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74868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家具先材与应用1.1 中国传统家具的先材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著作周礼考工记说,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格,以辩明器,谓之百工”,又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就是说,按其分工,共有“木、金、皮革、画、雕、陶工”六种,应根据时节条件、空间环境、材质性能合理选择材能制出优美的产品,这是对当时工艺美术的理论总结,直到今天仍然是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之一。可见我们的先祖在很远的古代就己对产品的选材、用材与工艺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传统家具选材一般注重如下几点:1.1.1 注意纹理 由于不同木材具有不同的肌理构造,从而呈现不同的花纹及特点(如上所述

2、) 。通常情况下,纹理清晰流畅、外观赏心悦目的“美材”多被用于家具的醒目位置,如柜的门板、椅的靠背、桌几的台面等。如果有对称的部位则一并采用,更显隽秀养眼。象紫檀影、楠木影等,都是难觅的上品,常被用做贵重家具的面心材料。1.1.2 合理搭配 中国明清家具的用材也有不同材料的搭配使用的情况,如竹藤在椅面的应用,去石、玉在椅背的使用,还有后来的金、石、螺细、珐琅的镶嵌等。此外,利用木材的不同质感与色泽的不同搭配使用,从而显现出一定的装饰效果。但以不出现裂纹为前提。根据整体要求,用不同材料做恰如其分的有节制的搭配使用,以取得统一中求变化的装饰外观。1.1.3 一木制 “湿胀干缩”是木质材料的共同特性

3、,且由于地域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平衡含水率。所以,家具工匠不得不考虑材料的一致性以免开裂、变形的产生,对于以榫卯结合的中国传统家具而言,这一条尤为重要。例如,广式家具的构件不论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用拼接而习惯用一块木料做成。而且为了保持特性一致,同一件家具大多用一种材料制作,决不掺杂其他木材,而且家具不加漆饰,木质完*露,让人一目了然。1.2 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中国传统家具所采用木材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木,一类是软木。其实,研究传统家具时,应注意几对名词。例如:相对硬木家具而言,就有软木家具;相对紫檀、红木等珍贵材种而言,就有白木;相对宫廷家具,则有民间家具;相对城市家具而言,还有乡村家具。

4、此外,还有一种业内俗称柴木家具的。但千万不要认为柴木就是灶膛的烧材。 “柴木家具”这一名称同时含括了“软木家具”、 “白木家具”、 “乡村家具”等几个概念。另外,还有两个名称需引起注意,即“红木”和“瘿木”,它们并非专指某一种木材,而是几灯木材的统称。中国传统家具用材中的硬木主要包括:“黄花梨、紫檀、乌木、铁梨(力)木、鸡翅木”等珍贵优质硬木,以及“榉木、榆木、黄杨木、楠木、柏木”等硬质木材。中国传统家具用材中的软木主要包括:杉木、樟木、桦木、椴木、桐木等。关于上述硬木和软木的材性与应用,在当今众多的中国传统家具的著作中都有相当详尽的著述,如明式家具珍赏 、 古典家具收藏百科入门等等,因此不再

5、赘述。关于“红木“,下文有详述。这里提一下”瘿木“,它又称”影木“,它并非专指某一种木材,而是对各树木所生瘿瘤的统称 。这种瘿瘤是树木发生病变或被创伤后留下的硬疤,在结构上形成奇曲多变的纹理,同时也多含树胶,材质比树木本身要硬重得多,瘿木的种类很多,有楠木瘿、桦木瘿、柏木瘿等。瘿木是一种装饰”美材“,在制作选 料时总被放在家具最佳的视觉部位,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桌案的面心,格外隽永耐看,以提高家具艺术性和欣赏价值。2 日本传统家具的选材与应用2.1 日本传统家具的选材日本温湿的海洋性气候使日本的匠人们必须正视木材的干缩湿胀性而导致的变形、开裂。古代加工技术的落后,使木匠们不得不考虑木材的可加工性。

6、对木材这一天然材料与生俱来的爱好,形成了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木文化,这种执著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特殊的审美文化形态。长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使日本的木匠更加重视木材的内部特性,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充分考虑这些特性。在日本传统家具的选材过程中,木材的“抗变形性、易加工性、美观性“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2.1.1 抗变形性 有些木材比其他木材的干缩湿胀性大,在潮湿或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变形弯曲或开裂。木材的弹性越好,开裂的可能性就越低;木质密度越高,弯曲的可能性就越小。日本家具工匠在选材时非常慎重,会尽量避开节子和因干燥不当而产生的裂纹、斜纹、变色、腐朽和虫眼等。他们还会近可能地避

7、免使用容易裂开的心材,尽量使用边材。当然,日本的木匠在切割木材时也特别注意:采用正切法沿年轮的长度方向切割木材时也特别注意:采用正切法沿年轮的长度方向切割会生产出肌理宽阔、纹理曲折的弦切板,将圆木沿径向分成四个楔形后再切成正切板,产生的木材会出现密集的分层结构,并且线条很直,具有很高的强度,并且由于纹理很直地穿过正切板,相对的两个面如前后、左右等扩张和收缩率都是相等的,扭曲的可能性降低。2.1.2 易加工性 木材的加工性能和木材的相对硬度及木材纹理有关。被认为最易于加工的材料包括:日本柏树,沟桐,桑权,柳杉,以及松树的正切板材;其次有榉木,云杉,日本栗树,进口热带木材。樱桃木,榉木,日本宝塔树

8、,黄杨木,紫杉是适用于雕刻的首选材料。相反,某些容易开裂的木材特别不适于采用钉接合,其中以日本的栗木为代表。2.1.3 美观性 木材的美观主要是指木材表面的自然光泽和木材纹理。另一方面,行内俗语“木材越硬,色泽越好“是不无道理的,这方面最好的木材包括日本栗树,柿子树,黄杨木等。美观的木肌理效果,可以归为几个明显不同的类别:珍珠模式,薄丝模式,银丝模式和波纹模式。2.2 日本传统家具的用材日本传统家具自然、素雅,几乎都是采用天然木料制作,木作部分为求表现木材的纹理,多采用透明涂饰,充分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与天然的色泽之美。用于制作传统家具的材料除本土的榉木、桐木、柏木、杉木、松木等外,还从东南亚等

9、热带地区进口胡桃木、紫檀、桃花心木等贵重木材。对木材进行分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为软木和硬木,另一种是分为针叶材和阔叶材。但日本专家在对传统的日本家具用材进行归类时,是按日本传统的方法将其分类为针叶材和阔叶材,相对于它们实际的外形和各自的用途也显得更真实,似乎也更合理。日本传统家具用材中的针叶材主要包括:柏木、柳杉、紫杉等。日本传统家具用材中的阔叶材主要包括:榉木、栗子树、马栗树、桑树、泡桐等。关于上述日本传统家具的用材与材性与应用,在日本传统家具的先材与应用中已有叙述,这里不再赘述。3 中日传统家具的用材文化3.1 中国传统家具的“硬木“文化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以文人为中心的,“学

10、而优则仕”几乎成为“出人头地为官司”的唯一途径。至明清两代,文人左右社会时尚己成自然。社会的好与恶潜移默化地以文人的好恶为标准,并牵动着全社会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层层地被融入了地域文化。就家具而言,他们对家具的材料、工艺、形制、尺寸、装饰以及家具的审美标准等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载。他们会不断地对木匠们提出要求,依自己的审美观点不厌其烦地修正工匠们的不足之处,使之“完美”起来。于是便演变出用材与造型迥异的各种品味的家具精品。中国传统家具之所以一直以木材为主要用材,一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易加工性与易获取性;二是由于它具有一种天然材料的亲和性与宜人性;三是由于其与我国古代

11、建筑大文化渊源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人的意识中,建筑与家具“互为表里”,中国传统建筑保持着一贯的“木架结构”形式,而古代的家具无论是木胎漆饰的漆木家具还是不加粉饰的硬木家具,其技术与艺术都体现这种相同的文化属性,表现出一种相应的文化现象。明代起,文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对木材天然色泽与纹理的审美情趣。于是,符合这种情趣的硬木家具渐渐盛行起一为。这一时期,在江南地区民间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盛产的榉木大量生产各类日用家具。榉木在江南民间被视为“硬木”,榉木家具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作为中国硬木家具的先导,对明清家具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积极作用。经过数代文人的倡导,中国硬木家具

12、的用材拓展到紫檀、黄花梨、乌木、鸡翅木、铁力木、香楠等优质材种,其时“皆以紫檀、花梨为尚,海内僻远,皆效尤之”,这表明我国古代的用材己成为一种特殊的“硬木”家具文化现象。乃至于由古至今,人们也许可能不在意家具的功能与意匠,而对用材的贵贱与价值却丝毫也不含糊。因而以用材为标准之一的审美情趣,为传统家具赋予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就家具文化而论,黄花梨与紫檀两种珍贵木材均以各自不同的审美情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尽相同的意味,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心理与传统风貌。黄花梨色泽橙黄柔润,质感宜人,深得明代文人推崇,黄花梨家具也以质朴秀雅、明快流畅的造型为明式家具注入了淳朴的文人气质。而色调沉稳,紫黑或红棕

13、色的偏冷的紫檀家具,精雕细刻,巧夺天工,正好迎合了权贵富商们追求奢华富丽的心态,形成了与黄花梨家具大相异趣的审美意识。其实这正表明了“以黄花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与“以紫檀为代表的清式家具”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现象。继黄花梨紫檀之后,中国传统家具步入“红木家具”时代。其时,上至宫廷时,下至庶民百姓,也不论贵贱卑微,雅俗有别,尽管时人对“红木”一无所知,都涌入崇尚“红木”家具的洪潮中,甚至将“凡木之红色者”的高档硬木家具一概统称为“红木家具”。今天,我们依木材学观点认为, “红木”实际并非专指某一种树,而是包括了花梨、酸枝等数种在内的树木的总称。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其实“红

14、木家具”恐怕从一开始与某一材种并无多大关系,盖因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对“红木”有着不同的认识,仅凭硬木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黄红、紫红色而又无意仔细辨真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来称呼。而这一称呼,恰恰表明了继黄花梨、紫檀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家具用材文化现象的诞生。3.2 日本传统家具“轻材质重工艺”的用材文化在日本人眼里,针叶材的内在美给人一种温暖亲近感,阔叶材的木纹给人一种外露美观。就地取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满足日活需要的物质产品的基本法则。对本土自然材料的珍识和利用,正反映出了日本民族热爱自然,崇拜自然的民族审美意识。尽管日本岛国森林资源丰富,但缺少所谓“珍贵”的家

15、具用材(如花梨、紫檀之类的珍贵硬木),然而他们却并未人云亦云、趋之若鹜。而是藉着自己的审美智慧,从不同木材的不同锯切方向中挖掘出日本岛国固有材料中美的要素:珍珠模式,薄丝模式 ,银丝模式 和波纹模式等。事实上,那些并非“珍贵”材质的家具上的各种天然纹理同样多资多彩,同样漂亮至极。日本神道主张万物有灵论的信仰,使得制作器物必须了解材质特性,并赋予材质新的生命力,才能让潜藏其中的精灵彰显出来。这就如同陶器烧制时所产生的“窑变”,包含着一种千载难逢而又难以言传的契机。所以,当未能顺乎材质本心,大量浪费材质时,资深的木匠必然要求制作者向这些材料深深鞠躬以示歉意。笔者在日本一家具厂参观时,就看到木工师傅

16、拿着一块料仔细察看,良久不肯下手,一打听原来是在认真考虑如何下锯以保证板材能截出最漂亮的纹理。虽然不注重材质的“高贵”与否,但日本人却非常注重家具的工艺。因为日本人天生带有一种工匠精神,日语称“役人性”,即汉语的“敬业精神”。他们的许多姓氏就起源于某种职业 ,如田中,鞍作、渡过等等。所以无论是商人、政客,都有一种工匠心理。日本很少有西方那种“纯艺术”,他们追求建筑、家具、书法的那种工艺性。所以,家具不在材质,而在各种材质的合理搭配,使木纹(色彩)巧妙配合显出“工艺”的境界就是美的家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是世界上唯一将桐木视为珍贵家具材种的民族。虽然其生活方式日趋西化,但他们仍个喜欢在卧室的塌塌米上配上一套桐木家具的格局。桐木主要用于制作新婚家具。因桐木家具价格极其昂贵,非富有人家不敢问津。所以,日本大户人家嫁女时用一套桐木家具做嫁妆是极有面子的一件事情。4 结语中日两国古代的匠人们都注意到了木材因锯切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花纹的规律。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纹理,因此家具用材是家具设计中的重要的技术要素之一。中国传统家具艺术中的“硬木”文化是中国社会文人特质在物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