式及时足额发放;不断加大旗本级投 入力度,旗财政每年各安排5 0 0 万元 用于农机发展奖励基金、良种繁育基 金。近五年来,共落实上级农机具补 贴资金7 5 6 2 万元,补贴农机具4 3 9 8台套,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 6 个,全 旗水浇地机耕面积达到8 5 % 以上。发 展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0 家, 建成年加工销售收入1 0 0 万元以上农 畜产品加工企业1 3 家,建成年交易额 5 0 0 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流通企业 1 0 家,拥有7 0 个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 会员3 0 0 0 多人,辐射带动农牧

5、户达 9 0 % 以上。一个农牧业增产、农牧民 增收的和谐格局在鄂前旗已经全域实 现。 新兴工业厚积薄发。鄂前旗坚持 “工业崛起”战略不动摇,围绕着 “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 ,即以上海 庙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实施 重大工业项目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 着力点,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并取得重大成果。工业增加值由 2 0 0 8 年的7 . 8 亿元增加到3 1 . 2 亿元,年均 增长3 1 . 5 % ,对全旗财政的贡献率达 到8 0 % ,全旗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 史性突破,成为全旗经济主导力量。 煤炭入园成效显著。上海庙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 破,成为全区首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复

6、 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完成投 资超过3 0 0 亿元,在规划修编、资源 整合、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取 得重大突破;园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建成。累计投资1 3 0 亿元,全面 实施了水、电、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突破了各项要素限制,为重 大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项目建设取 得重大成果,建成重大工业项目 8个,开工建设重大项目 1 2 个;目 前,实现了营业收入超百亿目标,资 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经 济效益初步显现。 非煤产业雏形已现。以天然 气转化和利用为重点,加大天然气开 采和转化项目建设,累计生产天然气 6 0 亿立方米,开工、开展前期工作的 液化天然气项目总规模

7、达到 1 6 0 万 吨。同时,陶土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 进展,开工建设敖镇陶瓷工业园区 4 2 0 0 万平方米高档陶瓷项目。 2 0 1 2 年,鄂前旗借助城乡统筹 试点的契机,在工业方面,依然坚持 产业支撑,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的带动能力。抓住国务 院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的历史机遇, 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给予民族地区 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围绕构筑亿吨级 煤炭基地、千万吨级煤化工基地、千 万千瓦煤电基地,将2 0 1 2 年确定为 “招商引资年”和“项目落地年” ,突 破一批重点转化项目、引进一批高新 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项 目,迅速形成城乡统

8、筹发展的产业带 动能力。在农牧业方面,预计全旗共 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 4 4 万亩,其 中,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 饲草料占总播面积的8 0 % 以上,牧业 年度牲畜饲养量1 9 4 万头只。一产增 加 值 1 0 . 5亿 元 , 较 2 0 0 7年 增 长 1 1 0 %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1 5 0 0 元, 较2 0 0 7 年增长9 8 . 3 % 。服 务 行 业 开 启 祥 和 之 门鄂前旗以资源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 为依托, 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优化经 济结构、 保增长促跨越的重大举措, 第 三产业由小做大、 迅速扩张, 其中文化 旅游业、 现代物流业、 商贸餐饮业等现

9、 代服务业生机勃勃。近五年来, 第三 产业完成增加值1 0 9 . 9 亿元, 同比增长 2 7 6 % , 3 . 7 6 倍。 五年来, 围绕 “做活” 第三产业的 思路,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内在潜力, 总 投入5 . 6 亿元大力发展马产业、 文化演 艺和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化旅游 业, 带动民族文化走向市场、 创立品牌, 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增值。启动了 上海庙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 “四宜” 中 国西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推出了鄂 尔多斯原创歌舞史诗剧 神圣的玛尼 宏 、 大沙头书画笔会、 沙漠赛车节, 上 海庙赛马节、 马兰花摄影节等一批经 典剧目和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在 鄂尔多斯沙漠大

10、峡谷景区申报为国家 第七批水利风景名胜区后, 大沙头生 态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 A级旅游 景区; 成功打造了 “中国 ? 鄂尔多斯文 化之乡” 、“ 中国 ?鄂尔多斯马文化保 护基地” 、“中国 ? 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 地” 、“中国绿色名旗” 、“中国西部摄影 家创作基地” 等1 0 多个 “文化草原” 品 牌;“蒙古族祭树” 、“阿拉格苏勒德祭 祀” 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被列 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和扩展名录; 组建成立了民族民间文 化产业协会、 发展了1 3 个马文化协会 和2 0 多家演艺团体, 培养了一大批民 间作家, 出版作品3

11、0 0 多部, 推出了一 批文艺人才走上全国演艺舞台, 扶持 2 0 0 0 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文化产业, 年创产值过亿元。为了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鄂 前旗全力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 成市级示范文化室3 5 个, 市级示范文 化户8 0 0 多户, 建成嘎查村草原书屋 6 8 个, 基层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 全。同时, 启动建设了鄂前旗文化产 业园, 建成上海庙草原大舞台等一批 公共文化设施。随后, 赛马场、 蒙古部 落等旅游综合体重点项目投入运营, 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鄂托克前旗另一 张城市名片, 促使地区影响力和知名 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鄂前旗第三产业中以现代物流业、商贸餐饮业为

12、主的 现代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 展。以提升档次、拉动消费为重 点,一批集商贸流通、休闲娱乐、 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设施陆 续建成投用,为推动第三产业提速 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金融 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金融营业网 点 8 个,内蒙古银行鄂前旗蒙银村 镇银行挂牌营业,人民银行发行库 启动运行,施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获准设立;为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 提供贷款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公司组建完成,注册资金 1 亿 元,其中政府注资2 0 0 0 万元。全旗 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消费力显 著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 2 亿元,增长2 6 . 3 % ,消费结构继续 升级,消费品市场

13、持续活跃,住 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快速增长,进 一步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随着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拓 宽,拉动效益明显增强,鄂前旗多层 次、多功能、外向型的第三产业发展 格局正在形成,又为鄂前旗的奋力赶 超叩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近年来, 鄂前旗除了在经济上的 快马加鞭带给世人无数的惊喜之外, 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发展成果 普惠民生, 民生工程由救济型向普惠 型转变, 全方位地给老百姓构筑起了 “幸福家园” 。 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 体系。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 展的投入占到财政总支出的 6 0 %以 上。旗财政累计投入7 0 0 万元作为铺 底资金在生态保护与建设、 教育、

14、文 化、 慈善事业等领域设立了基金, 为 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编制好了 “保护 网”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行 1 5 年免费教育,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义务教育为主, 其他教 育为补充的多元教育格局; 医疗条件 全面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 步完善, 全旗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 机构1 6 所, 开放病床3 4 5 张。公共卫 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 全面推行 “三保合一” 新医保模式, 公立医疗机 构全部实现药品 “零差价” 销售。启 动实施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5 0 0 元, 职工 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 2

15、 2 万 元, 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医疗保险最高 支付限额均达到 1 2 万元, 农牧民新 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9 6 %。社会保 障有力提升。在落实国家增资政策 的基础上, 连续三年为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1 0 0 元生活补贴。启动 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居 民和农牧民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人 每月 5 5 0 元和 2 6 0 元, 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参保率达到8 9 % 。 近五年来, 累计办理了 5 0 多件 惠民实事。除了教育、 医疗等 “重头 戏” , 鄂前旗的民生工程不断提标扩 面。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城镇累计 新增就业 7 1 8 9 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 3 .

16、 5 %以内。发放小额贷款 4 6 0 0 多万元, 共扶持 1 5 0 0 多人自主 创业, 带动4 7 0 0 余人就业; 深入实施 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解决 了 1 . 1 2 人安全饮水; 组织实施了大 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 1 0 6 0 套、 5 5 0 0 0 平方米,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4 7 . 8 平 方米; 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工程, 累计 争取上级扶贫资金 8 8 7 4 万元, 进一 步强化了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 实现1 1 0 4 3 人稳定脱贫。 “试点”启动后 ,鄂前旗的惠 民动作再度加大,不断为老百姓交上 满意的答卷。率先在全市实行转移农 牧民优惠政策,兑现各类惠农政策补 贴3 . 4 亿元,发放转移农牧民生活补 贴5 4 9 2 万元。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 件逐步改善。“大集中、小聚集”的 发展格局已具雏形,现代农牧业规模 化、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 设成果继续巩固,卫星遥感监测我旗生态植被为 6 0 年来最好时期。到 2 0 1 1 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2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