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4920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qq日志”潜入,化“习作指导”无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随“QQ“QQ 日志日志”潜入,化潜入,化“习作指导习作指导”无声无声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小学:江华芳摘要摘要:传统的练笔方式让孩子们越来越没有兴趣,学生的写作练笔低效,教师的 指导费时费力却收获不大。日记成了一项负担,课堂练笔成了少数尖子生的专场展示, 大多数学生流于形式,敷衍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 QQ 日志的妙处,不但能 激发学生兴趣,积累材料写作,还能让我及时地进行指导评价,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 性,提高了习作水平。在班级中认真地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字关键字: 转变方式 ; 提高兴趣 ;评论指导 ;积累素材;增进了解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

2、求是:“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 左右。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但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明白:实现从读到 写的过渡,光靠 16 次的课内习作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将所学所感应 用于写作。于是,课堂练笔,日记,周记统统上阵,这些方式的确都有其独特功 效,可在实施中,我渐渐发现了问题:课堂练笔成了少数尖子生的专场展示,每次都 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真正去花心思练写,大多数学生流于形式,敷衍老师;日记成了一 项艰难而又乏味的任务负担,不少学生写着写着,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每篇的内容一 样细细去想,这其中除了学生的生活的确每天都大同小异外,更是因为传统的作 业方式、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失

3、去兴趣。一个无心的机会,我发现了 QQ 日志不但能激 发学生兴趣,积累材料写作,还能让我及时的进行指导评价,调动了学生练笔的积极 性,积累写作素材,帮助提高习作水平。 这学期刚开学没有多久,一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你的 Q 号是多少?我想加 你为好友。”这是很正常的,以往的学生也都提出过这个要求,于是我将自己的 Q 号 写在黑板上,大多数学生都抄了去,并加了我为好友。转天,我发现居然好多学生都 有写日志的习惯,于是我就顺手看看评评,没想到无心的行为却一发不可收,日志成 为我班学生写作的新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转变方式,调动兴趣一、转变方式,调动兴趣“日记就是日记,就是写给老师看的内

4、容,从低年级写到高年级,从春天写到夏天、 秋天冬天,每天都是那些事。”“我好无聊,我不知要怎样写日记,每天都是一样的 生活。”“我最烦的是老师要我们写日记了”这些都是我常听到的班上学生的报 怨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曾经尝试过无数方法:在课堂上范读优秀日记;对认真写 作,能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日记大加赞赏;把优秀日记贴在“芳草地”中;拿最好日 记向校刊投稿种种手段虽各有用处,但用久了却也变得没有新意,难以调动大部 分学生的积极性。我想:孩子们既然有兴趣在日志上写,何不从文字入手,将计就计, 看谁写的文字又多又好?想到这,我先在班级里和学生一起交流关于 QQ 空间的话题, 并推荐了我和语文组中几个老

5、师的 QQ 号,让学生去看看我们的空间,并告知他们: “在 QQ 日志中写文章,老师和好友将是你最忠实的读者,我们鼓励评论,互相学习。 ”孩子们本以为老师会反对他们上网写日志,却意外地得到了支持,一下子就兴趣盎 然,跃跃欲试。就这样,QQ 空间里的写作实践活动,在我们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刚 开始我采用自由书写的方式,没有内容、字数、时间的限制,想怎么写都行。当天晚 上,我打开电脑,就发现了许多短句:“太阳终于从西边出来了哦!”“我终于可以 堂堂正正地用电脑哦!”“生活真好,我不会忘记的。”“春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 歌唱,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我立马加入自己的评论:“出乎

6、意料的喜悦吧?”“感觉如何?”“有点林黛玉哦!” 学生一看,老 师对自己的话有兴趣,立马又敲出一大排。转天课上,我特就看到的内容,故意在班 上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没想到第二晚,写的人更多了。就这样,我每天利用早会课 花上点聊天时间,被我激起干劲的人越来越多了。 原来,去掉了作业这个烦人的套圈,孩子们就会愿意无拘无束地去写。班上原先 有许多调皮的男生对写作没兴趣,甚至常不交书面的作文,但对自己的空间日志却不 容一点马虎,看来,我一向都在用的日记本、摘抄本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心理上 的“刑具”,只要一拿起作文本,脑中立刻是一片空白。此种心理下,日志不正好填 补了他的空白?二、评论赏析,提高水平二

7、、评论赏析,提高水平以前的学生日记评改反馈,我常用的方式有:在批改时针对学生的内容,写一些 自己的评语;选择好的日记会在课堂上范读;对认真写作,有生活气息的,能写出自 己独特感受的日记进行表扬;把优秀日记贴在“芳草地”中;给学生加“星”章,但 是我渐渐发现,写评语太费时,而且写出来的内容不见得每个学生都会去看,会去思 考并针对内容改正;范读日记时一些没认真的同学根本就不在听;贴在“芳草地”中 的佳文更是难得有人去看;拿最好日记向校刊投稿可中奖率却很低总之,没有利 用好日记修改评价提高这一环节,使日记成了学生写完老师改完就好的作业,难以真 正提高学生的水平。日志这种呈现方式,让我的评改指导出现了

8、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鼓励互评的方式,让大多数学生成了相互学习的小老师。首先,鼓励互评的方式,让大多数学生成了相互学习的小老师。 经常一有新日志出来,我还没有看到,下面就有许多评论了,有的还相当老到。 例如一次,一个学生写到:“真爱如茶,幽香怡神”,有人就评:“有爱之心,无人 能敌”我想,大概是刚学过爱如茉莉,有感而发吧,也回了一句:“有境界哦! ”又有许多仿句出现了,“真情之洁,傲雪无惧”“人生有境,思想无疆”,这样的 仿创内容,在学生的日志评论中到处都有,相互的欣赏评论就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 这样的评论,无须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就悄悄地让学生有了收获。 其次,公开日志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

9、,调动练笔的兴趣。其次,公开日志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调动练笔的兴趣。 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小说日志: 路边有一棵老树,它站在那儿很多年了。树皮在渐脱落。它的身边,最近栽了一 棵小树。 一天,小树骄傲地对老树说:“老树,你看你的皮都脱了,你怎么还站在这儿呢? ”老树有气无力地对小树说:“小伙子你还年轻,你以后就知道了。”没过多久老大 树就倒了下去,跟小树永远说再见了。 自从老树死了,小树就孤孤单单在烈日的暴晒下变得无精打采,在狂风和暴风中 变的左右摇摆。后来,小树长大成了一棵大树。大树决定要在身边种下另一棵小树, 过了一年,大树旁边真的出现了一棵小树,小树在大树身边也渐渐的成长,大树在小 树旁边渐

10、渐的衰老,有一天大树变成老大树,皮也渐渐的脱光了,小树也对老大树说 了老大树曾对老老大树说过的话,这时老大树才知道,从前老老大树没说出来的话, 看着老老大树从前的位置,老大树低下了 此文立刻就有了许多评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有自己也得到和别人 一样的下场才会明白呀!”“你的故事编得像是说明一个道理。”我加了一句评论, :“有点内涵,谁会续编呀?”一会儿,就又出现了一篇篇小小说续集。这不又是一 种写作的练笔好机会吗?三、图文并茂、积累素材三、图文并茂、积累素材,在日志中,有时学生会写些自己游记类内容,并上传自己的照片,此时,又是我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好时机。例如有位同学暑假到北京的恭王

11、府游玩,上传了 28 张照 片,我加了句评语:“给这些图片加点描述吧!”让有兴趣的学生共同评写些照片内 容;班上的同学过生日,上传一些在聚会上的照片,我加句:“评评这些照片”“猜 猜在想什么?”“给图起个名吧”这样的语言,让学生参与性提高了,我借用评价语, 不但给学生指明写作的方向,评价了内容,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积累素材的活动。苏教 版五年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处参观、游览过的地方,学习范文龟山汉墓 参观记的顺利,写一篇参观记。在上习作课前,我上网看了看,在学生的 QQ 日志 中,就有郑灿的“桂林游”,玲娜的“北京恭王府”,书豪的“上海欢乐谷”我 又上传了一些家乡的“白水洋”图片,并写了句

12、话:“明天谁能用得上?抄去吧!” 第二天习作课上,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习作要求和重点后,把这些学生早就看过评 过的日志展示出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写作。结果,学生的文章精彩纷呈,妙语连珠, 一些没有去过这些地方的学生文章也能将这些景点写得声情并茂,语言生动真实。这, 不得不归功于图文并茂的 QQ 日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QQ 日志,提供的是有声有色的素 材,来于学生印像深刻的评论描述,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写,无物可写, 让每个学生在每天的活动中积累,每天的日志中都写作,真正用时,只要稍加

13、整理就 行了。这,对那些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头痛的学生,有感觉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学生,有 特殊的效果。 四、了解学生,指导成长四、了解学生,指导成长看、评论 QQ 日志,交流感想,还能让我更了解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心 理指导。有位学生在 QQ 空间里这样写道:“我是个借住在伯母家的农村孩子,我多 想城关也有自己的家,那样就不用每周和爸妈分开了,也不用老受姐姐的气!”看到这,我心理一阵发酸,学生们的回复是:“你跟父母打打电话,讲讲心里话, 你会快乐的。” “没有关系,你还有我们哦!”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苦,写了句“现实 给你烦恼,幸福的未来在向你招手。”他的回复是:“谢谢大家,现在我明白了,我应该珍

14、惜现有的生活。让我的爸妈 放心。”还加了笑脸!多可爱的孩子,看来,她是真的打开心结了。QQ 空间的开放,孩子们随意到同学的空间做客,在欣赏同学日志的时候,写写阅 读后的感受,或启发或共鸣或开导,你写的东西有别人来欣赏,别人也会对你有想法。 日志,让孩子们尽情抒发情感,随时交流、沟通;让我时刻了解到孩子们的思想,引 导学生不断地深入实际的生活中,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 生活,明白人情世故,学生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在感受到生活的点滴后,也积累了 对生活的感悟,这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有很大的作用,使大家在情感交融的理解中 受启迪。自然的,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彼此的感

15、情,达到了心灵的沟 通。 QQ 日志,换样的日记,正以互相的评价,图文并茂的方式,悄悄地改变我和孩子 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在网络中 完成了作文,还互相评点,提高了欣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 我、完善自我,真是“润物细无声”。同学在 QQ 日志中无声地交流、点评,老师在 QQ 日志中不断地、指导,连游戏迷也爱上了写 QQ 日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凤凰语文凤凰语文.s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9,(7).2林慕斌林慕斌.教育博客教育博客J.走进走进 QQ 空间,师生共同成长空间,师生共同成长,中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江华芳: 小学高级教师 , 大专 ,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