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3575663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陶艺(小学美术)(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陶艺欣赏,浙美版第八册义乌东洲小学 朱文雅,你知道唐三彩吗?,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吗?唐三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唐三彩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最为著名?唐三彩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工艺原理,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工匠们首先将经过揉搓和陈腐过的软硬适中的陶泥放入模子用手按压,其厚度根据制作物体的大小灵活掌握。然后用泥浆粘接合模

2、,等到模具里的陶泥本身有一定的强度时,取出粘接组装成型,并用专用刀具将粘合部位修平,用手指抿抹,用毛笔或毛刷蘸水修饰。,彻底阴干,施釉,唐三彩一般需要两次焙烧,第一次经过10001100左右的温度将胎体烧坚,取出后施釉,再入窑经过800900温度釉烧,胎体上的釉料开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斑斓的色彩。,师傅正在对烧制出来的产品清洗。,等待出厂的唐三彩。,唐三彩颜色丰富多样,并不是真的只有三种颜色,“三”在这里是多的意思。,历史,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此

3、武士俑造型略显夸张,而服饰基本写实。唐代甲胄主要是“明光甲”,其形制为头盔有护耳、护颈,背甲为一整片,胸甲分为左右两片,每片中心有。圆形护胸,胸甲和背甲在腹部以带扣连。束甲带作十字形。腰带上半露圆形护脐,带下左右各有一片膝裙,膝裙下为战裙。肩部披膊有两重,上层作兽头吞臂状,下层至腕,因活动方便,利于骑射,亦曾在军旅中流行。,盛唐时期的女俑已由初唐的清秀型向丰腴型转变,反映出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随之妇女服装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由于纺织,刺绣和印染工艺的发展,服装的色彩、纹饰及做工也日益精美华贵。至中晚唐时期,大袖宽衣、多褶阔裙成为时装。此俑在盛唐墓中出土,造型丰腴,发式与服饰已大别于初唐女俑的

4、样式。,高72cm 此俑双手捧持笏板于胸前,头戴高冠,身穿敞领宽袖袍,下着垂足之裳,腰束大带,带尾于腰后折垂至足,腰间前束一镶边长方形“蔽膝”,足着上翘分梢方头的“赤舄”。这种着装是五品以上官员参加朝廷典礼时的朝服。当时官员服饰的品级,搬以冠式服色、质料、佩饰区分。官员着朝服时,身上要佩挂很多饰物,这是受到胡服的影响。佩饰中的鱼、鱼袋、龟、龟袋等为唐朝首创,并一直沿至宋、明时期。,这两件镇墓兽均作蹲坐状。一为人面,一为兽面,头上有角,形象凶猛,色彩斑斓,制作精致,为盛唐镇墓兽的典型形象。这种镇墓兽般放置于墓门口,用来镇魔避邪,守卫亡灵,故刻意表现其狰狞凶猛,以具威慑效果。镇墓兽最早见于公元三世

5、纪墓葬,人面兽面的差异减弱。,此壶釉色朴实,外观典雅,表现了唐代较高的工艺水平。,此盘施釉均匀,纹饰华丽,色阑对比鲜明,十分醒目。唐彩中多见为明器,因此_般认为唐二彩不是实用器。但随着出土物的增多,义证明唐三彩中的一小部分器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使用,如碗、盘、靠、罐、杯等饮食器;砚台,水注等文房用具。,唐 铜川窑三彩马,高72厘米、长88厘米。,唐三彩花纹盘,唐三彩三足炉,比唐三彩更早期的陶器是什么样子?,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陶制汲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器物之一。器呈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用来穿绳以便提携的对称双系。多为红陶手工制品,器表多有绳纹为饰。其造型巧妙的

6、运用了重力原理,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由于重力作用,瓶身又会自动翻转,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发现有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的尖底瓶;马家窑文化亦见有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的尖底瓶,其器多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有浅红色陶衣,并绘黑彩旋纹为饰,使器物充满灵动之感。,这三处的设计分别有什么作用?,红陶,黑陶,这件新石器时代反映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足杯(见左图),于山东省日照市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杯高26.5厘米,重量不到40克,器形可分3部分,上面是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如倒置的花蕾;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

7、体,形态纤巧秀致,有着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就是今天仿制,也不是易事。而且,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使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改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发光。加上采用镂孔和装饰纤细的划纹,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蛋壳黑陶杯仅仅出土于少数的大中型墓葬之中,说明它在当时就是一种极高贵的用品,并非常人可以享用,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那就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