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6112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可能性与局限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钮菊生 近年来,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预想中的亚洲经济共 同体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东盟,届时这个共同体的总人口将占到世界人口的一 半, 贸易规模将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 外汇储备规模则会超过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总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必 然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 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已经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但也存在着不少局限。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2、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 直接反映和客观要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 由于 世界各国在生产力水平、 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达到完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还需 要较长的发展过程。因此,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强 经济合作, 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建立起一体化程度较高的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从 1956 年成立的欧共体到 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统一市场的 形成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诞生, 充分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

3、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伴生物。 据 WTO 统计,到 2003 年 5 月,全球 WTO 的区域贸易协议已超过 265 个,其中 190 个已 生效,其中有 138 个是 1995 年 1 月 1 日后达成的,大部分属双边 FTA 性质。到 2005 年,正 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议已达到 300 个左右。 亚太地区最早的双边 FTA 是 1983 年签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紧密经济关系协定,在 1989 年以前,它一直是亚太地区唯一的双边 FTA。1997 年,全球 GDP 排名前 30 位的国家和 地区中,唯有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及香港特区没有加入任何双边 FTA。但是, 1997 年以后

4、,东亚各类双边 FTA 开始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亚太地区处于不同阶 段的双边 FTA 已超过 50 个。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性是完全存 在的。 二、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性 二、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性 首先,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一段时期,区域经济一 体化无论在广度、深度、影响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都势必形成更加浩荡的 潮流。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等人 2002 年发表日本的停滞危机一文认为,日本和美国由于 担心中国将占据亚洲的中心地位, 一直不愿意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才导致亚洲区域 经济至今无法形成。此观点可能

5、有失偏颇,但亚洲经济一体化迟迟迈不开步伐,除了有亚洲 各国社会、文化与经济差异较大及历史原因等因素外,确实与有些大国特别是日本、印度乃 至美国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但是最近两、三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对于以亚洲 作为整体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正在形成共识, 而且有一种强烈的紧迫 感,一些国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实质性的推动。例如,2002 年 1 月,日本首相小泉 纯一郎访问菲律宾,正式提议与东盟建立全面经济联盟,包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等。当年 5 月,阿罗约总统访问日本,明确表示支持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倡议。2002 年 4 月, 以推动亚洲全面合作为宗旨的博鳌亚洲

6、论坛正式成立。其实,在此前后,日本、印度等国家 就不断有学者和民间人士提出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或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倡议。 2002年11月, 印度迈索尔大学的学者发表区域贸易安排: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通向亚洲经济共同体一 文,其核心观点就是中国、印度和其他的南亚国家、东盟国家和东亚国家应该走到一起来, 为形成一个亚洲经济共同体而努力,并认为这将成为抗衡发达国家区域贸易安排的利器。 2003 年 7 月初,日本国际论坛理事长伊藤宪一等近 40 位专家学者联名发表东亚经济共同 体构想及日本的作用一文,倡议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为核心,建立包括东盟 10 国 及中、日、韩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参加的“东亚

7、经济共同体” ,并提出了包括所谓“推动 中国完善体制并发挥部分主导作用”等 15 条具体政策建议。 第二, “亚洲意识”逐渐形成。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泛亚洲主义的思 想,这是早期“亚洲意识”的萌芽。随后, “冷战”开始,两个超级大国在亚洲对峙,形成 了一些地区或双边军事同盟, 但这些军事同盟并没有给亚洲新兴国家带来多少安全感。 总体 上,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亚洲的地区合作发展得并不充分,而且当时经济合作组织少, 到 80 年代中期,随着亚洲局势的缓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 的发展,使得“亚洲意识”得以迅速发展。随

8、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亚洲各国越来 越意识到, 尽管各国之间经济与社会环境不同, 发展阶段存在差异, 文化及传统具有多样性, 但争取平等和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各国都有着共同发展的愿望; 充分挖掘亚洲巨大的 自然、人力资源潜力,是消除贫困、增进繁荣、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亚洲各国之间通 过对话、 协调与合作, 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亚洲内部、 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增加亚洲各国经济福利和政治地位。2004 年 5 月 26 日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赫布巴尼发 表的一篇题为亚洲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吗?的文章,就是这种“亚洲意识”的体现,亚 洲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与时机正趋于成熟。

9、 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虽晚, 但各国正迅速向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努力迈进。 东亚各主要经济体, 目前都把区域合作作为扩展其贸易自由 化的重要政策之一,中国以及日本、韩国、东盟、印度等对一体化的重视意味着亚洲经济融 合的条件和时机趋于成熟。 第三,中国成为构建亚洲经济共同体的重要轴心。 中国在 2001 年率先与东盟就建设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此举促进了区域内其他国家如 日本、韩国及印度开展了类似的行动。日本与东盟签署了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关系框架协 议 ,确定了建立“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韩国正在与东盟国家开展类似的研 究和谈判。2002 年 11 月,中国提出了中日韩三国进行建立自由

10、贸易区可行性研究的建议, 得到了日韩两国的积极回应。2003 年 10 月,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 卢武铉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中国与俄罗斯及四个中亚国家共同组成的 “上海合作组织” ,虽然经济合作并未成为其中的重点,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走向经济合 作也是必然。2005 年以来,中国还宣布与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 性研究。 第四,其他亚洲国家也在积极开展类似的区域经济合作。 日韩之间在 2003 年 6 月重新开始了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印度也逐渐将其经济合作 的重心向东亚靠拢,2002 年印度与东盟建立了领导人会晤机制,形成了继中国东盟、日

11、 本东盟、韩国东盟之后的第四个“10+1”合作机制,而且还与东盟签订了建立自由贸易 区的框架协议,决定在 2012 年建成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2004 年年初,印度还向中国提 出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在 2003 年 10 月的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提出了在 2020 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宏伟目标。 三、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局限 三、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局限 从中长期来看,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是一个现实且意义深远的选择。构筑“亚洲经 济共同体”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本区域经济活动和谐发展、经济协调增长,增强经济的 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活标准和密切成员国之间的联系。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

12、”要达到的具 体目标,应当包括消除关税壁垒和进口配额;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体系;实现人员、资本和 劳务的自由流动;制定共同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一个货物、劳力、劳务和资本 自由流通的市场等。但是目前,实现这一构想还存在以下诸多局限: 1、亚洲经济一体化尚缺少一种机制化的安排。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长期性以及当前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 使得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机制 化显得日益紧迫。从以往的情况看,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要发挥效力,实现既定目标,必 然对成员要有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尽管东亚国家目前大部分参加了 APEC,但是,由于各成 员国之间在政治体制、 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

13、异, 以致到目前 为止,各成员国对 APEC 的组织性质和原则仍然存在严重分歧,更谈不上建立统一的约束性 规则。APEC 目前实际上只是各成员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一个协商论坛。 2、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尚未实现利益最大化。 从欧盟的经验看,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固然可以为区域经济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共赢, 但是 比之建立经济和货币一体化市场,这种安排的利益局限是明显的。面对欧洲、美洲经济一体 化如火如荼、亚洲经济一体化呼声日高的形势,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如果仍停留在建立“自 由贸易区”一类的规划上,将从根本上浪费机会与丧失总体竞争优势。 3、亚洲部分国家之间关系呈现复杂性。 亚洲作为总体,目前的经济总量、资源总量及各种经济要素组合的合理性,都与欧盟、 美洲存在一定差距。而从长远看,一旦亚洲的近邻国家如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加 入到亚洲经济共同体中来,情况将会发生根本改变,届时亚洲经济共同体这一“巨无霸”经 济体无论人口总量(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 、地域面积(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自然 资源还是经济总规模, 都将超过欧盟和美洲共同体, 并将使内部的资源和各种要素具有更大 的互补性。 但是, 这样一种诱人的前景, 由于目前亚洲部分国家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影响, 将难以很快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