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4697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点评凤翔县东关逸夫小学冯琳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3.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5.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抓 “飞” 、 “夺”等重点词句, 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 “飞”、 “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

2、课文有关的资料。四、教学时间三课时2 五、教学过程(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2.学生答, 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 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

3、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 (经过) ( 结果)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3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 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 用点标出重点字词。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 (水)大渡河水流湍急, (岸)两岸高山峻岭, (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

4、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描写“抢时间”(飞)部分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 “飞” 一样的夺下泸定桥?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2.理解“关键”的意思。(1)指名读“时间, , 关键”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困, , 标出; 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克, , 标出。4.采用对读的方式, 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 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4 服困难的方法。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

5、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7.师生朗读比赛。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 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 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 (没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 联系生活经验感知。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

6、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 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 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现5 了敌人的什么心态?(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能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品读“夺”。(67)自然段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

7、动?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1)读课文填空。(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 (背着)马刀, (带着) 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点评: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用词的准确性。3.范读,学生评议。4.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复述6、7自然段。(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6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2.仔细

8、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六、案例点评1.扣题眼,找重点,整体把握。教学设计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去寻找发现文章的“眼睛”,抓住“飞”和“夺”两个字,推向本文写作的重点内容-飞兵急奔(抢时间)、英勇夺桥。抓住了文章的题眼,学生知道了本文应围绕“飞”、 “夺”展开故事情节。初读课文时, 很快就能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为整体把握课文, 理解文章中心,做好铺垫,也培养学生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和习惯。2.理思路,解疑难,重点析读。引导学生从题眼“飞”、

9、“夺”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解题时提出的问题:“谁飞夺”“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 学生便能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 抓住重点部分。认真品读了文章的六、 七段, 用换词比较法, 辨析了作者在描写勇士夺桥时准确、精当地使用动词,将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夺桥的壮烈画面再现眼前,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奠定了文字基础。3.抓词句,重积累,深切感悟。学生进入四年级后, 已经初步学会了抓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7 并养成习惯。在本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能力,放手让学生仔细读课文, 找出能很好地体现红军战士飞兵急奔抢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和具体细致地描写泸定桥及大渡河水的语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并联系上下文内容,真正体会到红军抢时间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 深切感悟到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自己对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得到升华, 同时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