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2434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度高一(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第 I 卷卷 一、一、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大”是指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这种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程,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2、 “庄”是由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陵墓的地下形态因不被看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出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陵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四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峰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

3、、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兴盛起来。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其情趣主要

4、是自然情趣。其亭台楼阁均随地赋形,巧夺天工。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园林揭示和引人领悟自然之美。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而群体之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园林),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白”,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

5、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虛。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1. 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 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C. 园林建筑的主要情趣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不追求肃穆之感。D. 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所有的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2.

6、 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B. 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C. 中国群体建筑结构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和谐生动,其特点是实中有虚。D. 中国所有的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3. “正是这种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程,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是对中国宫殿建筑四大特点中的“深”的解说, “深”含有距离长、所走

7、的时间长之意。B. 建筑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和行走时间的深长是人们面对帝王时产生敬畏情绪的根本原因。C. 敬畏情绪是心理感受,而肃穆之感不是,二者实质完全不同。D 这句话说明建筑的空间变化与建筑的时间变化也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二、二、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

8、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

9、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注:脱粟:糙米饭。飚发凌厉:气势猛然。纠擿(zh):举发纠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

10、恨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力摧豪强,抚穷弱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A BC D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

11、他解职而去。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第第 II 卷卷 三、三、 (28 分,分,7 小题小题 10 分,分,8 小题小题 8 分,分,9 小题小题 8 分)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5 分)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5 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 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

12、,惜别潺湲一夜声。【注】:潺湲:水流动的声音(1) 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4 分)(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复为慷慨羽声, , 。(2) , ,粪土当年万户侯。(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5)真的猛士, , 。四、四、 (24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3 小题。雅舍思雅(唐韧)来到北碚居住,听说雅舍还在,很惊讶。因为印象中的雅舍,在四十年

13、代初梁先生笔下已是不堪风雨,更兼鼠子们多年啮盗,即使存留,亦应是废墟一抔了。来到它跟前,始知今日雅舍,并非缀补翻盖的老屋,应称之“雅舍遗址纪念馆”才是。这雅舍和当年阅读所得的雅舍自然很是不同。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先生后来从这间雅舍走向台湾,走向西雅图,走过程季淑,走过韩菁清蔚为大家的后事,全收集进雅舍里,倒冲淡了雅舍先前的气息。所谓先前的气息,我指的是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一间“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的房子,一间“有窗而无玻璃,

14、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房子,却赞它“有个性就可爱”,还以“雅”名之,透着倔犟,仿佛说你逼我背井离乡,想看我狼狈吧!我偏在这烂房子里雅给你看。在这间雅舍里,他趣说社会生相,应该还练习着给老舍做捧哏说相声。 “雅”本一轻词小词,至此,重了大了,可属“大雅”之列。战乱贫乏期的“雅”在今人看也许不过是迫于无奈,真的大雅应该在安定繁荣后出现。但今天还是有人叹息诗歌没了大雅。2009 年谢冕先生到西安,借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说诗歌的大国气象绝不是刻意、随意造出来的,它来自诗人的大视野、大境界。谢先生不说君王行猎霓裳羽衣是大国气象,单挑这两句诗解说,真有见地。欲品诗中大

15、国气象,还真要先静静地模拟对胡虏用兵年代,长安民妇们心念着良人半夜浆洗寒衣那声音与气势,秋风吹送的“玉关情”,不是小院掩门的悲泣,而是一家捣,万户应,成片涌起的棰石捣衣声,在白霜似的长安月色中一浪浪漫开,化成“何日平胡虏”的豪壮祝祷,这还不大气磅礴?谢先生由此生发道:“李白说,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所期待于当世的,是有着建安风骨的正声。现在轮到我们发出感叹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感慨“大雅久不作”的也还不限于诗人。今天国运是山花烂漫金龙狂舞的旺势,大国气象自然是有的,但多在“最危险的时候”(地震、大水、冻雨),平时所见还少。全国政协委员孙怀山不久前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批评说:“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厚重的文化、稳健的气质、埋头苦干的精神,奢靡之风弱化民族精气神。 ”奢靡之风蔓延,症状之一是场面越做越大,一切只要好看,连小县城盖个办公楼,也敢“把银子花得淌海水似的”,可非但不显大国气象,反而只觉小家子气的摆谱。许多小民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