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两课”教师的新形象——试论“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4020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两课”教师的新形象——试论“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期“两课”教师的新形象——试论“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期“两课”教师的新形象——试论“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两课”教师的新形象——试论“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两课”教师的新形象——试论“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新时期“两课两课”教师的新形象教师的新形象试论试论“两课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与能力论文摘要:“两课”教学中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两课” 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相当的科研能力及把握教学中热点和难点的能力。论文关键词:“两课”、教师、素质、能力“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简称。高等学校开设“两课” 是为了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至胡锦涛的历任党和国家 领导人,更加重视教育,尤其注重教育在增

2、进综合国力,特别是民族凝聚力中 的基础性作用。在加强我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 的素质,不断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更是对“两课”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 “两课”教师新形象的树立, 更主要的将取决于做一名“两课”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与能力。一、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与良好的政治素质“两课”教学中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把课讲好,讲得学生 爱听。教师是教与学的主导方面,我们“两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往往同我们的 政治理论课是否受欢迎密切相关。“两课”

3、教师的素质首先就是政治索质,即应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应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有正确的认识。其二,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主要是基于对马 克思主义原著的系统学习。透彻的理解,深刻的领会,全面的把握,并联系实 际作深层次的思考。其三,应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其 四,应有强烈的责任心,饱满的教学热情和充分的自信心;其五,应具有独立 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一些社会现象与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回答和解释。只有 具备了良好的素质与能力的“两课”教师,才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4、、品格和能力,产生终其 一生的深远影响。思想总是要靠理论来解决,思想混乱通常是由理论混乱引起的。一名“两课” 优秀教师,应该既懂政治,又懂理论,更应该能够用理论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 题,尤其是当转型时期社会的迅疾变化、错综复杂,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着疑 虑、困惑与误区时, “两课”教师应能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从容不迫、应付 自如、游刃有余地化解青年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 “两课”教师应以其坚定的信仰、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艺术,出色的教学能力尽显自身魅力。从而使学生信 服、叹服和佩服。政治理论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也 永无止境,要靠不断的学习来逐点逐清地积累,不学

5、习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 对此,我们“两课”教师不可有丝毫的懈怠,要多下功夫。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 作不是简单的职业,而是我们将倾注毕生心血的事业。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方法问题很重要。科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中介。面对具有一定思 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之中,来自不同社会 层面与背景的大学生,如何根据其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采取具有较强的针对 性和鲜明的独特性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们容易自觉地接受教师所倡导的思想 观念、行为方式,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提高自己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长为“四有”新人。这在“两课”的

6、教学中已是一个十分突 显的问题。想要讲好“两课”也并非容易事。 “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特殊性 特别是其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上的规定,决定了“两课”教学方法上的特 殊规定性。而“两课”的教学效果与“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直接相关,因 此,我们必须探索新形势下“两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由于“两课” 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能以自己广博的知识、 丰富的阅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工具,并结合教师本 人敏捷的思维,清晰的条理,流畅的讲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融思想性 于知识性之中,融政治性于科学性之中,融针对性于系统性之中。使平面抽

7、象 的理论变得立体丰富、生动形象而独具魅力。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易受引导的群体,他们需求的是大 量的信息,纵横的比较,崭新的观点,合理的分析,勇敢的批判, “两课”教师应 据此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目前的通常以传统的课堂讲解为丰要形式 的情况下,我们首要的是应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时,可进一步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景,可以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等 人物的品格、人格魅力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揭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 魅力。同时还可结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 体、计算机教学系统和条种教学软件,使学生及时地获得大量丰富的信息

8、。改 变传统的平面单调的“满堂灌”,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独立 思考,主动质疑,各抒已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抓课程教学的同 时还要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可以组织学生自 学、讨论、辩论、演讲、参观或深入企业、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等。教学形式的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理论与实际的相联系,形成了教育方式的合力方 向使信课率得到提高,使知、信、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政治理论教 育的整合效益。三、认真研究和回答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教学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青年

9、学生思想活 跃,热情敏感,求知欲强烈生理成熟,心理尚未成熟;他们信息量大(来自书 报、杂志、电视、电台及网络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颇有抱负;他们关心 社会的变革国家的命运,也关心个的前途与未来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要搞好“两课”的教学就必须充分考虑到青年学生的这些特点,必须充分调 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能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研 究。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应是“两课”教师永恒的主题。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 应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可以 通过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理论基础及学习本 课程的心态;通过参与学生

10、的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 师生的思想情感息息相通。同时,还不可忽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非常理性因 素的作用,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和思想热点,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学生就会有积极的回应, “两课”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 人的目的。面对变革中的现实社会,青年学生往往会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的问 题,作为“两课”教师,应予以热切的重视与关注,应尽可能地去收集青年学生 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作认真的梳理和分析,进行分门别类:如有的属常识 性问题;有的属基本理论问题;更多的大量的是属涉及到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实 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

11、们教师应在教学中以 实践为依据,进行回答和阐释,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对自 己都尚未理清头绪的问题,或暂无定论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不能随意挥 洒,以免引起误导。四、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一名优秀“两课”教师必须 具备的基本功之一。由于“两课”的特殊性对“两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就是有 着非同一般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应是“两课”教师的内在要求。 “两课”教师一方 面应该用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科研方法来从事教学,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进行科研式的教学;另一方面,应围绕着教学来搞科研,应养成浓厚的、强烈 的思考问题的科研兴趣。积极拓展研究的

12、思路,诸如基本理论问题,教学中的 基本内容、人物、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特点及规律等,均可成为研究的对象。以 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启动科研从而形成教学科研相长的良性循环,教学水 平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加强。综上所述的四个方面,是做一名“两课”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推进, “两课”教师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对“两课”教师的要求将会更新、更高。作为“两课”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前进的 鼓点,社会发展的节律,不断调整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充实已有的 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拓展自己的政治见识,方能与时俱进,方能始终站在理论战线的前沿,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好地完成高校培养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