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1.78KB
约59页
文档ID:35724939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_第1页
1/59

1 骨伤科诊疗规范锁骨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2、多发于锁骨中1/3 或中外 1/3 交界处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4、X 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5、骨折分类:(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 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6、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缓5)肝肾不足:损伤后期,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端坐,挺胸抬头,双手插腰姿式术者双手握其患者两肩外侧,以一膝顶住背部正中;双手向后徐徐扳拉,双肩外旋后伸挺胸,骨折移位可获整复亦可在助手维持此姿式下,术者直接按压其骨折端使之复位2、固定:(1) “∞”字绷带固定法:局部外敷伤科膏,于骨折处放一葫芦形压垫,压垫上再贴一膏药,两腋窝垫以软垫用大号绷带从伤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肩后腋下至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伤侧腋下,包绕8~12 层2)双环固定法:局部外贴膏药加压垫同上用绷带包棉花绕成大小适合的双环,套在患者双腋下术者立于患者后方,将双环拉紧,分别在双环后面的上、下部用布带固定,然后在胸前用一布带固定二环前方以免滑脱患者坐立行走时,双手叉腰睡需仰位,以枕头竖垫于背部一般固定3~4 周,儿童 2~3 周3、功能锻炼:经常注意挺胸抬肩,主动进行握拳,旋腕、屈肘关节、后伸两肩锻炼中医治疗】1、辩证论治:(1)气滞血瘀:骨折初期,局部瘀血、肿胀、疼痛明显治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药用活血化瘀胶囊,中药方拟活血止痛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肢伤一方加味:桑枝、姜黄等2)瘀血凝滞, 断骨未续: 骨折中期, 局部肿痛已基本消失,骨折已稳定。

治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2 药用生新颗粒,中药方拟肢伤二方或活血舒筋汤加减3)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骨折后期,已有骨痂生长,进入功能恢复阶段治以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药用合骨颗粒,中药方拟十全大补汤或八珍汤加减(气血亏虚),补肾壮筋汤加减(肝肾亏虚),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偏于阴虚),肾气丸加减(偏于阳虚)2、外治疗法:(1)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为主选用提伤散敷贴2)中、晚期:以接骨续筋、舒经活络药为主采用中药熏洗、揉擦,配合功能锻炼西医治疗】手术治疗: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钢丝、重建钢板、锁骨弧形解剖钢板)手术适应证: 1、锁骨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2、闭合复位失败3、有喙锁韧带断裂的锁骨远端骨折4、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如强烈要求)疗效评定】治愈 :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的骨痴形成,断端无压痛 ,无冲击痛 ,功能恢复好转 : 对位及对线尚可, 或骨折对位不佳 , 但功能恢复尚好未愈 : 骨折不愈合或局部明显畸形, 功能障碍护理要点】1、手法复位固定病人,要经常检查固定情况,既保持有效固定, 又不能压迫腋窝 若发现患肢有麻木、发凉、运动障碍时,说明固定过紧,压迫血管神经,应及时调整固定。

2、对粉碎性骨折,不必强行按压碎片使之复位,以防其刺伤肺尖及臂丛神经对此种类型病人要严密观察呼吸及患肢运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有无气、血胸及神经症状3、术后病人要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末梢血循、感觉、运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处理4、保持正确固定姿势复位后,站立时保持挺胸提肩,卧位时应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维持良好的复位位置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不可随便更换卧位3 肱骨干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2、多发于青年人3、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受限,伤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4、注意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5、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6、骨折分类:(1)上 1/3 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肢明显压痛、叩击痛,功能障碍,伤肢可有短缩畸形,骨折近端向前、内移位,远端多向上移位2)中 1/3 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肢压痛、叩击痛,功能受限近端多向外前移位,远端向上移位,中下 1/3 骨折常可损伤桡神经3)下 1/3 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伤肢下段明显肿胀、压痛,可有成角、缩短及内旋畸形,骨折线常呈斜形或螺旋形7、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缓5)肝肾不足:损伤后期,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另一助手握持前臂在中立位向下,沿上臂纵轴拔伸牵引,待重迭矫正后,分别以不同手法对不同部位的骨折进行复位1)上 1/3 骨折:术者以双手拇指按其骨折远折端外侧,余四指环抱骨折近端内侧,两手各指同时用力端挤,纠正其内外移位如有前后移位时,再将双手转换一个位置,是提按手法纠正前后移位2)中 1/3 骨折:术者用双拇指按其骨折近端外侧,余四指环抱骨折远端内侧,两手各指同时用力以端挤手法纠正内、外侧向移位。

若有前后移位,术者双手更换位置,用提按手法再纠正前后移位3)下 1/3 骨折:轻轻牵引,矫正重迭后,再视骨折旋转方向,将骨折远端逆向“回旋”即可复位若为斜形骨折, 在牵引下即复位,若有少许重迭不必完全对位,因为可通过肢体本身重力牵引而自行纠正4)粉碎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下的肱骨干粉碎骨折,早期尽管有少许重叠,不仅不能用重力牵引,更要防止断端分离若有前后或内外侧方移位者、以端挤、提按手法整复即可2、固定:(1)夹板:以四块等宽夹板,分别放于前、后、内、外四侧,前、后、外侧板等长,内侧板稍短前、外、后侧板,上平肱骨头,下至肱骨髁内侧板上起于腋窝,下至肱骨内上髁上1/3 骨折超肩关节,下1/3 骨折超肘关节,中1/3 骨折不超关节固定4 (2)压垫:①上 1/3 骨的,于骨折近段内侧及骨折远段外侧各加一平垫②中 1/3 骨折,于骨折近段外侧及骨折远段内侧各加一平垫③若骨折向前外方成角者,压垫放置以三点加压形式,在成角处加一压垫,再在成角处对侧上下各加一压垫3)伤肢位置:一般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下1/3 骨折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决定;内旋移位者,前臂应放在外旋位,前臂离开胸壁,手掌朝上,手指正对前方;外旋移位者,前臂可摆在内旋位,置于胸前,手掌朝下。

3、功能锻炼:(1)早期主要是用力握拳,以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折端分离2)中期除继续早期的练功活动外,应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3)后期应进行全面的功能锻炼,并辅以按摩手法治疗中医治疗】1、辩证论治:(1)气滞血瘀:骨折初期,局部瘀血、肿胀、疼痛明显治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药用活血化瘀胶囊,中药方拟活血止痛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肢伤一方加味:桑枝、姜黄等2)瘀血凝滞, 断骨未续: 骨折中期, 局部肿痛已基本消失,骨折已稳定治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药用生新颗粒,中药方拟肢伤二方或活血舒筋汤加减3)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骨折后期,已有骨痂生长,进入功能恢复阶段治以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药用合骨颗粒,中药方拟十全大补汤或八珍汤加减(气血亏虚),补肾壮筋汤加减(肝肾亏虚),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偏于阴虚),肾气丸加减(偏于阳虚)2、外治疗法:(1)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为主选用提伤散敷贴2)中、晚期:以接骨续筋、舒经活络药为主采用中药熏洗、揉擦,配合功能锻炼西医治疗】手术治疗:1、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限制性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 、带锁髓内钉、髓内扩张自锁钉)。

适应证:(1)闭合复位失败2)合并血管、桡神经损伤3)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如强烈要求)2、外固定支架固定适应症:软组织条件差、开放性骨折【护理要点】1、复位后,无论是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必须用垫枕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运动情况,若发现患肢远端肿胀甚、发凉、剧痛、感觉麻木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2、使用“ U”形石膏必须在肢体肿胀消退后更换1 次石膏,悬垂石膏应采取半卧位,以继续维持其下垂牵引作用3、严密观察患肢是否有桡神经损伤症状,如发现有垂腕、指掌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或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感觉麻木区,要及时查找原因,尽快解除压迫或行神经探查术5 骨伤科诊疗规范肱骨髁上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2、多发生于儿童3、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甚则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4、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5、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6、骨折分类:(1)伸直型骨折: 伤肢肘部肿胀或靴样畸形,髁上处压痛明显, 肘屈伸功能障碍, 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2)屈曲型骨折:伤肢肿胀,髁上处压痛,功能受限,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

7、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缓5)肝肾不足: 损伤后期, 断骨未坚, 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可在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下进行1)伸直型骨折:①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双手握住上臂,另一助手握住前臂,保持肘关节在微屈位下,二助手作对抗牵引②术者一手握住骨折上段,一手紧握肘部先以推挤手法纠正远折端的桡、尺侧移位,再以旋转手法纠正其旋转移位后, 再蹲下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挤尺骨鹰咀向前,两手四指重迭环抱骨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