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5987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9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0Chin J Vasc Surg ( Electronic Version), September 2013, Vol 5, No.3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3 年 9 月第 5 卷第 3 期() 论著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 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陈千益, 费哲为, 陈大伟, 欧敬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普外科, 上海 202150 )通讯作者: 陈千益, 电子邮箱: 【摘要】 目的 比较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 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07 年 3 月至 2012

2、 年 2 月间我院收治的 278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 342 条肢体)分成 EVLT 联合高位结扎组(A 组,286 条肢体)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术组(B 组,56 条肢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 48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 6 个月比较手术前后 CEAP 分级、患者自身对手术效果及整体满意度评价。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A 组术后 48 h疼痛较轻、下床时间稍早(P0.05),但术后患者的整体评价 A 组优于B 组(P0.05). However, the pain at 48 h

3、after surgery and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were less and earlier in group A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However,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was better in group A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 , 见 表 1。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 备皮, 以龙胆紫标记大隐静脉主干和下肢散在的曲张浅静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 麻醉, 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1.2.2 设备系统 半导体激光闭合

4、系统采用 DJL- 050 型数控静脉闭合系统 ( 上海得邦得力激光技术 有限公司) , 由数控半导体激光主机、 联机导线、 激 光导丝、0.035 英寸 ( 1 英寸 =0.0254m)超滑导丝、 5 F 直形导管、 脚踏开关组成; 术中使用激光焦耳功 率 810 kJ。 1.2.3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操作。先在 患肢腹股沟韧带下方 23 cm 处切开约 2 cm 小口, 在隐股静脉交界下方 1 cm 处结扎切断大隐静脉, 5 条属支尽可能结扎。A 组沿大隐静脉行径在大隐 静脉和皮肤间隙处注射生理盐水肿胀液, 用 18 G 套 管针穿刺患肢内踝上方起始大隐静脉, 置入 0.035

5、英寸超滑导丝, 导入 5 F 导管至大隐静脉根部结扎 端, 如顺行不易, 可逆行或分段穿刺插入。对大隐静 脉属支引起的曲张静脉采用多点穿刺的方法直接通 过穿刺针套管插入光纤。输出功率的参数设置为踝 部、 小腿下段 78 W, 大腿下段 1011 W, 大腿上段 1112 W; 频率 0.5 Hz, 连续脉冲方式, 以 0.51 cm/s 的速度回撤出激光光纤, 如遇血管曲张较粗段停留 时间略长。B 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 抽剥术, 同 时分段多处小切口结扎切断剥除较大的曲张团、 血 栓团。 1.2.4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用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 扎一周, 改穿循序减压弹力袜 6 个月。鼓励患者早

6、 期下床适度活动, 无特殊不适即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标准 ( 1 )手术时间、 术 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 2 )术 后疼痛评分: 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 VAPS)对术后 48 h 内疼痛评分 ( 010 分, 0 分表示无疼痛, 10 分表示疼痛剧烈不能耐受, 并记录应用止痛药情况); ( 3 )术后第 6 个月随访,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肢体数(条)性别年龄病程CEAP 分级 ( 例 )(女男) ( xs) 岁 ( xs ) 年 )C2C3C4C5A 组2861.21 158.515.7

7、16.810.3105728128B 组561.19 158.912.216.112.52014166172Chin J Vasc Surg ( Electronic Version), September 2013, Vol 5, No.3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3 年 9 月第 5 卷第 3 期()采用 CEAP 再次进行临床分级。( 4 )满意度评分: 患者自身对术前患肢、 术后第 6 个月患肢手术效果 及整体满意度评价 ( 010 分, 0 表示很不满意, 10 表 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患肢 CEAP 分

8、级比较采用 2检验, 手术前后患者对患肢满意度评分比较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 )。患肢均未出现较重的皮肤灼伤、 感觉 麻木、 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皮肤麻木感 24 周消失、 皮下血肿3周左右消退, 皮下硬结在34个月消退。 术后第 6 个月随访率 100%。A 组术前 C2级 占 36.5%, C4C6级占 38.4%;术后 6 个月 C0C1级 占 67.1%, C4C6级 占 14.7%。B 组 术 前 C2级 占 35.7%, C4C6 级占 39.3%;术后 6 个月 C0C1级占 65.9%, C4C6级占 15.9%。术后 6 个月 A 组 C0C1 级的构成

9、比与 B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67.1% vs 65.9%,P0.05 ) , 术后 6 个月 C4C6级患者的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 14.7% vs 15.9%,P0.05 )。 两组患肢 CEAP 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但两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6 个月 CEAP 分级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第 6 个月, 两组分别与术前比 较,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术 后 A 组对治疗的整体评价满意度更高 (P1.2 cm 者, 在节段内激光连续治 疗 23 次; 对扭曲、 栓塞的静脉光纤不能进入, 则逆表 2 两组

10、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xs)观察指标A 组B 组2值P值手术时间(min)42134981.3470.164首次下床时间(h)7.12.8 12.44.52.4320.045术后 48h VAPS 值3.20.37.32.03.0210.027术后住院天数(d)2.50.83.01.61.9930.098表3 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CEAP临床分级比较 例 (%) 临床分级A 组B 组术前术后 6 个月术前术后 6 个月C00(0)150(52.4)0(0)28(50.0)C10(0)42(14.7)0(0)9(15.9)C2105(36.5)37(12.9)20(35.7)8(13.5)C37

11、2(25.1)15(5.3)14(25.0)8(4.7)C481(28.4)42(14.7)16(28.6)3(15.9)C528(10.0)0(0)6(10.7)0(0)2值11.13910.844P值0.0140.019Chin J Vasc Surg ( Electronic Version), September 2013, Vol 5, No.3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3 年 9 月第 5 卷第 3 期()173行或分段穿刺插入; 对大隐静脉属支的曲张静脉直 接套管针插入多点穿刺, 尽量使曲张的静脉管腔充 分闭合, 且避免皮肤和隐神经灼伤。因此, EVLT 联 合高位结扎术在

12、手术时间上和传统的大隐静脉高 位结扎 + 剥脱术相比并无优势 (P0.05 )。由于创 伤小, 疼痛轻微, 术后 EVLT 联合高位结扎术组仅有 11 例口服止痛片, 术后 48 h 行 VAPS 评分比较两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27 )。为预防可能发生急性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我们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 动。EVLT 联合高位结扎术组患者创伤小, 疼痛轻、 不适感少、 恢复快, 麻醉复苏后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 首次下床时间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 剥脱术组稍 早 ( 7.12.8 ) h vs( 12.44.5 ) h。两组患者在术后 72 h 不适感均基本消失, 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13、无统 计学差异 (P=0.098 )。 由于隐神经在小腿下 1/3 紧贴静脉, 并有分支 由静脉前方越过5。为避免隐神经损伤, 有报道6, 7指出只在膝关节部位穿刺向近侧插入导管治疗大腿 段的大隐静脉主干, 但小腿段大隐静脉未作激光治 疗者, 术后超声发现其中仍有血液倒流。我们在小 腿部分稍加快光纤撤退速度, 减小激光脉冲能量, 同时注射肿胀液及降低局部温度, 尽量避免皮肤和 隐神经的灼伤。术后患肢均未出现较重的皮肤灼 伤、 感觉麻木等并发症; 轻微的皮肤麻木感 24 周 消失、 皮下血肿 3 周左右消退、 皮下硬结在 24 个月 消退。术后加压包扎一周后改穿弹力袜 36 个月。 术后6个月复

14、查闭塞率98%, 与国内外报道相似2, 3。Nikolopoulos 等8报道, 作 EVLT 者不结扎隐 - 股静脉交界处, 术后大隐静脉中的血栓可进入股静 脉发生严重并发症。为避免血栓落入深静脉及深静 脉血液返流入大隐静脉, 我们全部采取小切口高位 切断并结扎大隐静脉, 理论上杜绝了大隐静脉复通 导致静脉曲张复发的可能, 而保留旋髂浅静脉、 腹壁 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并不会影响疗效2, 6, 9。CEAP 分类法是目前最全面客观的下肢静脉分 类法9。本组患者中 EVLT 联合高位结扎术组术前C2级占 36.5%, C4C6级占 38.4%;术后 C0C1级占 67.1%, C4C6级占 1

15、4.7%。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 剥 脱术组术前 C2级占 35.7%, C4C6级占 39.3%; 术后 C0C1级占 65.9%, C4C6级占 15.9%。两组患肢术 后 CEAP 分类等级均下降, 治疗有效;而术后两组C0C1级与 C4C6级的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二者疗效相当。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评 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也充分说明两组手术方 式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 EVLT 联合高位结扎术 组患者对治疗的整体满意度评价更高 (P=0.029 ) , 这和上述的对术后疼痛及下床活动等因素的比较相 一致, 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 活动早、 不适度少、 恢复 快以

16、及美观度高等特点, 使患者对激光微创更易于 接受7, 10。总之, EVLT 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多种原因导 致的静脉曲张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 方法更 简单、 疗效肯定, 患者痛苦少、 恢复快、 美观、 易接 受, 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林少芒 . 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现状 J/CD.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 2012, 4: 8-9. 2 Hoggan BL, Cameron AL, Maddern GJ. Systematic review of endovenous laser therapy versus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saphenous varicose veinsJ. Ann Vasc Surg, 2009, 23: 277-287. 3 刘志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