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基础运用【第12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基础运用【第12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19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文言文比较阅读从选文内容看 , 以写人叙事类为主 ,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 、 选贤举能 、 展示个性 、 为人处世 、伤时感怀 、 抒写志趣 、 哲学思辨等主题材料 。 显而易见 ,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 。从选文篇幅看 , 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 、 名家名篇选段为主 。 从选文数量看 , 以两个居多 , 一般情况下 , 选取的文段之间 , 一是必定存在着 “ 联系点 ” , 在作者 、 文体 、 主题 、 题材 、 人物形象 、 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顺序
2、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 (相近 )之处;二是存在着“ 可比点 ” , 或同中存异 , 或异中有同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从近年来福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 , 较少涉及比较阅读 。 但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 , 比重较大 , 命题选材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 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 与同一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 主题内容相似的不同作品 。 并且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如文白对比阅读 , 2011年福州中考语文试卷将 送东阳马生序 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与原文进行比较 , 客观上降低了难度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2课时 文言文
3、比较阅读 真 题 例 析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一、 2 01 1 福州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 , 完成题目。 当余之从师也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 四支僵劲不能动 , 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 久而乃和。寓逆旅 , 主人日再食 ,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 戴朱缨宝饰之帽 , 腰白玉之环 , 左佩刀 , 右备容臭 , 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 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请用 “/ ” 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 ( 每句标一处 )(2 分 ) (1 ) 媵
4、人 持 汤 沃 灌。 ( 2) 腰 白 玉 之 环。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句读 , 主要是考查句间停顿。作答前首先要准确理解句子的大意 , 然后结合句子的成分进行划分。 答案 (1 ) 媵人 / 持汤沃灌。 ( 2) 腰 / 白玉之环。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 (1 ) 同舍生皆 被绮绣 ( ) (2 ) 主人 日再食 ( ) (3 ) 右备容 臭( ) (4 ) 缊袍 敝衣 (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考查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等。 答案 (1)通“披”,穿。 (2
5、)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4)破。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选段依次从 、住、食、 四 方面写出了求学的 情形 , 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 , 那是“_ _ _ _ _ _ _ ” 。 (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4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要抓住重
6、点词语“奉”“若”。 答案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选段的第一、二两句写行之艰 , 第三句写住之简 , 第四句写食之少 , 第五句通过对比写穿之陋;而此种情形下 , 作者不以为意 , 是 “ 以中有足乐者 ” 。 答案 行 ( 走 ) 衣 ( 穿 ) 艰苦 ( 艰难 ) 以中有足乐者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 马生 ) 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 , 朝廷每天供给膳食 , 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 , 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 , 有司业
7、、博士做他们的老师 , 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5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 , 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 , 那么 , 作者把自己 “ 勤且艰 ” 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3 分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文白对比阅读拓展,加深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 答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意思对即可 )
8、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 2 01 4 南安 ( 改编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 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隔篁竹 , 闻水声 , 如鸣 珮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 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 近岸 ,卷石底以出 , 为 坻 , 为屿 , 为 嵁 , 为岩。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9、,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乙】 已而夕阳在山 , 人影散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 醒能述以文者 ,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6 请用 “/ ” 给下面句子划 分朗读节奏。 ( 每句划一处 ) (2分 ) 似 与 游 者 相 乐。 解析
10、该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句子的成分,一般主谓语间断开、动宾之间断开等。 答案 似 /与游者相乐。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7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 分 ) (1 ) 从小丘 西行百二十步 ( ) (2 ) 心 乐之 ( ) (3 ) 潭中 鱼 可百许头 ( ) 解析 该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需要平时多积累。第 (1)题有一定难度,这里的“西”是名词作状语,应解释为“向西、往西”,直接翻译成“西边、西方”是不对的;第 (2)题,这里的“乐”为意动用法,应解释为“以 为乐”;第 (3)题,“可”放在数词前是“大约
11、”的意思。 答案 (1)向西、往西。 (2)认为 快乐 (对 感到快乐 )。(3)大约。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8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 )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山不加增 B 以其境过清 以塞忠谏之路也 C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真无马邪 D 乃记 之而去 宋 之地方千里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A 解析 A 项中 “ 而 ” 都表示转折关系 , 可译为 “ 但是、可是 ” ; B 项中 “ 以 ” 的意思分别为 “ 介词 , 因
12、为 , 由于 ”“ 连词 , 表结果 , 以致 ” ; C 项中 “ 其 ” 的意思分别为 “ 代词 , 它的 ”“ 难道 ” ; D 项中 “ 之 ” 的意思分别为 “ 代词 , 它 ”“ 助词 ,可不译 ” 。 9. 翻译句子。 (4 分 ) (1 )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醉能同其乐 , 醒能述以文者 , 太守也。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
13、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 ) 注意 “ 斗 ”“ 蛇 ” 的解释 , 两者都要解释成“ 像 一样 ” , 即 “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 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 。 ( 2) 注意本句是特殊句式 , 即判断句式。 答案 ( 1 ) ( 看到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 时隐时现。 ( 2)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 , 酒醒了能用文章记述的人 , 是太守。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 12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10 两段多次出现 “ 乐 ” , 联系文段分析比较 , 柳宗元的“ 乐 ” 与欧阳修的“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 分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解析 该题的解答关乎两文的主旨,把握好两文的主旨,不难作答。 答案 相同:都借山水之乐来排遣遭贬后心中的郁抑。不同:甲文是看到小石潭后的惊喜,是个人短暂的快乐 (以“乐”写忧,其情感主调是凄苦的 );乙文作者表达的是与民同乐 (在他治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