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4903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阅读与同步练习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文阅读训练1选择背诵:(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_,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2)谢公宿处今尚在,_。(3)千岩万转路不定,_ _。(4)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

2、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二、基础知识检测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A.天姥() 剡()溪 瀛( )州 渌()水B屐() 殷() 傈() 訇()然C语()天姥 暝() 澹() 扉()D霓() 悸() 崖() 恍()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A信(实在) 语(谈起) 横(遮断) 拔(超出)B因(依据) 渌(绿色) 屐(木鞋) 暝(天黑)C列(同“裂

3、”) 扉(门扉) 回(运转) 恍(恍然)D向(刚才) 惟(只剩下) 清(凄冷) 壁(山腰)3选择题(1)拔 A.拔出来 B提拔 C突出、高出 D攻取、占领势拔五岳掩赤城( ) 今者项庄拔剑舞(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回 A掸转;运转 B迂回、曲折 C回旋 D返回 E重新拿回来虎鼓瑟兮鸾回车( ) 回清倒影( )回车叱牛牵向北( ) 廊腰缦回( )添酒回灯重开宴( )(3)还 A返回 B交还 C转身,回转 D仍然别君去兮何时还( )(扁鹊)望而还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4)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C列缺

4、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4判断题。(1)诗歌,泛指各种体裁的诗。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是通过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 )(2)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广义而言,旧体诗包括旧体的诗、词、散曲(小令和套数),狭义而言,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它包括律诗和绝句;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有格律限制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3)旧体诗属古代诗歌,新诗属现代诗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就属古代诗歌。(4)李白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对日趋腐败的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关切。在李白的诗中,

5、还有不少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李白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诗风清新飘逸。李白“斗酒诗百篇”,创作颇丰,可惜“十丧其九”,仅存九百余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又自称“谪仙”。( )(5)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名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如梁甫吟。“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 )【创新能力训练】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回飚吹散五

6、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A B C D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高考再现】(2004 天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

7、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004 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菩萨蛮 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分)答: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2005 上海试卷)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徐 凝虚空落泉

8、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访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流恶,古来谁有育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 分)2、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 分)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 分)杜甫诗五首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登岳阳楼 杜

9、甫(内容看课本)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3 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 题(6 分)登岳阳楼 杜甫(略)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对这两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杜诗首联破题。从“昔闻”、“今上”看,诗人触景生情,感慨颇多。B、这两首诗的颔联,描写角度相同,都用极简括的文字把洞

10、庭湖水域浩瀚无际的宏伟景象特别逼真地描绘了出来。C、杜诗的尾联转进一层,由个人的不幸遭际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D、孟诗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羡鱼情”比喻自己想出仕的愿望。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这两首诗的立意不同,杜诗意境宽阔宏伟,有强烈的身世之感;孟诗则委婉得体,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希望张丞相举荐的急切心情。B、清人仇兆鳌认为杜诗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此议确也道出了诗人登临的喜悦心情。C、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求荐)之痕”,确实道出了这首干谒诗的妙处。D

11、、这两首诗的前四句都以雄浑的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直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但两首诗的命意不同;杜诗饱含着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歌唱;孟诗的作者为了求仕,借洞庭波澜雄浑的气势来象征盛唐时代的兴盛。三、阅读客至,完成 13 题。(6 分)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 分)答: _。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1 分)答: _。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_。

12、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旅夜书怀 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1、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复杂的思想感情?(2 分)2、唐诗鉴赏词典称杜甫的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一个范例,请作具体分析。【高考再现】五、(2004 广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

13、景交融的意境。答: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拓展阅读(一)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2. 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二)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写出这首诗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其作用。2. 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三)终南望余雪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1. 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从中预感到了什么?2.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