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743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作文考前专题辅导:(16)《怎么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ppt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 方法一:引用诗词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或许应如易安居士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李清照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多一份典雅 课堂训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诗句,使之与全段的意思吻合: “ , ” 是陶渊明坚守着自己的乡村; “ , ” 是王维坚守着

2、自己的山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是常见坚守着自己的田园 一幅幅清苦贫寒却充满诗意的图画,蕴含着温馨、从容、闲适与自得。 方法二:化用诗词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多一点灵动 课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文中化用 的诗句和引用的历史典故。 必然有风在江南,吹绿了两岸,两岸的杨柳帷幕; 必然有风在塞北,拨开野草,让你惊见大漠的牛羊; 必然有风像歌,像笛,一夜之间遍洛城。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的,那风,今天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

3、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 穿风衣的日子 ) 答案 王安石 泊船瓜洲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敕勒歌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刘邦 大风歌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唐玄宗爱牡丹的的典故。李白诗 “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 陆游 书愤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方法三:运用典故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

4、,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 多一份厚重 课堂训练 :仔细阅读,看下面这段文字在运用典故上有无问题: 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 ” 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主张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飞沙。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是意气二字所有义项不同,楚王的意气用事,与汉王的意气风发。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 谈意气 ) 方法四:借用意象 没有了征人送行,又怎会有

5、为良人缝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中的叹息?没有了君臣相隔,怎会有 “ 文死谏,武死战 ” 的激昂正气和 出师表 的赤子忠心?没有了朋友远离塞外风寒的痛苦,又怎会有一出出 阳关三叠 ,一枝枝折柳赠别,一涟涟十里长亭的泪,一句句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的相安互慰? 多一种含蓄 课堂训练 :下面的文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样排列合理吗 ? 是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 的黄土高原,还是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人家的景德镇作坊?泥,似乎和中国总有那么一注亲浓的血脉。 ( 泥与中国 ) 引用诗词 ,多一份典雅 化用诗词 ,多一点灵动 运用典故 ,多一份厚重 借用意象 ,多一种含蓄 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课外练习: 以 “ 友情 ” 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具有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