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上造城海岸生态今非昔比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74731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2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海上造城海岸生态今非昔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海上造城海岸生态今非昔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海上造城海岸生态今非昔比(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去年以来,如果你想到龙口湾南畔去看风景已经不大可能 了。 南山集团承担围海造田工程之后,海岸线早已被封住,你要想到现场去看是不可能的了。 ”山东龙口市海岱镇的出租车司机告诉 记者。记者只能在公路旁看到长长 的铁栅栏与海岸边防护林围起来的场地内, 堆放着一眼望不到尽 头的水泥墩。 司机告诉记者,为了填海,起初确定了只挖一座山,现 在挖了三四座山了, 石料还是不够。 整个现场全封闭,不允许非工 作人员进入。为了目睹围海造田的进度,记 者来到了南山集团开发的一处名 为 “ 西海岸”的楼盘处,此处可观察到百米之外围海造田的盛况。记者 远远看到,人工岛的外围已经填满 了石头,挖掘机可以在上面作业。

2、 南山集团是龙口的龙头企业, 资产超过 300 亿元, 涉及铝业、房 地产、金融等多个产业。 南山集团 的产业遍及龙口市, 除了被称为 “ 西海岸人工岛” 的龙口人工岛群 项目, 海岸线长 20 公里的龙口东海黄金海岸、龙口南山旅游景区等 核心区域,均被南山集团拿下进行 整体开发。而 “ 西海岸”楼盘正是南 山集团开发的海景房之一。 山东龙口政务网上提供的资 料显示, 龙口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 893 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 68.4 公里, 连续多年位居全 国 “ 百强县”前列。 龙口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发达,但同时也 带来建设用地紧缺。据知情人士透露,人工岛群还 未开建,当地龙头企

3、业对 “ 岛上建 厂”已是虎视眈眈。 龙口市政府提交的书面报告显示,南山集团围绕铝业发展规划了 20 多个项目,计 划投资 120 亿元; 丛林集团围绕 高速列车型材等方面规划建设项目 11 个, 计划投资 50 多亿元,仅以上这两项就需要土地近 1.5 万 亩。 同时,威龙、隆基、道恩等龙头 企业也都在快速增进“ 企业再造 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建材、塑料、零部件等传统的生产加工企业, 并非海洋经 济范畴里的产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口 每年建设用地指标年均不到 500亩,港口周围更是无地可供。 通过 龙口人工岛群项目建设,可为龙口市一次性解决建设用海 (地) 指标 5

4、.28 万亩, 相当于 2009 年龙口市建设用地指标的 210 倍。仅土地这 一项,就足以使龙口市借岛实现新突破。 如今建人工岛的消息传出,企业到岛上建厂的积极性很高。“ 建岛资金不是问题, 初步估 算人工造岛 1 亩地的成本是 20 万元,但岛群造成后,这里的土地价 值远不止这个数,因此现在很多机 构都在争抢造岛。 ”据知情人士透露,海上建人工岛,还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拆迁、 征地难 题。“ 该岛群面积约 43 平方公里, 如果要在陆地上找到这么大的开 发地域,可能需要拆迁、征地,难度要大得多。 ”根据相关规划, 龙口人工岛 群项目预计 2014 年完成全部围 填海工程,到 2020

5、 年将其打造为投资 1000 亿元、实现产值 3000 亿 元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龙口围海造地只是山东集约 用海的一个缩影。 整个山东沿海,特别是渤海区域,已经规划了多个 集中集约用海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九大核心区,即九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域: 丁字湾海上新 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 业集聚区、 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 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 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 产业集聚区。而石油产业集聚区位 于东营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初步测算,到 2020 年,九大核 心区集中利用海陆总面积约 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陆地

6、 600 平方 公里, 填海造地 420 平方公里,高涂利用 180 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 发式用海 400 平方公里,相当于在 海上新造出一个陆域大县。本报记者 王小明 广东 湛江报道4 月 10 日, 广东湛江东海岛,一块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 举目四望,除了一 座孤独的灯塔外一无所有,海风所到之处,黄沙滚滚,天空暗黄一片。这里是宝钢钢铁基地项目的工地现场。 这个巨无霸重工业项目 承载着湛江海洋经济崛起的希望。广东海洋强省战略提出之后,成为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 急先锋”的湛江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缩影。2011 年, 广东省再次以 9807 亿元的海洋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占

7、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 21.5%,这已经是广东省海洋产业第 17 年 蝉联全国首位。荣耀的背后却是广东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薄弱的尴尬处境。作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的海洋产业依旧面 临着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乏力、发展规划不清晰等种种弊端。在广东海洋强省战略启动的第一年, 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动刺激了海洋第二、 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但这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做大海洋第二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大干 快上或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埋下隐忧。2012.4.16中国经营报 CHINA?BUSINESS?JOURNALB11区域经济编辑 / 童海华美编

8、 / 刘红校对 / 于淑梅??广东海洋经济大而不强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海洋经济主打重化工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的西部,是广东省最著名的海洋渔业 捕捞、生产基地湛江。 作为广东海洋经济产业 “ 第三城”,湛江长 期占据着广东海洋经济第一梯队位置,多年来,其海洋经济总产值仅次于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广州和深圳。广东海洋强省战略提出之后, 湛江成为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 急先锋”。 2011 年,湛江市主要领导开始奔走于国家海洋局和广东 省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就湛江先后引入的两个重大临港工业项目: 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审批进 行 “ 公关”。这两个总投资额超过 1000 亿元的

9、“ 巨无霸”项目将给湛江海洋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革命性的意义。根据 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 “ 十二五”规划,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到2015 年,湛江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可以优化为 8:76:16,以临海重工业为龙头的海洋第二产业比 重将得到显著提升。湛江着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的 冲动在于改变其在广东省内并不匹配的经济地位。 尽管其拥有发达的传统渔业经济, 但单一的经济结构令湛江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市。 2011 年,广东省 21 个地市的综 合经历实力排名中,湛江仅以 1650亿元的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八。“ 湛江是传统的海洋大市,但其 海洋产业主要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仍然发展落

10、后,比如装备制造、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还很低, 海洋产业的结 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海洋经济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朱坚真教授表示。 两个投资超千亿项目的落户承载着湛江崛起的希望。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湛江宝钢钢铁基地项目上报国务院批准的程序,项目主体工程有望在年内动工。4 月 10 日, 当记者来到湛江东 海岛宝钢钢铁基地项目的工地现场时,一块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 已经平整完毕。 举目四望,除了一座孤独的灯塔外一无所有,海风所到之处,黄沙滚滚,天空暗黄一片。已从这片土地上搬迁离开的当地居民吴伯对于这个巨无霸项 目并无多少好感,对其而言,这个项目带走了他们祖祖辈

11、辈所有的农田和房屋。 在领取了一笔数目不 多的补偿款后,如今吴伯只能以摩托车载客为生。他的载客生意也并不好做。 随着石化和钢铁项目的落户,东海岛 上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龙海天”近年来已经游客寥寥,岛上衰败倒闭的海滨旅馆随处可见。 而真正令朱坚真等学者担忧的是, 大项目的落户有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朱坚真认为,东海岛进驻如此大的项目后, 针对岛上原有的一些生态,比如红树林、珍稀物种等, 理应划分一个保护区, “ 但 接近 15 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被推平之后,只剩一片黄土,被扫的一 干二净,连规划图纸上都没有 ( 保护区规划)。”朱坚真认为,湛江对大项目可能带来的环保问题考虑仍有欠缺,

12、缺乏具体的举措。对于类似的这些担忧,湛江市 委书记刘小华曾表示,在大项目落户方面,湛江一方面要求投资方必须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同 时环保部门也会对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监测和管控,项目与居民区严格按规定划定安全防护区。 只是对于湛江政府本身会采取什么 样的防护措施维护生态环境,刘小华未有表述。尽管上述两个项目建成投产 仍需时日,其将来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有待评估,但在建设初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足够引起警示。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困局待破湛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冲动不过是整个广东提出建设海洋强省 战略以来,海洋产业谋求破局的一个侧面写照。“ 湛江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目前整个广东省海洋产业现状的一

13、个缩影,广东的海洋产业经济也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产 业的关联度也太低,而且海洋产业的规划布局也存在着多重点、无序发展的弊端。 ”朱坚真表示。 根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10 年的统计数据,当年广东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 10:42:48。 对于这个数字,朱 坚真表示值得商榷, “ 这组数字有统计口径、比较价格体系及海洋产业行 业指标体系等技术性问题,即使这组数字是真实的,也不能表明目前广东海洋产业结构已经趋于合理。 ”一个广东政界、学界公认的事实是, 目前广东海洋经济的第二、 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存在着发展乏力的短板,广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

14、远远不如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朱坚真以及其领导的课题小组在他们最近撰写的 广东加快发 展海洋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中,将广东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广东多年来在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上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同时缺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倾斜,而在新兴海洋产业方 面亦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要改变这种困局,朱坚真课题组研究认为,除了要发挥广东天然 的海洋资源优势外,还必须解决人才与高新技术短缺的问题, “ 能否在短期内建立海洋人才、 培养、流动、使用机制,建立海洋高新技术 研发和转化基地,是广东实现蓝色崛起面临的重要挑战。 ” 根据即将出台的 广东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科技实施方案, “ 十

15、二五”期间,广东省将累计投资约 370 亿元用于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科技发展重点工程建设, 力争到 2015 年, 将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长率提升至 25%,完成新一轮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山东海上造城 海岸生态今非昔比本报记者 张亮 东营 潍坊 烟台报道自成为 2010 年启动的三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以来,拥有 3345 公里海岸、占全国海 岸线 1/6 的山东,就一直在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建设。 向 海洋要资源,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而随着围海造地、污染排放等一系列人为活动,山东海岸线的生态功能已经今非昔比。 中国经

16、营报 记者历经一个多月,分别到东营、潍坊、烟台、威 海等山东北部海岸线进行了调查。所经之处,其地貌、海洋生态无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海洋经济 是以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主要 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然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山东滨海沿岸所发展的产业多为重化工产业和房地产业。湿地正沦为 “ 失地”九曲黄河裹挟的泥沙,在入海口日夜沉积,形成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平原,以及大片大片的湿地。 山东东营,便坐落在这里。 在这片黄河 口的新淤地上,分布着地球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 总面积约为 230 平方千米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常年在 这里栖息的鸟类数量已经超过 400 万只,因而这里成了鸟的 “ 王国”。近日, 本报记者来到了东营仙 河,湿地绝大部分位于仙河镇辖区内。 然而令记者大失所望的是,这里曾经的一片片芦苇荡大部分已经消失。 近 60 岁的王宏,是土生土长的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