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5984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1999年第4期ZHONGGUOTUSHUGUANXUEBAO 周和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在 “改革开放2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 的发言摘 要 中国图书馆经历了古代藏书楼、 近现代图书馆和新中国的图书馆三大历史时期,但都不可能解决当今面临的阻碍其发展的管理体系问题。 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可以借鉴国外 “中央馆分馆” 模式,也可建立协调机构,发展中央馆和地方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可在机构、 人事、 分配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并通过业务重组、 后勤社会化等等措施,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 管理体系 管理体制 管理机制分类号 G25

2、1图书馆是满足社会信息交流和读者阅读研究需要而进行文献的搜集、 整理、 保管和利用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民教育的终身学校和重要场所。 面向21世纪的历史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事业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引起我国图书馆形态、 制度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应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按照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人力

3、、 物力、 财力等各种资源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应采取的最优决策,即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已成为政府文化部门和图书馆管理者面临的热点问题。认识历史上和当今图书馆管理上的问题,探讨并建立适合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目前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首要任务。1 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历史回顾和目前 存在的弊端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图书馆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 1 “藏书楼” 时期图书馆的管理我国最早的图书馆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逐步发展成为 “藏书楼” 。 它起先见之于皇家和官宦之家,皇家

4、 “藏书楼” 也可以理解为 “国家图书馆” 。 从历代的皇家藏书楼看,多为图书和档案合一,且设立专门机构,授命职官,予以管理,为皇帝决策服务,同时兼有对皇族的教育职能。我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都管理过 “国家图书馆”,如老子、 刘向、 刘歆、 魏征、 褚无量、 马怀素等,其管理也是根据 “藏书楼” 的需要,主要从事图书的采访、 编目、 典藏工作,图书则主要供皇帝和皇族、 近臣使用,其工作人员也均为吃 “皇粮”的官员。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是以 “藏” 为主,而图书馆使用的目的单一,即主要为皇帝服务。1. 2 近代图书馆的管理19世纪末叶,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各地纷纷兴办 “西学”,同时各地的许多藏书

5、楼相继向公众开放。戊戌变法的两个主要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还亲自编写 西学书目表 、 日本书目志 等,介绍藏书。此后江苏、 浙江、 河北、 山东、 甘肃、 辽宁等省都相继设立图书馆。 时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的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先请皇上批准在南京设立了江南图书馆,又于宣统元年(1909年)奏请皇5上批准设立了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这一时期已初步形成我国图书馆的分级布局,即国立京师图书馆、 省立图书馆、 市立图书馆,许多县也设立了图书馆或 “读报所”,同时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开始分设。 从图书馆的内部管理看,除馆长为政府派遣外,工作人员则不再是 “官员”,而多为 “聘用” 的 “自由职业” 者。经费来

6、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也有一些为社会贤达的资助。 其职能从为少数人服务转向为社会公众服务。 这一时期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处于发育期,馆藏急剧增长,图书馆的各项管理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随着与海外交往的激增和曾在欧美留学的一大批图书馆专家进入各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开始吸取欧美的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近代我国图书馆管理的体系。1. 3 新中国成立之后图书馆的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飞速发展的时期。 党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政令、政策,对图书馆建设、 图书整理、 抢救古籍、 图书呈缴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大大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许多省市、 教育、 科研系统都相继建起新馆。一些

7、大学还设立了图书馆系,为图书馆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政府就在文化部设立图书馆处,并委任重要干部出任国家图书馆馆长。 国家把图书馆作为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员工作为国家干部或固定工,其管理模式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效法苏联的集中式管理,以条条管理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我国图书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的弊端显得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图书馆发展的桎梏。1. 4 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上的弊端从管理角度着眼,上述三个历史阶段,图书馆既没有面临今天的历史,因而也不可能解决目前管理中的问题。当前,图书馆管理上的

8、问题主要存在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两大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条块分割。我国图书馆现行管理体制,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如公共图书馆系统、 学校图书馆系统、 科研图书馆系统、 工会图书馆系统、 军队图书馆系统等等,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各自为政。 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文献资源共享。 二是布局不科学。 重复建设、 重复投入,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经费越来越紧张。我国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造成图书馆整体建设上的 “小而全” 。 在一个城区内,市图书馆与区(县)、街道图书馆没有隶属关系,各馆馆藏体系 “克隆化”,重复购书、 重复建设、 重复劳动,既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又使

9、图书馆的馆藏缺乏科学结构,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在管理机制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封闭。重“藏” 轻 “用” 的藏书楼观念和等、 靠、 要的依赖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如何生存和发展认识不深,影响事业的前进。二是管理机制僵化。沿用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图书馆长期处于惰性状态之中,“铁交椅、 铁饭碗、 铁工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的管理机制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2 新的图书馆管理体系构想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管理体制、 管理机制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科学管理体系,才能推进图书馆事

10、业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和图书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如何建立科学管理体系。2. 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明显;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制,财政实行 “分级管理”的体制。 为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图书馆事业应建立统一协调、 条块结合、 布局合理的管理体系。“政府的功能机构直接担负政府对社会进行政治管理的诸项任务,对政府组织结构的格局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我国中央政府的图书馆管理机构设在文化部,该部的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承6第25卷第122期 Vol

11、 . 25.NO. 122中 国 图 书 馆 学 报 THE JOURNAL OF THE L I BRARY SC IENCE I N CH I NA1999年7月 Jul, 1999担着 “指导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 开发和利用;推进图书馆间协作和标准化、 现代化建设,指导图书文献古籍保护工作” 的职能,它担负着全国图书馆,包括公共系统图书馆、 大学系统图书馆、 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医学系统图书馆以及军队系统图书馆的宏观指导职责。 作为全国图书馆最高的行政管理机构,应该着力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协调、 政策调研、 立法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央层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农科

12、院图书馆、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中央党校图书馆等,要探索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以实现科学购藏,资源共享。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模式。(1)借鉴日本支部图书馆的体制,建立中央层的总馆分馆模式日本的国家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在各省厅设立支部图书馆。 支部图书馆员工属国会馆管理,馆长由国会馆任命。 国会馆设立协力部,负责支部图书馆的工作。这种体制在资源共享、 节约经费、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中央层实行条条管理,完全照搬日本模式无法行通。但可考虑将国家图书馆作为总馆,而中科院图书馆、 农科院图书馆、 医学图书馆、 中央党校图书馆、 各部委图书馆等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分馆。总馆与分馆

13、可先采取 “松散关系”,即总馆对分馆主要是承担协调购藏、 业务指导、 人员培训、网络传输等义务,逐步过渡到总馆对分馆的实质性管理。这种体制可以大大减少重复购书、 重复编目、 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节约经费。同时,也利于中央层的科学藏书体系的形成,还将大大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使各馆的功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这种体制与目前中央层条条管理的现状相矛盾。笔者认为,我国的集中管理体制有利于这种模式的形成,我国高校的调整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只要中央政府决策,国家财政可将过去分散的图书馆经费集中,这种体系也不难于实现。(2)建立协调机构美国国会图书馆等50多家图书馆本世纪40年代发起

14、 “法明顿计划”,主要内容是:各馆分工购藏外国政府出版物至少一份,并尽快列入全国联合目录,用户可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资源共享。在我国,中央层的图书馆也可考虑建立协调机构,可定期召开馆长联席会议,研究合作事宜。 合作内容应包括分工购藏、 联合编目、 人员培训、 网上信息使用等。 这种模式启动容易,只要本着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利互惠、 共同发展”的原则,是能够收到实效的。在省(区)一级,要充分发挥地区省馆的中心作用。 首先,可以考虑省(区)实行图书馆、 情报信息工作一体化的总馆制,将省(区)级图书馆、 情报信息所(中心)合并,在省会建立地区文献信息中心。这个中心以总馆为基地,组织协调本地区

15、高校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工作,这个格局,可以由省(区)文化厅(局)牵动。在大城市和比较大的市,可仿效欧美模式,市一级建立总馆,区一级建立分馆,街道建立支馆。 还可以根据需要办一些流动图书馆和住宅小区的图书馆等。 总馆统一对分馆和支馆实行集中管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统一进行人、 财、 物的管理;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统一采访、 编目;统一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等等。 我国的城市人口相对集中,政府功能比较完善,实行这种管理体制是完全可行的。 深圳市的图书馆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促进了全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集文化、 教育、 科研为一体,

16、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应将图书馆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来考虑。国外一些国家对图书馆的布局、 经费都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如美国政府就有图书馆经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系数规定,纽约市政府还规定,居民在居住地三英里之内要有图书馆。面向21世纪,人类将进 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我国应考虑制定有关法律、 法规,促进图书馆的合作,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尽快步入 “快车道” 。2. 2 建立与现代化图书馆相适应的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涵。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要按照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7周和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在 “改革开放20年中国图书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与现代化图书馆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事业单位运转模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1)建立权责利相统一、 办事高效、 运转协调、 行为规范的管理机制。我国图书馆大都按照事业单位的高度集中的模式管理,责、 权、 利集于馆长,这种机制不利于调动各层干部和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