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746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 4:西周的分封制 (七上教材第 23 24页) 考点 5: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七上教材第 30 40页) 考点 6:商鞅变法 (七上教材第 38 39页) 考点 7: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七上教材第 46 49页) 中国古代朝代表 夏 商 五代十国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周 宋 南宋 北宋 元 明 清 (西夏、辽) (西夏、金) 考点 4:西周的分封制 (七上教材第 23 24页) 考 点 解 读 三、西周 公元前 1046年 牧野之战 (公元前 1046年 71年) 8、西周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周

2、武王 镐 西周分封制 目的 分封 对象 诸侯的义务 分封的意义 西周等级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奴隶 平民 考点 5: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七上教材第 30 40页) 考 点 解 读 一、春秋争霸 相继称雄 (前 77076年) 1、争霸背景 :周天子地位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 争霸目的: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得首领地位,成为 “ 霸主 ” 。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3、客观上 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融 合; 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2、积极影响: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 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3、 相互兼并 1、七国 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 代齐)、楚、秦、燕 2、七雄 (名称、位置)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3、学历史 知典故 魏国遭重创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战国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4、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

4、? 5.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 ( 1)经济方面的表现? ( 2)政治方面的表现? ( 3)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6.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和主要战争。 7. 铁农具及牛耕分别出现于什么时候?推广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考点 6:商鞅变法 (七上教材第 38 39页) 考 点 解 读 劳动工具 的改进 耕作方法 的改进 铁农具 牛 耕 都江堰 水利设施 的建设 私 田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变法的根本原因或客观原因 ) 奴隶主贵族 新兴的地主阶级 农 民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变法的主观原因) 租种土地的人 1、各国变法的背景 356年 鞅 孝公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 允许自由买卖 .

5、 建立县制 : 建立土地私有制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会进步。一个国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启发: 孟子 韩非子 墨子 庄子 老子 孔子 孙武 考 点 解 读 考点 7: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七上教材第 46 49页)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 鲁国人 ,创立了儒家学派。 儒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一、 政治主张 : 二、教育 主张: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6、 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三、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定 春秋 、 言论记录 论语 诗经 儒家 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 书影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 “ 仁政 ”,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 书影 儒家 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书影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 庄子 书影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 墨子 书影 墨家 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 韩非子 书影 法家 学派创始人 主张改

7、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清版 孙子兵法 书影 兵家 学派创始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韩非子 孙武 “兼爱”、“非攻” “仁”,爱人、为政以德;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实行 “仁政”,爱护自然资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辩证思考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 学而时习之 ” 设问: 1、请简要介绍孔子?孔子的学说有何重要影响? 2、老子是什么时期人?创立了什么学派?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的学说记录在哪里?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有何进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