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572750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儒家理想人格论文育人功能论文: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摘要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儒家理想人格“尚中贵和” ,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心等方面的文化育人内容。对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文化资源进行批判继承,积极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批判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完善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理想人格 育人功能 完善人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理想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个人自身以及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等关系中各要素相应得彰而体现出的整体形象。人格作为个体生存样态的直接反映,不但具有现实性,还具有理想性,集中体现

2、了该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标准。儒家理想人格内含着智慧、道德和意志的力量,成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可供借鉴的资源。一、儒家尚中贵和的人格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 “和”与“同”是儒家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 “和为贵” “致中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是儒家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在对立的两极中,只有“中庸”或“中道”才能求得中和。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这就是孔子“执两用中”和“因时而中”的儒家伦理思想。他认为,只有“执两用中

3、” 、 “因时而中”才能做到和谐、和合;只有和谐、和合,事物才能发展,才能有生机。儒家理想人格集中体现在以“仁义”为核心的“君子”理想人格目标中,是内涵了仁、义、礼、忠、恕、孝、悌、勇、恭、宽、信、敏、惠、友、敬、慈、爱、温、良、俭、让等思想德行规范,把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格境界分成七重,“君子”理想人格目标是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出发点,儒家理想人格的所有问题都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展开,在方法论上坚持运用“中道和合”来修身养成理想人格。在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目标导向作用下,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强调修养的理性自觉,追求圣贤人格,坚持内省、慎独的修养方法,向往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强调内在德性与外在德性践履的展

4、现,即德性与德行的统一,不断演变完善成一套完整的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家治国理论,包含着认知事物、文化知识学习、个人道德修养、管理社会以及治理国家的能力等。不难看出,儒家理想人格从目标到方法、途径等方面都是强调、推崇“尚中贵和”的,这种注重理想性与精神性,对道德义务的绝对持守、以差等之爱为本而善推之以及和乐的精神是儒家理想人格所包含的精蕴真义,内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思想,是进行现代理想人格建构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二、儒家理想人格育人的文化因子追求宇宙和社会的和谐与平衡,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价值。儒家尚中贵和的理想人格思想融入到了中华传统文

5、化的灵魂深处并且蕴藏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倡导“博爱大众” 、 “厚德载物”的理念。 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以及孔子其他论述:“泛爱众而亲仁”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离娄下载:“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以及孟子其他论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爱他利人的“博爱大众”思想。儒家认为,要做到“博爱大众” ,就要“厚德载物” 。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象传“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一道德取向,要求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宽以待人,虚怀若谷,宽厚大度,设身处地去理解人、关心人、体谅人,而不过分苛求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倡导“天下为公” 、 “民为邦本”的理念。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提倡以公义战胜私欲,强调人们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人们树立全局观念,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要自觉舍弃个人小利以求国家大利。在家庭伦理方面,讲究“孝慈之道” ,重视“孝治” 。在职业伦理方面,强调敬业乐业、诚实守信、以礼待人。在经济伦理方面,强调“见利思义” ;社会财富分配强调公正、 “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政治伦理方面,儒家强调“

7、廉政” 、 “民本”的思想,认为“廉为政本” 、 “民为邦本” 、 “天以民为心” ,其中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和“制民之产”的观点,教导统治者在执政时要关注民生,使民众“养生丧死无憾” ,此后,各朝代儒家学者都强调统治者实行德治,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德治的重要性,比如东汉王符、隋唐王通、韩愈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 “天行有常”的理念。儒家认为“物生有贰” , “道生一,一生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万物负阴而抱阳”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等,天地通过合符规律的运动产生出人和事物。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 周易乾卦彖辞载:“

8、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太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这是一幅太和的景象。 “太和,和之至也。 ” “太和”是和合、和谐的最佳状态。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观点,反对人类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总结了天和人相通的观点,提出“亲亲” 、 “仁民” 、 “爱物”等主张,强调要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荀子强调“明于天人之分” ,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主张“不与天争职” , “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应充分

9、尊重自然规律行事,效法天地的生生之德,促使万物生生不息,天人协调,使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儒家倡导“自强不息” 、 “持守气节”的理念。 周易乾卦象传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教导人们要奋发图强,永不停息,从孔子的“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到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都是自强不息道德人格的体现。儒家人格独立精神是“持守气节”的集中体现,儒家既重“志” ,又重“气”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是平凡人,也不能无志。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 、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同时,

10、儒家还强调采取“慎独” 、 “正己”等途径培育“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隋代王通也力推仁、义、忠、信之德,认为人要努力做到“直尔心,俨尔形,动思恭,静思正” 。在自我关于义与利、理与欲的认识上,儒家二程认为“利”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是反对盲目“趋利” ;认为欲是“性之自然” ,但是又要“防其欲,戒其侈” ,要“窒欲” 、 “节欲” 、 “寡欲” ,只有这样,才能走正道,持守气节。三、儒家理想人格育人功能的完善儒家理想人格在育人方面的文化价值不庸忽视,但其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道德观念的实质“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

11、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而来,它对变化了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只能表现为对原有社会意识的批判继承。第一,在儒家大同思想道德意识中融入公民的法律意识。儒家大同思想体系,以家为本、家国一体,将个人置于家庭、国家之中,通过道义把个人、家庭、国家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德法共治,现代社会的秩序文明是基于法治实现的。公民追求社会和谐,就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协调作用;就是要树立法律意识,将严格依法办事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转化为自律行动。儒家思想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阶级局限

12、性,这种转变必须强化平等观念,使以平等为重要内容的法治理念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第二,在儒家大同思想的责任意识中融入公民的权利意识。儒家以“仁义”为核心的大同思想,要求做到崇德重义、修身为本,毫无现代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社会主义制度为公民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创造了条件,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利益与责任的统一。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就是具有和谐人格的公民的现实需要、价值、理想,必然要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充分表达出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努力推进正义的法治建设,责无旁贷地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良性有序运行,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第三,在儒家大同思想的宽容意识中融入公民的批判意识

13、。儒家大同思想,是以传统的臣民意识、顺民意识来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就是产生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尊重与宽容利益主体自由的选择。既以儒家的宽容之心包容和尊重他人对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也对“经济人”那种唯利是图狭隘人格进行批判,超越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拜物教的束缚,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涵养人格,让多样性的个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中相互激励,使社会关系和谐有序、充满活力。批判意识与宽容意识统一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第四,在儒家大同思想的贵和意识中融入公民的竞争意识。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思

14、想根深蒂固,过于恭谦礼让的“贵和”意识积淀在君子人格深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社会。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国人最需要唤醒的是民族竞争意识,需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多的财富。时代赋予全体中华民族的公民们,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竞争意识;现代公民人格也是创新型人格,其历史使命,就是必须在传统的自强意识、贵和意识中,融入现代的竞争观念,形成开放的创新思维,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民人格是贵和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统一。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朱熹四书集注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3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陈岸涛,王京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辛丽丽儒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河北学刊2004(4) 6艾国论语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7杜振吉郭鲁兵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方法述论道德与文明20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