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6587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8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八)编者按: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江苏统筹江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围绕如何更好定位江苏的区位优势以及把握政策契机, 本期摘编相关专家研究成果及 2014 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结项内容以飨读者。江苏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推进跨江大融合对策研究南通大学成长春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江苏发展新契机, 需要江苏以更加宏观的视野、 更加开放的姿态, 将以支持苏中地区发展为主的“跨江小融合”拓展为江苏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世界发展格局的 “跨江大融合”,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推进。一、江苏推进“跨江大融合”的主要内涵1.

2、推进更广范围的跨江融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提出, 长江经济带要加强与“一带一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按照这一要求,江苏既需要提高沿江地区江海、 海陆转换能力和连云港陆桥通道桥头堡水平, 又需要增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板块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同时还需要推动三大区域板块加快构建以铁路为纽带、 以集装箱国际班列为载体的中欧国际大通道,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进“跨江融合”。2.推进更宽领域的跨江融合。从当前江苏跨江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总体上还处于融合发展的初期。 一是在融合的进度上, 省级政府层面还处于集中

3、推进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阶段, 苏中乃至苏北全面跨江融入长三角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规划或建设方案还有待制定, 已实施多年的苏南与苏北之间支援式的“南北挂钩”模式也有待向互动式的“跨江融合”模式进一步拓展,上海、苏南等长三角相对发达地区与苏中、 苏北之间通过合作共建园区模式实现融合发展的步伐还需加快。二是在融合的内容上,目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对接、园区共建等方面,而在规划衔接、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创新资源共享、产业错位发展、港口分工协作、江海河联运以及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的融合还有待深入推进。3.推进更高层次的跨江融合。新时期推动江苏“跨江大融合”,需要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对接国家区域发

4、展新战略的更高层次出发, 以提高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联动性为战略取向,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促进不同地区之间实现规划衔接、市场统一、交通畅捷、港口联姻、产业联动、城镇布局和形态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将分散式区域发展政策联动化,既从空间上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板块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又从发展内容上促进各地内部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港产城之间、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从而推动资源在更宽广领域优化配置。三、江苏推进“跨江大融合”的建议对策1.统筹制定“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建设规划。“一带一路

5、”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在江苏交汇, 江苏应紧密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 从顶层设计层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三大区域板块一体化对接国家区域新战略的任务清单, 着力从省级层面协调推动解决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实现省域南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促进形成南北优势互补、协作互动发展格局。一是苏南地区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利用天然的长江航道和现代化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 实现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双赢; 以合作共建园区为主阵地, 以打造江苏南北快捷的交通网络和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支撑, 加快产业、 管理、技术、 人才、 资金向苏中

6、、 苏北地区转移。 二是苏中地区要大力推动跨江同城化。充分依托跨江通道,着力推进跨江经济圈(宁镇扬经济圈、锡常泰经济圈、沪苏通经济圈)建设,加快实现与苏南、上海跨江同城化,在夯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基础的同时,促进上海、苏南发展势能加快向苏中地区传递,并进一步带动江苏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支撑长三角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三是鼓励支持、培育催生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鼓励支持苏北地区利用上海、苏南地区的创新资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有地区特色、 有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形成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教育卫生等

7、投入,为苏北地区扩需求、促发展、引人才提供支撑。3.全面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一是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实现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二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形式的对外投资, 促进江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是积极申报自贸区, 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以及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 中哈物流基地、 丝路经济带东桥头堡等良好基础和条件, 积极做好苏州、 连云港“一南一北”两大自贸区的申报建设,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四是要加快对接“一带一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支持

8、南京、苏州、连云港、南通等节点城市与沿线国家相关城市开展友好结对交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向西打通中巴、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开拓东南亚市场,乃至经印度洋拓展印度甚至是非洲市场。五是要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构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开放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有序放开养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 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加大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力度,打造江苏名牌产品三维展示平台,推进江苏三大区域板块“名特优”产品出口,逐步树立江苏产业的国际品牌形象。4.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9、一是加强港口融合, 以南京港、 连云港、苏州港、南通港为节点,促进港口强强联合、南北联合、江海联合,在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强江苏沿江港口联盟和沿海港口联盟建设;二是支持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 为中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江海河联运出海通道, 支撑南通成为长江江苏段“国际江海联运港区”的核心区;三是推进对接“一带一路”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新亚欧大陆桥和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加强江苏沟通南北、 连接东西的铁路骨干网建设, 建成大容量快速综合交通体系。5.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推动跨江大融合议题进入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议程。 借助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平台作用,

10、 建立由省级政府牵头组织的有权威的区域协调委员会,重视发挥政府、协会与企业的不同作用,促进区域主体参与多元化; 地方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 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一体化数据统计与监督评估, 实现三大区域板块一体化研究、协调与监督常态化。融合发展背景下 扬州跨江共建经济园区体制机制研究扬州市江都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杨楠一、扬州跨江共建经济园区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1、两地产业发展具有差异性是共建园区的重要条件苏南是沿江开发的发源地,并且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特色冶金、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港口

11、物流业见长。以港口为例,常州港是 2001 年 4月 25 日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常州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喂给港,苏州港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 10 余个,无锡港是经批准的国家二类口岸, 镇江港也进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 扬州的现代制造业则较为发达,拥有金属加工机床、电气机械、液压机械、粮食机械、建材机械等五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槐泗硫资源利用装备、 真武水处理设备、 高邮开发区储能电池、卸甲电动工具、 武坚高电压试验设备、 安宜泵阀管件等六个特色机械产业集聚区。扬州的船舶、化工、光伏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扬州的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特色。扬州建有扬州、江

12、都、仪征 3 个沿江港区,完全可以与苏南众港错位发展、联动发展、集团化发展,推进沿江深水泊位建设和内河干线航道建设, 打造江河联运枢纽港。 扬州与苏南地区产业既有差异性又有依赖性,其发展具有相互兼容的内在性质以及时间或空间上的联系, 并且各产业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亲近度、同质度和关联度。2、交通的便利性是共建经济园区的重要基础扬州与苏南虽说同属省内两大区域,其实仅一江之隔,空间接近,交通往来十分便利。 连淮扬镇铁路项目已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通过, 建成后到上海不到 90 分钟。除了连淮扬镇铁路线之外,沪通铁路也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随着宁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今年建成,扬州将迈入“动车时代”

13、 。便捷的交通将为两地的园区共建与产业协作提供空间条件。3、苏南地区部分产业的转移是跨江共建经济园区的推动力苏南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面临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制约的背景下, 一些县市拟通过部分产业的向外转移, 将区域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产业的发展, 为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及合作创造条件。 以苏州为例, 近几年来苏州一直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以城市化提升农村建设新形态, 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空间形态合理布局。但目前也只有 70%左右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 究其原因, 一是企业无法

14、承担高昂的转移成本;二是苏南园区投资门槛普遍较高。三、构建扬州跨江共建经济园区的体制机制1、制定和完善促进跨江共建园区的政策体系扬州市委、市政府应在意见基础上,出台细化政策,尤其是对跨江共建园区这一融入苏南的快速通道应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且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激发扬州各县市区的共建热情,刺激苏南产业向扬州转移。跨江融合发展,各县市区是共建主体,目前,高邮经济开发区与苏州高新区、宝应经济开发区与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开始结对共建, 其他县市区也应快速跟上,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省委、 省政府文件精神, 寻找本地与苏南共建的对接点, 尤其要全力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扬州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之先机,以省级开

15、发区为载体,在上海和苏南等先进地区园区中寻找共建对象, 以各县市区的优惠政策, 引导省内外优质企业、项目投资落户扬州。2、立足扬州市情,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一是要探准发展趋势,选择与本地支柱产业相匹配的、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规模企业开展合作,巩固和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件、石油化工、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优势产业,通过制定协议,加强行政协调和财政激励,并在土地资源分享、税费分成、考核奖励、政府扶持资金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共建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推动优势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城镇建设

16、是共建园区的基础性工程, 省政府已出台支持小城镇差别化发展的奖励政策。因此,在园区共建的同时,应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同步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议成立扬州市产城融合联络协调会议,由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组成联络协调会议领导小组。 完善扬州市产城融合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产城融合协调联络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通报重大事项,总结推广经验,研究重点工作。3、创新产业承接体制机制目前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驱动为辅的南北共建模式,其实还带有帮贫、助困、输血性质。因此,扬州跨江共建园区在启动初期就应突破南北一对一共建模式。要能促进现有模式向以市场驱动为主、政府推动为辅转变,就必须创新产业承接新机制。一是拓展共建模式。目前全省 37 个南北共建园区大部分为行政推动下的南北合作, 仅有少数园区为市场推动下的合作共建。 为拓展共建园区的发展空间, 在共建模式的选择上除延续南北现有合作模式之外, 可鼓励与省内外发达地区政府或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也可争取省内外大型企业自建或共建园区,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一对一援建模式。 二是创新共建模式。 省内外出现众多共建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