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4766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1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 The Third Tide: Movem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北京师范大学 檀传宝 TAN Chuanbao, SOE, BNU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20 世纪初期以来的美国德育大体上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品德教育的复兴是美国德育的第 三次浪潮。品德教育运动具有强调正面和直接的道德教育,要求学校与社区、家庭在德育上 的配合,以及努力促进青少年学以致用、践行道德价值,以形成良好的品德等特征。目前品 德教育运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努力是思考和探索

2、什么是优质、高效的品德教育。 关键词关键词 品德教育 Abstract: Abstract: The revival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s the third tide from early in 20th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may be summarized as emphasis on positive and direct mor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of school, pare

3、nt and community in educating character, developing character through requesting children to put moral rules into action and so on. It is one of the great efforts made by advocat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at present to consider and interpret what i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 Keyw

4、ords: Keywords: Character Education 一、20 世纪美国德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20 世纪美国德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如果从较为宏观的、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角度看,从 20 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现代德育的发 展大体上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 古典品德教育阶段, 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阶段和复兴的品德 教育阶段。 20 世纪上半叶是古典品德教育也就是旧式或传统意义上的品德教育阶段。旧式品德教 育曾经与宗教教育联系密切,到了 19 世纪才逐渐与宗教分离开来。20 世纪初期,美国的道 德教育仍然延续着旧式、传统的品德教育。这一品德教育的特征是强调正面、直接的道德教 育, 强调纪律和良好

5、行为的养成, 强调直接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校环境的间接作用等等。 这一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在 20-30 年代即开始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巨大的挑战。 一个是品 德心理学家哈桑(Hugh Hartshorne)和梅(Mark May)关于品德和品德教育的调查 (1928-1930) ,一个是杜威(John Dewey)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哈桑和梅通过实证调查证明1:第一,所谓的品德往往是一种特定性的表现,在一种条件下产生的品德行为未必在另外 本文已发表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年第 2 期。 1 Hugh Hartshorne and Mark May, Studies in Nature of C

6、haracter, Vol.1: Studies in deceit, p. 413. http:/ 2一种情况下必然稳定地表现出来;第二,直接的道德灌输未必有显著的德育效果,道德教育 应当更多地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实现。 尽管哈桑和梅的调查主要局限在有限的品德范畴, 尽管 实际上对当时的德育也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相反,德育团体“宗教教育协会”积极支持 哈桑和梅的调查本身反而证明当时社会对于德育效果的关心和追求)1,但是其对德育理论 与实践的长远影响却无疑是巨大的。杜威的思想对于 20 世纪的美国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在 德育方面也是一样。 杜威强调道德只不过是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社会反应, 因此

7、孩子们 在学校生活的经验中学习道德远远重要于直接的教导。 表面上看, 杜威只不过是在强调间接 德育的重要, 但是, 杜威的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一个是道德上的相对主义, 另外一个是教育上的过程主义。这两大思想刚好适合美国社会对于个人与民主价值的强调, 对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社会都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旧式的品德教育从 30 年代开始衰落,但是在实践上却一直延续了 10-20 年。到了 50 年 代,由于上述思潮的影响,直接的道德教育终于基本上从美国的校园消失。而分别于 60 年 代和 70 年代开始兴起的价值澄清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则延续哈桑和梅调查的影响以及杜威 教育思想中相对主

8、义和过程主义的德育理念,真正掀起了美国德育的第二次浪潮。 价值澄清理论肇始于 1966 年拉思斯、哈明、和西蒙(Louis E. Raths, Merrill Harmin, and Sidney Simon)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价值澄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 择的自由, 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 也就是 说教师的任务在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这一 流派曾经在 60-70 年代对美国的德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具体体现是当时一本介绍价值 澄清教学策略的手册竟然卖出了 600,000 本之多2。有专家评

9、论说“这是(美国)关于教育 方法方面著作从未有过的发行数目。 ”3于 70 年代兴起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尔伯 格(Lawrence Kolhberg) 。作为一个品德心理学家,他的巨大贡献首先在于具体解释了儿童 道德发展的阶段性。 在教育上他的主张则是强调道德认知尤其是道德判断的重要性。 由于他 的影响, 许多美国的学校将道德教育的努力转移到用两难故事的讨论等方法来提高儿童道德 判断水平的努力上来。 尽管连科尔伯格本人都承认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换需要许多别 的条件, 尽管他也明确地反对道德上的相对主义, 但是这一理论仍然是强调德育过程远大于 德育内容。 实际上 60-80 年代产生

10、的德育模式很多。美国教育学家哈什等人(Richard H. Hersh et al, 1980)就曾经在德育模式(Models of Moral Education: an Appraisal)一书中总结 和介绍过这一时期的 6 大德育模式。 但是这一时期大多数流派, 尤其是价值澄清理论和认知 发展理论都具有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倾向。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大体上界定为相对主义和过 程主义阶段。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给美国本来就有的极端个人主义火上浇油。于是 80 年代 有评论认为 “现在的状况也许已经超过了美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贪婪和欺诈被大家认为是 极其平常的事情” 。4文化上回归传统伦理的“保守

11、主义”势力日益强大,大量出现的青少年 问题也使得美国教育界开始重新反思并回归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5。 因此从 80 年代开始不断 有专家批评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德育取向,呼吁加强“品德教育” 。到了 90 年代,品德教 育明显复兴,并逐步成为今日美国德育的主流。 1 James S. Lem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Character, ed. Alex Molnar, (NSSE, Chicago, 19

12、97), p.33-35. 2 Howard Kirschenbbaum,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Values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Phi Delta Kappan 73(June, 1992): 772 3 James S. Lem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Character, ed. Alex Molnar, (NSSE, C

13、hicago, 1997), p.36. 4 “Ethics in the Boesky Era”, Yale Alumni Magazine (winter,1987), p.37. 5 Marvin W. Berkowitz, Esther F. Schaeffer and Melinda C. Bier,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In The North, New Series, Number 9, 2001, p.53. http:/ 3二、品德教育复兴的历程二、品德教育复兴的历程 品德教育复兴过程中较

14、为重要的事件包括 在 80 年代许多德育专家批判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呼吁正面加强品德教育的基础上, 1988 年美国“课程发展监督协会” (ASCD)邀请 11 位德育专家组成专家组,起草了一份题 为学校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ife of the School)的文件,公开呼吁 学校应当正面帮助孩子养成 6 种“品德” ,并提出了 8 条教育上的建议。4 年以后(1992 年 3 月) “课程发展监督协会”与普林斯顿 55 计划、约翰逊基金会等机构在威斯康星的瑞夏茵 (Racine)联合发起了主题为“从幼儿园到高三年级如何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的大型

15、研讨 会, 吁请全国各教育协会组织对品德教育予以更多的关注, 并呼吁建立全国性品德教育机构, 以协助和推动学校实际开展品德教育。 1992 年 7 月,28 位专家参加了科罗拉多州阿斯彭的约瑟夫松学院主办的主题为“道德 与品德教育:应当、能够和将要做些什么?”的研讨会。会议的结果是成立了“品德关注联 盟” (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 ,号召并希望通过组织支持学校培养学生的 6 种基本品德。 1993 年 2 月,另外一个重要的、有基督教背景的组织“品德教育伙伴组织”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诞生。今天, “品德关注联盟”和

16、“品德教育伙伴组织”这两个组织 分别以广泛推广品德教育各种模式和鼓励品德教育并提供品德教育资源上的支持为各自的 特色。其他与品德教育相关的组织还包括“儿童发展项目” (Chil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Development Studies Centre) 、 “公正社区学校” (Just Community School) 、 “完美解决冲突计 划” (Resolving Conflict Creatively Programme) 、 “责任心教室” (Responsive Classroom) 、等 等,不过在这些组织中品德教育的强调往往包涵在一个更综合的教育改革方案之中1。 由于“品德关注联盟”和“品德教育伙伴组织”两大组织和其他方面的努力,1994 年 美国众、 参议院无异议通过了指定每年12月16-22日为 “全美品德关注周”(National Chara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