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7472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8单元《清朝时期》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清朝时期 【 中考考点 】 赖; 5. 红楼梦 。 清朝 (1)建立者 :皇太极 (清太宗 ) ( 2)建立时间 :1636年 ( 4)入关时间 :1644年 ,定都北京 (5)结束时间 :1912年 ,由于 ,宣统皇帝退位 . ( 3)建立民族: 满族 一、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A、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B、 雍正帝 时设立 乾隆帝 时,彻底取代 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D 职能 :跪着听旨,承旨传达 3、清朝君主集权的 强化 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 标志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大兴文字狱 思想 : 政治 :

2、 影响: 禁锢 思想、 造成 社会 恐怖 、 摧残人才,严重 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康熙、雍正、乾隆 三朝最为严重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军机处 明朝、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 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朝 清朝 专制主义(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秦朝: 秦始皇 创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 西汉:颁布推恩令( 巩固 ) 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完善 ) 元朝: 行省制度。( 新发展 )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 ( 空前加强 ) 清朝:设军机处( 达到顶峰

3、)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 朝 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 大兴文字狱 朝代 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清朝中央政府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新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沙俄: 康熙帝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 尼布楚条约 西藏: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 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清朝设置台湾府。 清朝 对内 对外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作用: 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评价: 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

4、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郑成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 原因: 三、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统治者妄自尊大;防范外来侵略。 经过: 清初 40年, 禁海政策 ; 统一台湾后,开放 四个港口 ; 一口(广州)通商 ,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 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 积极: 起到防范自卫作用。 消极: 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启示: 四、清朝文化 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 作者: 地位: 曹雪芹(清) 古典小说的高峰 项目 欧美 中国 政治 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 对外政策 1718 世纪(明末清初)中国与欧美比较 项目 欧美 中国 政治 1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封建制度腐朽

5、、没落 思想文化 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得到巨大解放。 造力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诞生,出现各种技术发明 古代科技停滞不前 对外 开辟新航路、积极对外掠夺扩张 1718 世纪(明末清初)中国与欧美比较表 1616 金 皇太极 满洲 1636 清 1644 六部 军机处 3.( 1)荷兰 1662 郑成功 1684 ( 2)雅克萨 尼布楚 康熙 1689 尼布楚条约 黑龙江 乌苏里 ( 3)顺治帝 达赖喇嘛 康熙帝 班禅额尔德尼 1727 ( 4)大和卓 小和卓 伊犁将军 巴尔喀什 土尔扈特部 4.( 1)北京 2)闭关锁国 5.( 1)曹雪芹 红楼梦 ( 2 【 链接中考 【 巩固拓展 】

6、 答问题: 问题一:为这条“中西交通之路”起一个名称?这条路的开通与哪两个历史人物有关? 答:丝绸之路; 张骞、汉武帝。 问题二:试举一位致力于唐朝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答:玄奘西游,学习佛法,完成 大唐西域记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问题三:材料中的“他”是谁?从材料中概括他远航的影响? 答:郑和;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问题四: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起点:长安;事件:张骞通西域。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改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闭关锁国政策;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 知识运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