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2950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三:从别人遗露的内容中提出问题 自我回顾:自我回顾: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对一个问题 会有不同的体会。 我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 常常是一个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 说的还不是非常全面,或者还有其他的一 些好的看法,于是,我们就有很多的同志 会再来作一些补充。这已习以为常了。 我的例子:我的例子: 教学后记记什么教学后记记什么载载科技导报科技导报2005 年年 4 月月 6 日日 2001 年中小学素质教育上发表一篇 论文教学后记非常重要 ,但是,如何写 好教学后记呢?文章中没有说,我觉得这 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写下了论文教学后 记记什么 ,结果没有

2、被采用。直到 2005 年 4 月 6 日,才被科技导报教育周刊 第七版采用。此版以教学反思作为专题, 头条是教学反思为哪般 ,另外是教学 后记:反思的利器 ,再就是我的这篇文章。湖南教育 2004 年有教案撰写少些 形式,多些实在一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小 标题为:信息袋 但是如何进行这项工作,作者没有讲透 彻,可以写一篇好文章。 我们该如何用教材我们该如何用教材载载洞庭之声洞庭之声 2005 年年 2 月月 21 日日 科技导报教育周刊05 年 2 月 16 日 头版“议教亭”发表胡海良教材该教我 们什么 ,主要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指出问题, 但是,难道只有教材的问题吗?难道就不 能查一查教师的问题

3、吗?我针对他没有讲 到的方面写出我们该如何用教材 ,发表 在洞庭之声上面。教学后记记什么教学后记记什么 岳阳市岳阳楼区实验小学 方西河 一、记体会。一、记体会。 于漪老师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是 这样导入的: 师:今天学习记一辆纺车 。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不喜欢。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同志惊讶,老师感 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请你们说说不喜欢的原 因吧!谁先说? 对此,于漪老师进行了认真总结。她 在教学后记中所写的体会是这样的: 备课 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 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 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

4、意 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 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做充 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 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 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二、记实录。二、记实录。 笔者教完竞赛课扁鹊见蔡桓公后, 记下两个片断,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师:刚上课时,我讲了课文运用比喻说明 一个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生(甲):一个人有了病要及时治疗,不 然会越来越严重。 师:不错。再想想,仅仅是指生病吗? 生(乙):一个人有了缺点,要及时改正, 不然的话,就会像蔡桓公那样 师:那样是怎样?生(乙):死去。 师:哦,我明白了

5、,如果方老师有了缺点 没有改正,就会像蔡桓公那样死去。 (众生及听课教师哈哈大笑,学生脸红) 生(乙)马上改正:一个人有了缺点,要 及时改正,不然的话,情况就会越来越严 重。 师:这样就更好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 过这样的事吗? 生(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 道理。 师:说得好。这个故事已演化成一个成语, 大家知道吗?齐声说 生:讳疾忌医。 教学情景稍纵即逝。任何一堂课,教 出之后,都不可能重演,特别是一些原汁 原味的精彩片断,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教师一份宝贵的财富。 三、记评价。三、记评价。 笔者教公开课小橘灯时,板书设 计原定为“制作”,结果学生所设计的板书 为一个

6、字“做”,我便写成了“作”。一个学生 举手指出我写错了,应为“做”。我随即在 下面板书“做”字,鼓励了一番,之后,我 便问:“作并不见得就错了,谁能在前面 加一个字呢?”结果,同学们都说出了“制” 字。评课老师对此的评价是“解惑有方”: 既指正了错误,又尊重了学生,还树立了 教师的威信。 对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指出成功之处,有的指出欠妥之处, 还有的上升到理性高度予以点评。这些都 应被原原本本地记下来。 四、记疑问。四、记疑问。 笔者在教卖炭翁时,有学生提出 一个问题:一车炭换了半匹红绡一丈绫, 这么多东西,怎么是那位卖炭翁的悲哀呢? 我一时回答不上来,便记下这个问题。后 来也查到了答案。原来是“红紫染故衣败缯(破旧物品) ,实为强夺”。再次讲解时, 学生对课文理解更为深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设计课 堂教学时,难免会有一些事先没有准备好 的问题,会在教学中暴露出来。记下这样 的疑问,然后翻阅资料找到答案,既解决 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又为今后的教学做 好了知识储备。 (责编:刘金兰 作者:方西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