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2943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名词解释(2017091315040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子名词解释高分子: 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并且这些重复单元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由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是由许多单个高分子组成的物质。单体: 可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结构单元: 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一部分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生成的最大的结构单元聚合度: 单个聚合物分子(或链段)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均聚物: 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共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全同立构高分子:

2、主链上的 C*的立体构型全部为D型或 L 型。间同立构高分子:主链上的 C*的立体构型各不相同, 即 D型与 L 型相间连接。立构规整性高分子: C*的立体构型有规则连接,简称等规高分子。无规立构高分子:主链上的 C*的立体构型紊乱无规则连接。聚合反应: 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连锁聚合反应: 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仅由单体和聚合物链上的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生成,并且在新的聚合物链上再生反应活性点。逐步聚合: 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由体系中所有聚合度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的多分散性: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

3、量差为重复结构单元分子量的倍数,这种同种聚合物分子长短不一的特征称为聚合物的多分散性。平均分子量: 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是统计的,是一个平均值, 叫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加聚反应: 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缩聚反应: 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官能度: 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平衡缩聚反应:指平衡常数小于 103 的缩聚反应不平衡缩聚反应:平衡常数大于 103 均缩聚: 只有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混缩聚: 两种分别带有相同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共缩聚: 在均缩聚中加入第二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在混缩聚中加入第三或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凝胶化现象:体系粘

4、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反应程度: 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数,用P表示转化率: 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官能团等活性理论: 不同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控制:端基封锁 (方法: 在两官能团等当量的基础上使某官能团稍过量或加入少量单官能团物质)熔融缩聚: 是单体和聚合产物均处于熔融状态下的聚合反应溶液缩聚 : 是单体在溶剂中进行的一种聚合反应界面缩聚 : 是将两种单体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混合后在两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体型缩聚 : 是指某一2

5、官能度单体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 的单体先进行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引发剂 : 能产生聚合反应活性中心的化合物上限温度 : 聚合和解聚处于可逆平衡状态且单体浓度Me 1 mol/L时的平衡温度笼蔽效应 : 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在开始的瞬间被溶剂分子所包围,不能与单体分子接触,无法发生链引发反应。光引发: 烯类单体在光 (电磁波) 的激发下形成自由基而进行的聚合自由基动力学假设:聚合速率是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种基元反应所决定,假定链转移不影响聚合速率,链终止反应为双基终止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无数个增长反应只用一个速率常数kp表征假定单体消耗速率就是聚合物生成

6、速率,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时, 链增长反应消耗的单体远远大于链引发反应,因此聚合总速率可以用链增长速率表示聚合开始很短时间后,进入“稳定状态”,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链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于链自由基的消失速率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数 kt 下降,聚合速度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个数阻聚剂: 能与初级或链自由基作用,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不能引发聚合的低活性自由基,致使聚合终止的物质阻聚作用: 阻止单体聚合的作用称为阻聚作用诱导期: 聚合反应要在阻聚剂耗尽以后才开

7、始正常进行,此段不聚合的时期称为诱导期缓聚剂: 只消灭部分自由基或使自由基活性衰减,导致聚合速度减慢的物质调节自由基聚合聚合度的方法:自由基聚合产物的分子量随聚合反应速率、单体浓度升高而增大, 随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的浓度升高而降低,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链转移剂或改变链转移剂的浓度来达到调节聚合物聚合度的目的共聚物: 由一种以上(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生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无规共聚物 : 两种单元M1 、M2在高分子链上的排列是无规的交替共聚物 : M1 、M2单元轮番交替排列,即严格相间嵌段共聚物 : 共聚物分子链是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接枝共聚

8、物 : 共聚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单元M2组成竞聚率 : 同一种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链段分布 : 是指分子链中不同长度链段(序列)间的相对比例,也称为序列分布极性效应 : 带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单体往往易与另一带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发生共聚,并有交替倾向位阻效应 : 是指取代基的大小、数量、位置对单体共聚的影响本体聚合 : 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热、光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溶液聚合 : 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进行的聚合反应悬浮聚合 : 是将不溶于水的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这是自由基聚合一种特有的聚合方法乳液聚合 : 单体在乳化剂作用和机械

9、搅拌下,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反应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三相平衡点 : 是指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状态、胶束、凝胶三相平衡时温度乳液聚合历程: 阶段1:乳胶粒生成阶段成核期: 聚合反应开始后,水相中的自由基进攻增溶胶束, 将生成越来越多的新乳胶粒。聚合发生场所的增多意味着聚合速率的增加,以动力学的角度看, 这段可称为加速期。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可不断地吸收来自单体仓库单体液滴扩散而来的单体,以补充聚合消耗掉的单体,而使单体浓度保持在一平衡水平。这样,乳胶粒逐渐变大,而单体液滴体积相应不断缩小,但数目保持不变。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 这阶段乳胶粒数目保持恒定。同时单体液滴

10、的存在为乳胶粒内的聚合反应提供稳定的单体补充,因此聚合速率是恒定状态,又被称为恒速期。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体积不断增大,单体液滴体积不断缩小,直至最后消失,意味着恒速期的结束,此时单体转化率约为1560% 范围内。这阶段体系的相态特征是乳胶粒和单体液滴二者共存。阶段:聚合后期( 完成 ) 阶段 : 这阶段乳胶粒数目虽然不变,但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内单体得不到补充,所以乳胶粒内单体浓度逐步减小,聚合速率不断降低,直至聚合完全停止,因此又称减速期。聚合完成后乳胶粒熟化,外层由乳化剂包围的聚合物颗粒,其相态特征是只有乳胶粒(最后变成聚合物颗粒)。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

11、两个官能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热塑性: 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热固性: 物质在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造,也不在溶剂中溶解的性质热塑弹性体 : 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异构化聚合: 在阳离子聚合反应中,由于活性中心稳定性的差异,往往会发生分子内重排反应,使所生成的聚合物结构单元与单体结构单元不同,产生这种分子内重排的聚合反应。活性聚合物: 在链增长反应中,活性链直到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的聚合物,如再加入单体还可以继续引发聚合化学计量聚合:活性聚合物转化率为100% 时,单体

12、平均分配连接在每个活性端基上,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活性端基浓度比。水对离子聚合的影响:阴离子终止剂;阳离子微量,共引发剂,过量是终止剂配位聚合: 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Ziegler用 Al (C2H5)3 TiCl4常压聚合得到高密度聚乙烯( HDPE) Natta 用 Al(C2H5)3-TiCl3将丙烯合成规整度很高的聚合物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指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立构规整度 : 是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Z-N 引发剂的组分:主引发剂是周期表中过渡金

13、属化合物,共引发剂是主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三组分是(给电子试剂)含 N、P、O 、 S的化合物:评价 Z-N 引发剂的依据:产物的立构规整度、质量和聚合速率使用 Z-N 引发剂注意事项:在保持和转移操作中必须在无氧干燥的N2中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和设备要求除尽杂质,尤其是氧和水分;聚合完毕, 工业上常用醇解法除去残留引发剂立体构型异构:原子在大分子中不同空间排列所产生的异构现象。对映异构 :又称手性异构,由手性中心产生的光学异构体R型和 S型。顺反异构: 由双键引起的顺式和反式的几何异构,两种构型不能互变。全同聚合指数:一致立构规整度的表示方法,指全同立构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开环聚合

14、 :环状单体开环相互连接形成线型聚合物的过程活化链末端机理:离子活性中心位于增长链末端,易发生“回咬”反应生成环化低聚物。活性单体机理:聚合体系的阳离子不位于增长链末端,而是在单体分子上。几率效应: 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基团作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孤立基团, 最高转化率受到几率的限制邻基效应 :高分子链上的邻近基团,包括反应后的基团都可以改变未反应基团的活性接枝: 通过化学反应,在某一聚合物主链接上结构、组成不同的支链扩链反应: 是指以适当的方法,将分子量为几千的低聚物连接起来,使分子量成倍或几十倍提高接枝和嵌段共聚物合成的基本方法:(i ) 链转移反应法 (接枝);(ii ) 大分子引发剂

15、法;(iii)辐射接枝法; (iv )功能基偶联法。聚合物的降解与老化:热降解: a. 无规断链反应;b. 解聚反应; c. 侧基脱除热降解聚合类型特点单体要求引发剂自由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易转移带有吸电子基的烯烃具有 Cl 取代基具 有p共 轭 的 取 代 基 ( 苯 环 ,-COOCH3,-CH=CH2) 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物 (BPO) 氧化还原体系阴离子快引发快增长无终止带有吸电子基的烯烃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碱金属(钠、钾)萘钠、氨基钾、甲醇钠丁基锂、格式试剂阳离子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带有推电子基的烯烃烷基乙烯基醚(CH2=CHOR)质子酸(强酸) 、Lewis 酸(BF3+H2O 、SnCl4、 )聚乙烯 PE 聚丙烯酸PAA 聚丙烯 PP 聚丙烯酰胺PAM 聚异丁烯PIB 聚丙烯酸甲酯PMA 聚苯乙烯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氯乙烯PVC 聚丙烯腈PAN 聚氟乙烯PVF 聚丁二烯PB 聚四氟乙烯PT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