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兴趣活动小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4885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艺兴趣活动小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陶艺兴趣活动小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陶艺兴趣活动小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陶艺兴趣活动小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艺兴趣活动小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兴趣活动小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趣小组 (社团) 活动方案 陶艺课程方案一、陶艺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长期影响着世界 陶瓷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到近、 现代,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上已风光不再,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陶瓷艺术要发展,陶艺教育是关键。当今,把陶瓷艺术与现代意识、现代高科技 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 “ 陶艺” 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证明,陶艺教 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2、并且,陶艺创作和陶艺文化的普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 综合实力,是经济、文化和人们精神素质的整体体现。因此,在小学开设陶艺课 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佳选题。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及相关文件的出台,营造了课程改革的 大气候,更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校本课程的性质 及特点决定了学校将拥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更加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要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陶艺文化,把陶艺引进小学课堂,并把陶艺教育与科学、 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 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尝试。 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鞭策下,在新课程理论的 指导下,我校于 2

3、003 年下半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从2003-2004 学年度起,我校逐步开设三、四、五、六年级陶艺课程,以通过每周一节课的形 式进行探索,并从2005 年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该课程的编写 与国家、地方的理论相一致,在课程总量的设置上,克服深、重、难的现状;在 教材的内容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 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 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 使陶艺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感。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 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二、陶艺课程开发实施的策略1

4、、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 从 2004 年起,我校专门成立了课题开发组。 由专家和校领导为老师进行理论方 面的认证和指导, 一线教师进行陶艺教学方面的探究和实践,搜集适合学生发展 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 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运行,学 校强调三个意识,即校长要有协调意识,分管领导要有服务意识, 实验教师要有 精品意识,为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2、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为推进陶艺教学,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齐、开设了高标准

5、的陶艺教室、 作品陈列柜,设置了专门烧制陶器的窑炉。(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课程年级目标。低年级:1、以培养学生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儿童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 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以提高其兴趣及信 心。2、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 刮、堆等技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3、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并 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中年级:1、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如木棒、牙签、竹筷、铁 丝等。2、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并能与他人分 工合

6、作完成作品。3、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其 造型能力。4、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作简单的介绍,养成乐于与 人共赏的习惯。高年级:1、喜欢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其意义 并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有自己的 心得。2、培养儿童有计划性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创作之前,能根据构想草图,预 想必须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以及制作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创作。能注意到 特体量感与动势的表现, 并逐步接触拉坯制作做出简单的坯体,学习简单的釉色 法。(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教材要适合12 岁以下年龄段的

7、学生。遵循以 “玩”为主宗旨, 以感受陶艺,享受玩泥的快乐为主线,以人文性的语言贯穿整个教材。本教材突出“两个易”:1、陶艺技巧和知识学生易接受,要与小学生 的经验和生活相适应。 2、学生的材料容易搜集,如课余练习黄泥和橡皮泥均可 成为陶泥的代用品。(三)教材的新颖之处是突出了“五个结合”:音乐与陶艺的融合,研究性 学习与陶艺的融合,环保与陶艺的融合,生活与陶艺的融合, 民间艺术与陶艺的 融合。(四)过程性评价在三册教材中得以体现。低年级是“快乐的陶艺学期”, 中年级是“发展的陶艺学期”,高年级是“收获的陶艺学期”,每册对学生的要 求都在不断地更新。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遵循评价的趣味性,激励性

8、,可操作 性原则,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还加入了家长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 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收获,使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四、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1、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通过边实践边开发的策略过程,不断提高课程开发 的能力和水平。 陶艺课程的成功开发, 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及课 程资源的优置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 凸现了学校 的办学特色。2、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作为校本课 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学校充分调动其内在动力与追求,努力营造

9、个人开发的环 境,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超越自我, 发展自我, 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3、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儿童对陶艺的学 习兴趣、发展感知能力和三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问题 的能力。总之陶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 性发展。学生在玩泥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真正落实 了“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下午第四节课开始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教室。学生名单:一组: 刘宝友、 杨金辉、 赵亚杰、 李振、 刘洪磊、 张子壮、 孙龙涛、 张

10、文洁、 刘金良、 李政、马雨萱、李晓雪、刘金鹏、鞠晓倩、鞠秀茹、刘焕泉、冯金艳、杨奎京、王婷婷、程晓晖、刘佳、刘金杰、鞠文倩、臧凯、仕金强、鞠永琪二组:李宏超、臧晓静、马静静、郭丽、孔维雪、刘子扬、程金磊、马晓蕾、孙骁静、刘鑫雨、王茜、刘文萍、张阳、王岩、鞠晓丽、李爱爱、徐翠花、王凯慧、杨淑琳、刘熙龙、高波、李龙欣、刘辉、曹爱维、刘荣荣、鞠慧霞、鞠晓丽、刘岩、程世盈、鞠秋霞三组:倪格格、于盟盟、张军、李旭、李文静、于学运、魏娜、刘腾腾、刘增艳、董晓伟、刘敏、宿明祥、宿顺祥、王福玉、程庚、鞠国英教学计划 :九月份以揉泥球、搓长为主 让孩子揉圆,目的是促使孩子手的腕骨灵活发达 1、感受泥的属性,让

11、孩子玩泥,教他们揉个圆球 2、教孩子揉很多圆球,变成一串糖葫芦 3、首先揉成一个大圆球,压扁变成碗,在揉很多圆球装里边,做一碗汤圆 4、揉球组成一株仙人球搓长条会让孩子感觉到泥的神奇,首先让孩子学会搓泥条, 然后在引导孩子用泥 条组合或绕成物体。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自己动手做出东西的收获。 1、搓很多泥条2、搓泥条来搭建物体3、搓泥条变成太阳4、搓泥条绕成一个 小罐十月份,以做水果为主 让孩子知道水果是多样化的,长的也不一样。 1、橘子 2、葡萄 3、草莓 4、西瓜十一月份以做炊具为主 让孩子知道用泥能做出很多很多的东西,让孩子感受泥的神奇, 使孩子进入一种 最新而又最适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的境界。 1、做一以筷子2、做一个勺子3、做一个碗4、做一个杯子十二月份以搭建动物的家为主,让小朋友知道小动物也有一个温暖的家。 1、鸟窝 2、蚂蚁的家3、小鸡的家4、小猪的家(以搓泥条筑建)一月份彩泥,让孩子用各种颜色的泥去做他们喜欢的小动物 1、小蜗牛2、小蝴蝶3、小蜜蜂4、小蜘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