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6462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 1 1、微丸概论、微丸概论 微丸(pellet)是一种剂量分散型,直径一般为 0.5-1.5mm 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口服制剂, 添加缓控释辅料可制得缓释微丸,包上肠溶衣为肠溶微丸,可装入空胶囊中或压成片剂使 用,也可以直接作为颗粒或缓控释颗粒,缓控释颗粒,微丸在制剂工艺、药理作用上具有 的优点是其他剂型无法实现的。近年来,微丸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制剂工艺发展的 一大趋势。现在国内外许多公司都生产这种制剂,如中美史克公司生产的康泰克缓释胶囊, 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缓释胶囊,还有芬必得、快克等。微丸之所以受到人们 的青睐,是因

2、为它有许多其他口服制剂无法相比的优点:服用后广泛、均匀地分布在胃 肠道,在胃肠表面分布面积大,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小或消除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微丸剂在胃肠道的转运不受食物输送节律、胃排空的影响;缓控释微丸的释药规律较 片剂重现性好,个别微丸对整个制剂的释药行为不严重影响;可将不同释药速率的微丸 按比例装成胶囊,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由不同微丸组成的复方胶囊,有较好的稳定性, 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丸流动性较好,有利于制剂分装或进一步成型。 2 2、微丸的成型技术分类、微丸的成型技术分类 微丸成型技术可分为:层积式制丸;压缩式制丸;旋转式制丸;球形化制丸及液体介 质中制丸五大类。缓控释微丸按

3、释药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膜控型微丸和骨架型微丸。制丸的 方法很多,但真正应用到大生产的工艺并不多,我国现阶段主要应用层积式制丸和压缩式 制丸,下面详细介绍。 2.12.1 层积式制丸层积式制丸 层积式制丸(layering procedure)是药物以干燥粉末、溶液或混悬液的形式沉积在预 制成形的丸核表面的过程,分为液相层积法与粉末层积法,液相层积法不常用,主要介绍 粉末层积法。 粉末层积法粉末层积法 粉末层积法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制丸方法,是老工艺泛丸的改进和提高,用粘合剂将 物干燥粉末或药物与赋形剂的混合干燥粉末在滚动的条件下制成母核,再在母核不断滚动 的情况下边喷浆液边将混合干燥粉末加入,粉末

4、被浆液粘到母核上,直至得到大小适宜的 微丸。该工艺流程可总结为:混合(配液)起母 筛分 放大 筛分 干燥。按所用设备, 分为包衣造粒机制丸和侧喷流化床制丸。 包衣造粒机制丸主要工艺控制点:起母 应该注意浆液加入要快,鼓风大小调节适当, 太大粉末飞扬,太小造成混合粉从转盘的缝隙漏下,造成浪费。放大时根据物料的多少调 节好挡板和喷枪的位置,操作过程中要控制好浆粉比,即浆液和混合粉的比例,太粘发生 粘锅现象,浆液喷得太少不易放大,当然还要看浆液的黏度和种类。配制浆液的辅料很多, 如淀粉浆、糖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明胶、聚乙烯吡洛烷酮,缓控制剂可 以用丙烯酸树脂、乙基纤维素等等,也可以两种

5、以上合用,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采用其他 粘合作用的辅料,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侧喷流化床包衣造粒机即多功能造粒包衣机,该机原理与包衣造粒机有点相同,旋转 底盘或气流带动物料旋转,风从底盘与侧壁的缝隙或底部倾斜狭缝吹入,喷枪和供料器从 侧壁插入,边喷液边供粉。优点密闭操作,防止粉尘飞扬,缺点:由于不能及时操作设备 内物料,使成丸收率低、丸粒硬度不够。 该法制丸具有以下特点:粒径均匀,类真球状;同时可完成起母、成丸的全过程, 原辅料损失少,生产周期短,成品率高;微丸的硬度较好,便于包衣等操作;产品质 量易于控制,易于自动化生产,余料处理,生产过程产生的余料经干燥、磨碎后可调节 浆液浓度后直接起母或放大

6、,生产的微丸性质与原来基本相同,这是此方法的决定优势。 主要设备有以下几种:包衣造粒机,很方便实现起母、放大的微丸大生产工艺,特 点:收率高、微丸的圆度、硬度、溶出等指标都相当好;多功能包衣造粒机,分机械旋 转和气流旋转两种,特点密闭式操作,洁净无尘,但微丸收率低,硬度差。 2.22.2 压缩式制丸压缩式制丸 压缩式制丸(compaction procedure)是用机械力将药物细粉或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细粉 压制成一定大小微丸的过程,分为加压式制丸和挤压式制丸。这里主要介绍挤压式制丸。 挤压式制丸挤压式制丸挤压式制丸又称为挤压-抛圆制丸,是目前制备小丸剂较广泛应用的方法,是用挤压机 与滚圆机联合

7、完成的,分为三个操作单元:制软材用粘合剂将药物细粉或药物与辅料的 混合细粉制成具有一定可塑性的湿润软材或湿颗粒。挤压将可塑性湿料或湿颗粒经螺旋 推进或辗滚等挤压方式挤压成高密度的条状物。滚圆条状物在离心式球形化机械中打碎 成颗粒并搓圆,制得微丸。特点:效率高,粉尘飞扬少,但如果制得的条状物较硬,则硬 度好,圆度差,如制得的条状物较软,圆度好,硬度差,在大生产的过程中,滚圆后要筛 分,筛分出的超出范围的大丸或小丸约 20-40%,这些余料需要返回再次挤压、搓圆,这样 经过多次挤压搓丸生产出的微丸崩解、溶出等性质出现较大变化,有的甚至不合格。 3 3、微丸包衣技术、微丸包衣技术 微丸包衣是实现微丸

8、肠溶、缓控释的必要过程,微丸包衣不同于片剂、水丸等的包衣, 由于其粒径小,很容易发生粘连,使微丸不能顺利充填胶囊,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和 方法。 3.13.1 流化床包衣法流化床包衣法 流化床包衣法又称悬浮包衣法,是借助急速上升的空气流使微丸在包衣室内悬浮流动, 上下翻动,同时将包衣液喷入流化床并雾化,在微丸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膜,同时通入热 空气迅速干燥的包衣方法。目前常用的包衣流化床有:底喷包衣流化床;顶喷造粒和 包衣两用的流化床;多功能包衣造粒机。流化床包衣具有以下特点:可以自动化,连 续工作,速度快;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劳动条件好;操作时流化床温度易于控制并能 快速达到等温条件。各自的特

9、点:底喷包衣流化床是微丸包衣最常用的,能达到无粘连, 对微丸的破坏力也是最小的。近来较多药机厂家都推出底喷包衣流化床,有一支喷枪的, 也有多支喷枪的,一支喷枪的喷肠溶衣没问题,但是多支喷枪的机器多数厂家的设备都存 在喷不均匀的现象,临沂环世微丸设备有限公司首先解决了这一难题,制出三枪以上的流 化床包衣机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包衣效率。顶喷造粒包衣两用流化床,这种设备一般 用来包薄膜衣以达到掩味、防潮等,很少用于包肠溶衣。旋转式流化床是利用底盘旋转 或斜向进风带动丸粒旋转,侧壁加喷枪,可以加多支喷枪,但是对微丸的破坏力较大,衣 层不易包住。 二、微丸的生产设备二、微丸的生产设备 由于微丸的制法有多

10、种,所以设备也是各式各样,这里主要介绍已用于大生产的层积 法制丸和压缩法制丸设备: 1、包衣造粒机 粉末层积法制丸的主要设备,主要由锅体、旋转底盘、供液系统、供 粉系统、加热系统和除尘系统组成。设备的主要厂家:北京长征天民、临沂环世微丸设备 有限公司。该设备也能包衣,可以制缓释剂型,肠溶包衣由于释放度要求高,不宜采用。 2、旋转造粒机、抛丸机是挤压制丸法的主要设备,用旋转造粒机把软材挤压成足够强 度的圆柱条,为微丸的硬度做铺垫。用抛丸机把长条打断滚圆,生产效率快、丸粒硬度大、 含量准确、减少原辅料损耗。但真球度较差于包衣造粒机的起母放大工艺。 3、底喷流化床包衣机 是将流态化包衣技术与喷雾技术

11、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新型微丸包 衣设备,是借助急速上升的空气流使微丸在包衣室内悬浮流动,上下翻动,同时将包衣液 喷入流化床并雾化,在微丸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膜,同时通入热空气迅速干燥的包衣方法。 底喷流态化,物料具有严格的运行轨迹,因而可获得均匀、连续的衣膜;无包衣材料损失, 生产成本地低;雾粒到达物料线路短,无“喷雾干燥”之患;圆柱型加速容器或倒锥减速 设计,可进行微粒、小粒、大粒、微丸包衣;物料分散性能好,无粘连现象。配以三枪以 上的流化床,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微丸制剂对于我国医药产业来讲,还是比较新的剂型,产业化的工艺和设备在短短几 年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国家受理的微丸品种也相当多,有肠溶、缓释、控释,有配伍禁忌 的药品装入一个胶囊等等,发展潜力相当大,随着工艺和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微 丸制造正在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