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74433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冼金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德庆县实验小学 冼金玲摘 要: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文,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小学生增强语感,提高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教育和培养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将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心灵深处,并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显得尤为迫切。关键词: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一前言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文,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小学生增强语感,提高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越来越明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功利思想、拜

2、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正在慢慢地向学校蔓延,小学生中也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被忽略和边缘化。因此,教育和培养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将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心灵深处,并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二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意义在现阶段,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内容在语文课本和各种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

3、的掌握做出了相关的硬性规定,要求小学生要“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 篇(含课文)。 ”1同时在附录中,又推荐了 80 首小学生背诵的经典古诗文篇目,这其中包括流传千古、我们大多数人都熟能成诵的经典诗文,如李白的静夜思 、 古朗月2行 、杜甫的春夜喜雨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孟郊的游子吟 、苏轼的题西林壁等。由此可见,经典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二)古诗文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浩繁的古代典籍蕴涵着历代前贤的思想精华,是华夏祖先智慧的精髓,如

4、: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白居易的忆河南 ;刘禹锡的望洞庭 ;杜牧的山行等诗篇,描绘出祖国处处迷人的景色。这些诗篇有的写得宁静,有的写得雄伟,有的写得变幻多姿,既可成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教材,也能使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广袤、秀丽的河山,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三)古诗文诵读,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古典诗文,短小精悍,易吟易诵,是小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能在这一阶段促进学生大量吸收积累祖国优秀语言精华,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记忆和理解会越来越深,由此内化成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

5、丰富的文化积淀,并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三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育甚至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使学习古诗文成为小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对古诗文的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部分老师抱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诵古诗文,而不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其它课文一样,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怎么写及诗文的意思即可,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进程和文化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文字传播的载体也变得多样化。这些变化

6、,使得小学生能够更早地、更多地接受新事物。 2因而,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要结合多种途径,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3(一)营造诵读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营造诵读氛围。如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激发人奋进的诵读标语、国学经典名句等,让学生感受“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 “读经典诗文,做正人君子”等思想熏陶;在班级园地中抄写古诗文相关内容,如佳句赏析、名篇推荐、诗中趣事等,供学生阅读;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内开设古诗文诵读欣赏栏目,把

7、小学生必背的古诗分成低中高不同级段的范围,每到课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候,校园广播就通过古诗朗诵栏目,分时段播放不同的古诗文,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经典文化的气息,学生耳濡目染,天长日久自然会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中。(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在其创作或流传过程中,都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把古诗文作品流传过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传奇,把握时机,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让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文,体会作者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讲解赠汪伦一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

8、讲解此诗产生的背景和其中一些有趣的事情: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 3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文也早已悄然印进了他们的脑海。(三)教给学生诵读方法。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学习有事半功倍之效。在这介绍几种常用方法:1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

9、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4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歌颂朋友间友谊”的名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的别董大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

10、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3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袁枚的所见 ,可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四)保证诵读的时间。为了保证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并收到实效,教师要确保学生诵读的时间,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如学校 7:30 早读,可鼓励学生提前十分钟到校和老师一起参与早读,

11、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分钟诵读古诗。除了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每节语文课前先读背一首诗,然后再上课,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两三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单调。而对一个小学生而言,每学期能背上上二三十首古诗,相当于读懂二三十个故事,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五)开展活动,保持学生的诵读热情。多数学生初学古诗文时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会感觉越来越吃力,容易产生退缩的念头,这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进一步巩固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如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诵读与书法、绘画、表演等融为一体,

12、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学生的年龄不同,活动形式也不相同,低年级可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中年级进行经典诵读表演,高年级举行古诗接龙比赛等,对优胜者给予“诗仙、诗神、诗圣”等称号,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登陆古诗资源网站,在游戏中学古诗,了解更多与诗词有关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5诵读热情,对学生而言,诵读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经久不衰!总之,在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使祖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学生的身上得到沉淀、传承!参考文献: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2彭雪卿.经典诗文诵读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3吴耀民.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与汪伦的情谊J.语文天地,20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