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维修行业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76360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4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航空维修行业(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 “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 “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 二一一年六月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 二一一年六月 - 1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 “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民用航空维修行业 “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一、 前言 一、 前言 民航维修业技术门槛和安全要求高,兼具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双重特点,是民航行业运行的基础, 是安全飞行的保障.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怎样更好地满足民航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有效地保证航空安全,成为维修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2010 年,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民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适航

2、维修领域, 李家祥局长明确指出:航空维修系统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建立健全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审定系统,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飞机维修企业;要集中国内优势力量,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工作,整体提高我国航空器维修核心工程技术能力。 为贯彻实施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 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编制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将作为未来五年(20112015 年)我国民航维修行业发展与宏观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 民航维修行业发展现状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民航机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0.95%,截民航维修业技术门槛和安全要求高,兼具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双重特点,是民航行业运行的基础

3、, 是安全飞行的保障.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怎样更好地满足民航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有效地保证航空安全,成为维修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2010 年,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民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适航维修领域, 李家祥局长明确指出:航空维修系统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建立健全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审定系统,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飞机维修企业;要集中国内优势力量,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工作,整体提高我国航空器维修核心工程技术能力。 为贯彻实施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 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编制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将作为未来五年(20112015 年

4、)我国民航维修行业发展与宏观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 民航维修行业发展现状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民航机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0.95%,截- 2 -至到 2010 年底,中国民航共拥有各类运输飞机 1639 架(各类运行及备份发动机 3600 余台) ,通用航空器 1010 架。民航维修行业规模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民航维修市场总量达到 23.2 亿美元,占世界 MRO 市场的 5%,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民航维修市场:其中发动机维修约占总量的 40%,航线维护、飞机大修及改装、附件修理及翻修各占 20%左右。 伴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在维修能力、人才建设以及行业法规和监管建设等

5、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一) 维修能力初具规模 截至 2010 年底,国内共有 389 家维修单位,建立起了由航空器机体定检、 发动机翻修以及相关部附件维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维修产业链, 各类维修项目基本齐全, 成为保障中国民航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 全行业拥有维修机库总数 104 个, 能够提供各类宽体机和窄体机机位 360 余个, 已经具有国内运行的绝大部分机型的翻修能力,机体翻修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维修市场需求;在发动机维修方面,全行业拥有发动机试车台 15 个,具有 PW4000、RB211、CFM56 部分系列型号发动机的翻修能力,每年承担国内 30%左右的发动机翻修需求; 在部

6、附件维修方面, 国内维修能力逐步加强,并在国内部附件维修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30 余家维修单位还获得了 FAA、EASA 的维修许可,开拓了国外的维修业务。 此外还有 331 家国外/地区维修单位获得了 CCAR-145 部维至到 2010 年底,中国民航共拥有各类运输飞机 1639 架(各类运行及备份发动机 3600 余台) ,通用航空器 1010 架。民航维修行业规模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民航维修市场总量达到 23.2 亿美元,占世界 MRO 市场的 5%,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民航维修市场:其中发动机维修约占总量的 40%,航线维护、飞机大修及改装、附件修理及翻修各占 20%左右。

7、 伴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在维修能力、人才建设以及行业法规和监管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一) 维修能力初具规模 截至 2010 年底,国内共有 389 家维修单位,建立起了由航空器机体定检、 发动机翻修以及相关部附件维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维修产业链, 各类维修项目基本齐全, 成为保障中国民航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 全行业拥有维修机库总数 104 个, 能够提供各类宽体机和窄体机机位 360 余个, 已经具有国内运行的绝大部分机型的翻修能力,机体翻修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维修市场需求;在发动机维修方面,全行业拥有发动机试车台 15 个,具有 PW4000、RB211、CF

8、M56 部分系列型号发动机的翻修能力,每年承担国内 30%左右的发动机翻修需求; 在部附件维修方面, 国内维修能力逐步加强,并在国内部附件维修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30 余家维修单位还获得了 FAA、EASA 的维修许可,开拓了国外的维修业务。 此外还有 331 家国外/地区维修单位获得了 CCAR-145 部维- 3 -修许可证,成为国内民航维修能力的有益补充。 (二) 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源基础, 维修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善。截至 2010 年底,中国民航机务维修系统人员数量总计约6万人。其中,维修管理人员(含工程、质量、航材、 计划、 培训、 行

9、政等部门人员) 约占总数的 31%, 维修人员 (含航线及内场从事直接维修工作的人员)约占总数的 69%。通过我国 CCAR-147 部审定的维修人员培训机构共 44 家(含 11 家国外培训机构) ,能够提供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部件修理基础培训、基本技能培训、机型培训以及部件修理项目培训等全方位的培训服务。 同时, 针对维修管理人员还开展了维修管理人员资格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国申请维修人员基础执照的人数以每年超过 1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 3000 人/年。全行业取得 CCAR-66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为 19225 人,取得 CCAR-66 部民用航空器部件维修人员执照的

10、为 4905 人,取得 CCAR-66 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的为 2441 人。 (三) 法规监管机制基本完善 我国民航维修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目前,我国民航维修行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以运行管理规章、维修专业管理规章、维修执照管理和维修人员培训机构管理规章为主体的规章体系。同时, 局方发布了 49 个规范性文件, 以及 91 个相关的行业标准、修许可证,成为国内民航维修能力的有益补充。 (二) 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源基础, 维修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善。截至 2010 年底,中国民航机务维修系统人员数量总计约6万人。其中,维修管理人员(含工程、质量、航材、

11、 计划、 培训、 行政等部门人员) 约占总数的 31%, 维修人员 (含航线及内场从事直接维修工作的人员)约占总数的 69%。通过我国 CCAR-147 部审定的维修人员培训机构共 44 家(含 11 家国外培训机构) ,能够提供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部件修理基础培训、基本技能培训、机型培训以及部件修理项目培训等全方位的培训服务。 同时, 针对维修管理人员还开展了维修管理人员资格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国申请维修人员基础执照的人数以每年超过 1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 3000 人/年。全行业取得 CCAR-66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为 19225 人,取得 CCAR-66 部民用航空

12、器部件维修人员执照的为 4905 人,取得 CCAR-66 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的为 2441 人。 (三) 法规监管机制基本完善 我国民航维修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目前,我国民航维修行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以运行管理规章、维修专业管理规章、维修执照管理和维修人员培训机构管理规章为主体的规章体系。同时, 局方发布了 49 个规范性文件, 以及 91 个相关的行业标准、- 4 -手册以及管理办法, 为维修单位的生产管理以及局方的合格审定和持续监督检查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指导材料。 维修行业监管机制基本确立。自 2002 年民航体制改革后,维修行业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中国民用航空局、 地区管理局以及监管局

13、组成的三级监管格局。截至 2010 年底,民航局和 7 个地区管理局及其所辖监管局 (运行监督办) 的适航维修专业监察员总计212 人,监管队伍得到有效建设。适航维修监察员基础与专业知识培训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并通过多种专题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监察员的技术水平与监管能力。 在维修行业监管方面,重点针对航空发动机空中停车问题、老龄飞机以及航材供应管理等多项专题进行专项研究与监管, 并对行业监察信息化建设、故障诊断等重要关键领域进行研发支持,保障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自 20012010 年,我国民用运输航空器 SDR 千时率连续 7 年保持在 0.5 以下, 运输航空器发动机空中停车千时率达到 0

14、.003 以下。 维修行业整体安全水平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 民航维修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 世界经济在未来五年将持续保持 4%以上的增长,民航客、货运市场已踏上复苏之路,带动民航维修市场以 3.44.4%的速度持续增长,世界维修市场规模将在 2015 年达到 500 亿美元以上。在当前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民航维修行业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手册以及管理办法, 为维修单位的生产管理以及局方的合格审定和持续监督检查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指导材料。 维修行业监管机制基本确立。自 2002 年民航体制改革后,维修行业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中国民用航空局、 地区管理局以

15、及监管局组成的三级监管格局。截至 2010 年底,民航局和 7 个地区管理局及其所辖监管局 (运行监督办) 的适航维修专业监察员总计212 人,监管队伍得到有效建设。适航维修监察员基础与专业知识培训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并通过多种专题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监察员的技术水平与监管能力。 在维修行业监管方面,重点针对航空发动机空中停车问题、老龄飞机以及航材供应管理等多项专题进行专项研究与监管, 并对行业监察信息化建设、故障诊断等重要关键领域进行研发支持,保障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自 20012010 年,我国民用运输航空器 SDR 千时率连续 7 年保持在 0.5 以下, 运输航空器发动机空中停车千时率

16、达到 0.003 以下。 维修行业整体安全水平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 民航维修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 世界经济在未来五年将持续保持 4%以上的增长,民航客、货运市场已踏上复苏之路,带动民航维修市场以 3.44.4%的速度持续增长,世界维修市场规模将在 2015 年达到 500 亿美元以上。在当前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民航维修行业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5 -(一) 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预测,中国民航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 年中国民航大型运输飞机将增加至 2890 架,通用航空器将增加至2000 架以上,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增加至 800900 亿吨公里,飞行架次将达到 840 万架次以上,维修保障工作量将较 2010 年增加70100%。 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450 亿人民币以上。 新增维修专业技能人员需求在 2.4 万人以上。 中国民航维修业将继续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面临来自人才、运营、监管等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 随着飞机的快速引进, 给我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