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75349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7 式微文化地景的再活化 泰安村舊鐵道的空間意涵 The Revitalization of Degrading Cultural Landscape The Spatial Signification of Historical Railway of Tai-An Village 劉子綺* 李素馨* 侯錦雄* Tzu-Chi Liu Su-Hsin Lee Jing-Shoung Hou Abstract Rich in cultural landscape but abolition of the old mountain railway the village gradually d

2、eclined, Tai-An Village in Taichung County is looking at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apply Henri Lefebvres social space theory in discussing the social signific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identification of

3、 Tai-An cultural landscape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Through interview and local documentations 20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landscapes were selected. Then in-depth interview of the residents, local elite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ector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found include: (1) Regarding

4、each groups intention of preserving Tai-An Villages cultural landscape, administrative and professional opinions for preservation focused almost entirely on * 私立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博士學位學程學生 Ph.D. Program Student,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Feng-Chia University.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通訊作者 (e-mail: shleentnu.

5、edu.tw)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 私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unghai University. 地理學報 第六十一期:147-166 (2011)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61) : 147-166 (2011) 148 two famous landscapes, the Tai-

6、An Train Station on the old mountain line and the Truss Bridge; yet local resident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should be preserved. They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e ordinary and religious landscape around them. (2) Corresponds to Lefebvres concept of space, the “spatial practices” showed that the vi

7、llages old railway industry and the cultural landscape 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showed different imagin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hile “representational spaces” showed conflicts arising from actions between

8、these groups. (3)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residents toward Tai-An Villages unique cultural landscape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onal spaces, so that residents can reconstruct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i-An Village and preserve the distinct qualities in their current landscape

9、. 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fficials and professionals in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developing and planning future policies, and help to establish a feasible mechanism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ion of space, social group. 摘摘 要要 臺中縣泰安村具有

10、豐富的文化地景,因舊山線鐵道廢除而逐漸式微,地方期 望朝向文化觀光發展。本研究基於 Lefebvre 之社會空間生產理論,探討不同群體 對於泰安村文化地景指定意向與對空間社會意涵認知之差異。研究透過訪談及文 獻資料,遴選出代表地方的二十處文化地景,再對居民、在地菁英及公部門與專 業菁英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結果發現:(1) 對泰安村文化地景的保存意向各群體 均認為舊山線泰安車站與花樑鋼橋兩處為最重要的文化地景,具有共通性。但公 部門與專業者幾乎聚焦在舊山線鐵道周邊景觀,而在地住民較重視日常生活和宗 教信仰的景點。(2) 對應至 Lefebvre 的概念, 空間的實踐顯現泰安村舊鐵道 的產業文化與地

11、景變遷有密切的關係, 空間的再現呈現不同群體對文化地景 發展的想像差異, 再現的空間呈現群體間行動的衝突。(3) 泰安村居民透過 再現的空間,重新建構出泰安村獨特的地方特性,以維護村落本身的生活文化。 研究結果可提供公部門或專業者在文化地景指定、政策發展、規劃設計與進行民 眾參與相關機制的參考。 關鍵字:文化資產、空間生產、關鍵字:文化資產、空間生產、社會社會群體群體 前前 言言 文化地景 (Cultural landscape) 在景觀與空間研究領域中,代表著一種對環境變遷的新觀察角度與研究方法,呈現文化與環境互動關係的文化資產。新版文資法將文化景觀自自然文化景觀保存項目獨立出來,並定義文化

12、景觀為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 ,此一修法不僅強調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性意義,更重要的是加入場域的概念,注重行為所定著的空間與相關聯之環境,此不同於古蹟保存注重單棟建築,忽視資產周遭環境與歷史文化脈絡的整體性。文建會與許多縣市政府也開始注重地方性文化149 景觀,紛紛進行文化景觀之普查工作。然而目前臺灣對於文化景觀的定義操作、執行及保存概念卻仍是分歧的;本研究試圖以空間生產及文化地理學的研究視角切入,以實例探討文化地景消退與活化保存的歷程,並嘗試整理文化地景重現的社會價值。 Sauer (1925) 認為研究地景應該強調場所獨特性

13、的意義,因而提出文化地景的概念,突顯存在於地景之中的文化意涵。Groth and Todd (1997) 指出當我們只注意到那些所謂精英式建物時,日常生活經驗往往被忽略而且低估的,他認為早期文化地景的研究大多聚焦於特定的空間,如建築物、房舍或田野,質疑此種靜態研究文化地景的方法難以完整地傳達出空間與社會的政治面向 (蔡淑真 2006)。Harvey 和 Lefebvre 以人文地理的觀點提出,地景論述應置入社會結構、社會衝突與權力關係等因素 (Henderson 2003),因此近期文化地景研究涉及更寬的層面,強調以社會的建構、再現、權力和衝突等面向深入探討 (Johnston 1992),王

14、志弘 (1998) 認為在批判討論空間與社會生產的研究中,需要強調社會與空間的綜合性以面對空間形式的生產、轉化,及其所發揮的社會效果。近年臺灣經濟起飛、全球化現象導致城鄉快速擴張、發展,聚落鄉村舊有的空間紋理與社會文化涵構急速改變,而回顧相關應用 Lefebvre 的理論剖析文化地景的研究,多以探討都市空間之使用與文化形式,及空間生產中之象徵意義與權力關係 (洪士閔 2004;黃嘉琪 2004),缺乏對相關鄉村歷史文化案例的檢視研究。 式微的地景是因為產業或重大事件的影響,使得原有的地景快速改變而沒落。本研究選擇臺中縣后里鄉泰安村為案例,1996 年臺鐵山縣鐵路雙軌工程完工,臺鐵擬拆除舊泰安車

15、站鐵軌和跨大安溪鐵橋,當地居民乃四處陳情請願,獲得縣政府的認同向臺鐵爭取保留不予拆除,臺中縣文化局於 2000 年 12 月 18 日劃設泰安車站為縣定古蹟,並成立泰安車站管理委員會,由當地社區執行管理維護任務,臺鐵局於隔年 1 月 1 日交出舊山線管理權,此為居民的守護行動與集體記憶,寫下歷史性的一刻。然而看似成功的守護家園行動,卻隱藏著相關行政單位與居民意見相左,更因立基點不同而產生群體衝突,造成不同群體在空間規劃與使用的角力運作問題,例如泰安社區發展協會以破壞歷史建築為由,連署在地居民反對水利會將后里圳加蓋,演變成後續的護圳運動,顯示在地力量才是真正影響泰安村文化地景的保存發展。 上述的

16、動事件深深觸動研究者長期對鄉村地景的關懷,尤其研究者之一身為泰安人的情感,且鑑於該地文化地景變遷與居民的集體記憶及行動參與缺乏真實紀錄,對於此過程中各群體 (在地居民、在地菁英、公部門與專業者) 對泰安文化地景之意義指認與保育行動不同調,亦缺乏深入的論述,因此選擇該地為研究個案。而討論空間與其社會生產的研究,涉及社會的建構、再現、權力和衝突等面向,本研究以 Lefebvre 所提出之社會空間與空間生產理論為論述主軸,探討鄉村型地區文化地景轉變對不同群體的社會意涵,期建構一個空間營造的理論,進而提出對該地文化地景保存現象與問題的論述,以提供相關單位發展決策之參考。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一一) 空間概念論述與空間概念論述與 Lefebvre 的社會空間與空間生產理論的社會空間與空間生產理論 自 1960 年代末期開始,在文化地理和歷史地理的研究中,出現了對空間科學實證主義的批判,150 認為地理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