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4488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文化圈 cultural circle ,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分布的概念之一。文化圈概念是 由德国民族学家 R.F.格雷布纳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文化圈是一个空间扩展范围,指以文 化為主要特色,並且各個文化圈內都有一個核心地區,由其向四方擴展,使周遭的地區在 文化上表現出共同的特質。 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来说,学术界基本上一致公认,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 起源先后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 ,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 , 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和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其中,东亚文化圈即现代中华文化圈,是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心,遍及周边的朝鲜、 日本、蒙古、中南半岛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区的大圈。由于中华汉文化在东亚的领先 地位、汉民族的外迁移、和中国中央王朝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册封,形成了隶属于中国的 藩属国和藩属体系,几千年来传播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而形成了中华 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七个亚文化圈一、东北部文化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其特点是满汉族风俗 的大融合。二、游牧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宁夏北部及新疆, 其民风强悍勇武。三、黄河流域文化圈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淮河,西抵青海湖东,东及黄海,其 特点是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四、长江

3、流域文化圈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藏至青海高原东侧,其特点是秀美精巧。五、青藏文化圈主要是青海、西藏一带,其特点是藏族风俗同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六、云南文化圈主要指云南、贵州的多民族聚居地,风俗文化千姿百态。七、闽台文化圈包括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其特点是保留中原古代风俗文化现象。山西长治-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心。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150 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 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 30 万 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3 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 距 今 100007000 年的细石器

4、文化遗址、70003700 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 年的 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 770 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 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一 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 40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 太昊、少昊。据文献记载,他们的族团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创造了 灿烂的黄河早期文明。这时的社会是邦国林立,出现了城郭、农业生产社会化、手工业专 门化

5、、礼制规范化。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文化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这时的黄河文明处 于大交融的形成时期,可以称为邦国文明,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初级阶段。黄河文明的 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 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在大中原域内的河洛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 不仅有丰富的五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河洛文化不仅是一个地 区性文化,而且是延续约两千年的王都文化,是黄河文明最核心的载体。在这一历史阶段, 在河洛文化周围出现了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等,通过交流、 吸纳、融合,给河洛文化注入了活力,在历

6、史的舞台上显得更加活跃。在这一时期,出现 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哲理丰富的易经等许多不朽之作。影响中国几千年 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学派也如雨后春笋在河洛地区一齐涌向社会, 开创了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河洛文化为黄河文明充实了内容,输入了新鲜血 液,文明的光芒照亮了亚洲的东方,不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望尘莫及,即使在当时世界 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黄河文明的兴盛期,是进入封建帝国文明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 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动着全国科学文化大踏步前进。先秦时期的儒家、 道家等学说,在历代王朝都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汉学是汉代

7、学者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 源远流长,影响很大,他们对经学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后世学者奉为经典。宋代的理学,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东汉首都洛阳, 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天象历法、农学、地学、医学、水利、机械、建筑、冶炼、 陶瓷、酿造、纺织、造纸、活字印刷等科学技术,都创造了历史奇迹;汉赋、唐诗、宋词 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留传后世的各类史书浩如烟海,记 载了古往今来王朝兴替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 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国际大都市,由 此,中国历史

8、上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这就充分说明黄河文明的确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 段,这个高度兴盛的黄河文明,其核心的确是在河洛文化范围内。二黄河流域文化博取众长,具有兼容性;黄河文明在其形成和发展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 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在东北有燕山地区 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红山文化。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学术界都给以高度评价,但是到后来有的文明中断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黄河文明 恰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向更高层次发展。不论处于哪 个历史阶段,黄河流域的人们都拥有很宽广

9、的心胸,本着虚心的态度积极地与各种文化交 流,相互学习与促进,逐渐形成以黄河文明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形成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河 流域文化圈。 三黄河泛滥的逆境加速其文明进程的发展; 汤因比在论及文明起源时对 “逆境论 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指出在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恶劣环境的挑战是刺激文明发展的积极力量。黄河流域社会的超前发展,正是由于舜、禹时 代的洪水 “逆境” ,,以及与这种 介逆境”斗争的结果。对于上古时代的人们来说,最安定 、平稳,也是他们最向往的莫过于神农时代了。经过尧舜禺三代数千年的发展,原始社会机 制已孕育出文明的因素,而黄河达到空前泛滥的阶段。在尧舜禹的大力治理下,黄河泛滥 情况有所好转,同时黄河流域氏族部落正是在治水的过程中建立一套领导机制,夏王朝诞 生了。与此同时,黄河泛滥的逆境加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局部文明, 同步原始文明被打破了。在夏商周及秦汉时代,黄河泛滥同样无形中推动着黄河流域文化 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及各地区文明的融合,在此期间,中华民族传播了自身文化也吸收了 其他文化,形成了汉文化的雏形。 由此可见,黄河流域犹如一条主脉,将中华大地上的点点文明之光连接起来,迎来了 中华文明的曙光,也铸就了今天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