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574500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2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作者:代瑞云,刘佩霞,代淑洪 摘要 通过对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行综述,笔者认为护理 人员应重视、了解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并 针对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关键词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我国老年人口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11%,成为名符其实的老龄化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程度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 维护老年群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变得日趋重要1。 而老年人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全身功能逐渐减退,很容易并发各种疾病, 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

2、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 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2,因 此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 加重。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 、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3。因此,给予针对性护 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1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1.1 睡眠的电生理机制 睡眠和觉醒是脑的两个周期性的相互转化的主动生理过程,在维持正常的 精神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而睡眠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 现象,包括两种相互交替的睡眠状态。

3、一种是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 M),又称慢波睡眠;另一种称之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又称快波睡 眠。睡眠首先进入NREM,然后进入REM,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大约每 隔7090 min交替一次,一夜之间交替56次。在正常成人的一夜睡眠中,NREM 第一期约占5%10%,第二期约占50%,第三期及第四期约占20%,REM 约占20%5。1.2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 (1)老年人睡眠时间不是随着增龄减少而是增加6。6070岁每天 需睡眠9 h左右,7090岁每天10 h左右,90岁以上每天需睡1012 h,只是睡眠的生理节律分布发生了变化,睡眠在昼夜之间进行重新分布 ,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睡眠

4、时间增多。(2)从睡眠结构上看,浅睡眠比 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REMS时间减少,潜伏期缩短。因此,夜间睡 眠浅,易惊醒,睡眠中有多次短暂的觉醒(315 s),在NREMS期缺乏深睡,夜间有效睡眠时间减少。(3)有些老人出现 主要睡眠时相提前,表现早醒。(4)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因此 对睡眠觉醒各阶段转变的耐受力较差,如跨时区高速飞行后睡眠觉醒节 律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新时区的昼夜时间7。2 常见老年睡眠障碍的类型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影响正常的睡眠过 程,常常出现维持睡眠困难,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增加,对外界刺 激的敏感度增高等8,因此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睡眠

5、障碍,根据睡眠时 间和睡眠质量,将睡眠障碍分为以下类型。2.1 入睡困难 老年人睡眠潜伏期长,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长达3060 min,而一旦入睡可获较深的睡眠。2.2 不能熟睡 老年人因浅睡眠比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因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 高,轻微刺激就会使老人惊醒,一夜睡眠中,醒来达3次以上。2.3 早醒 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1 h以上,并且醒来后不能再入睡。2.4 睡眠时间缩短 患者虽有充分的睡眠时间,但整夜累计睡眠的总时数5 h。2.5 多梦 整夜均在做梦,醒来后自觉夜间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未能熟睡,全身乏力 ,大脑不能保证充分休息。3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常见因素3.1

6、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9。因老年人入睡 潜伏期长,深睡眠减少,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10。(1)环境陌生: 老年患者多年来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加之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很难马上 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2)噪音:病房噪音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监护仪、治疗仪、呼叫器发出的声音,护士夜间操作、开关门,同病 室患者走动、打鼾声,卫生间的洗漱、冲刷厕所声等。(3)光线:夜间 做治疗时要开灯,有的患者有看书入睡的习惯,监护仪发出的光亮,楼道 照明灯光等,使病室无法暗化。(4)其他:病室的温度、湿度、整洁度 、空气污浊,床铺的软硬,枕头的高低、软硬等。3.2 心理因素 老年人

7、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11。住院后心情复杂, 对各种检查、治疗心存顾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 郁、情绪不稳,使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入睡困难12。(1)不适应角色 转换:老年患者住院前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由于疾病不得 不接受住院治疗,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很难马上适应新角色,因此出现心 理负担,表现出焦虑、紧张。如过去在家中担任重要角色,住院后对家中 的大事小事放心不下,还有些老人住院前在单位担任重要职位,住院后无 法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失落感。(2)担心疾病:担心所患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遗留残疾、面临死亡等。(3)经济因素:大多数老年人退 休后收入减少,住院

8、花费又太多,自认为已年逾古稀,会给儿女带来太多 的负担,于心不忍。3.3 不良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 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 饮咖啡类饮料、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 奋影响睡眠。3.4 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折磨,无法保证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睡眠。如疼痛、咳嗽、呼吸困 难、发热、皮肤瘙痒、被动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 疡、内分泌代谢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4 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策4.1 加强基础护理,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13 (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

9、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一般冬 季在16 20 ,夏季在25 28 ,湿度在50%60%。(2)选择有一定弹性又适宜身体曲度的床垫。枕 头软硬适中,枕心可以用中药成分的物质填充,如夜明砂、菊花、成桑叶 等更利于睡眠。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床单 。(3)主动热情的接待新患者,耐心细致地为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 生、责任护士、同病室的病友,以便尽快熟悉新环境,减少陌生感。(4 )避免干扰,减少噪音来源。根据个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在 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 然过程,必须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护士

10、做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将监护仪、信号灯等的报警音量调低。(5) 根据患者的听力、病情、性格安排病室和床位。治疗车车轮要定期上油。 设法清除厕所和洗手间的流水声。(6)暗化病室,夜晚进行操作时尽量 使用壁灯,手电光线不要直接照到患者颈部以上,病房楼道夜间用地灯照 明。4.2 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做好心理护理和行为治疗 (1)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的讲解睡眠卫生知识,介绍成功实例,使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稳定情绪。(2)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不安和苦恼,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设法帮助解 决其面临的困难,使患者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与家属及

11、朋友共同努力,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其解决后顾 之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4)行为治疗常用的有松弛疗法,通 过身心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使警觉水平 下降,诱导睡眠的发生14。刺激控制治疗主要用于睡眠环境的改变, 使新的睡眠环境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反射的关系,病房的环境更接近家庭 环境。4.3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讲究睡眠卫生,坚持规律作息时间,与患者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及 睡眠日志。劳逸结合,根据病情白天进行适当活动,最好进行室外运动, 如散步、气功、做操等,可使身体产生疲劳感,利于入睡。午睡时间不要 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 h。(2)指导患者睡前1

12、2 h停止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谈论兴奋的话题,化解精神紧张、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入睡前1 h排尿。戒烟限酒,睡前少喝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可以喝一杯热牛 奶,就寝时听柔和、舒缓的音乐。(3)建议睡前淋热水浴或早晚用温热 水泡脚20 min,按摩涌泉穴,均可改善睡眠。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宽 松舒适的棉质内衣,勤更换。(4)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最科学理想的 体位是屈膝右侧卧位。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舒畅,还可使心脏、 肺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5)教会患者松弛疗法的技巧,如选择 最佳体位,微闭双目,自然呼吸,放松全身的骨骼、肌肉、韧带、血管、 神经。

13、(6)合理膳食,睡前不要过饱或饥饿。4.4 减轻病痛折磨,积极治疗原发病 任何躯体病痛均会影响睡眠,为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要做 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合理舒适的体位, 疼痛患者可以应用心理、行为疗法,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 剂。呼吸困难患者可以吸氧,改善其缺氧状态。4.5 合理用药,避免成瘾 治疗睡眠障碍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导眠、维持足够睡眠时间、提高睡眠 质量且无宿醉反应和成瘾性。尽管催眠药可暂时缓解睡眠障碍,但长期应 用可导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停药时还会产生反跳性失眠。因 此,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1)苯二氮卓艹具有抗焦虑作用,中等

14、剂量有镇静作用,对老年人尽量选用半衰期中等的 药物,如去甲羟安定、硝基安定、氯羟安定、阿普唑仑。范围较窄,容易 过量。半衰期长的药物反复使用可致严重的蓄积中毒,对老年人不适宜 15。(2)抗精神病药物大多有镇静作用,须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短时 间应用,症状改善后逐渐减小剂量至停药。(3)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脏毒 性大,易产生耐药,停药后易出现戒断症状,药量增大容易发生呼吸抑制 ,现已少用。(4)入睡困难的患者可应用小剂量VitB1睡前30 min口服,它不属于镇静催眠药,确有镇静安眠的作用,无安眠药的副作 用,如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用VitB1代替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用牛 奶联合服用,效果更佳16

15、。参考文献1 黄人健,贾明艳,吴永浩.社区护理培训教程.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 版社,2000,122.2 陈小红.浅谈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医药产业资讯 ,2005,7:38-39.3 王超,张玉.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老年医学,2 004,13(1):63-64.4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 2(18):2018-2019.5 潘集阳.睡眠障碍临床诊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22- 177.6 梁作兰,许辉.引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因素与护理对策.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1,6(2):76-

16、77.7 莫淦明,陆泳.实用老年精神病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58-174.8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 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9 王超,张玉.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老年医学,2 004,13(1):63-64.10 龙小丽,高建苑.老年住院患者状况调查及相关要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 2004,8(18):3644.11 徐晓燕,冯丽云,姜乾金.退休老年群体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2003,12(4):443-444.12 孙丽云,牟文芝.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 6,12(3):530.13 王润梅.冠心病人睡眠研究与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