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手-历代棋宿【朱晋桢】明崇祯时象棋名手据其兄朱翼维(号无住居士,曾任云南总督)所作《橘中秘‐序文》 ,说他“锐志下帷,思入微茫,篝灯丙夜,靡有他念......旁涉雕虫,悉造其巅,而于象戏尤得三味,即明眼人鲜不敛手,称‘无敌者’” 曾总结前人战术成就,辑成棋谱《橘中秘》四卷王再越】清康熙时象棋名手字正已,号安蹇先生性刚直,家贫力学,不求闻达一生坎坷,抑郁无聊,以象棋消磨岁月著有棋谱《梅花谱》六卷周廷梅】清乾隆时象棋名手江苏武进人业木商,颇知诗书,于棋艺尤精弱冠即负盛名行子敏捷,棋路多变遍历南北各地,均非其敌,时称“天下国手”,从其学弈者达二百余人与阳湖(今江苏常州)刘之怀创立“毗陵派”著有棋谱《会珍阁》四十卷,并改编增订王再越《梅花谱》现存《会珍阁》部分,曾刊于是1962 年《象棋》薛丙】清嘉庆时象棋名手号橘隐居士,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少时曾得名何克昌指导、传授,后常与之对局,棋艺益精善解析疑难局势,称雄于本地编著有排局谱《心武残编》 ,并增订童圣公的棋谱全局《梅花泉》张乔栋】(?— 1812)清棋谱学家字兰汀,号栎州散人所居名竹香斋,又自号竹香斋主人 张氏三世爱弈, 家藏象棋谱百余种,乔栋常与友好在其寓所探讨分析各种流派的江湖名局。
经悉心钻研,集诸家之长,辑成《竹香斋象戏谱》三集【巴吉人】清未象棋名手江苏镇江人十余岁时已在本地享名,后遍访华东各地,殊少敌手,时有“巴不斗”之称开局不拘一格,善饶双马,惯用巡河炮攻法,故有“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之誉著有棋谱《反梅花谱》陈笙】 ( 1848—1905) 清末象棋名手浙江温州人自幼酷爱象棋,稍长即享名曾在温州小南门举办擂台赛,公开应战,三年内无一人破擂下子快速、勇猛,善用中炮盘头马开局林弈仙曾得其指点,后交往颇密,故棋艺风格十分相似王浩然】 清末民初象棋名手江苏镇江人, 移居扬州 少年时即精通象棋,享名甚早 1917年至 1919 年曾先后弈游京、沪等地布局严谨,着法细腻绵密,善于用马,有“神马”之誉时与周焕文、张锦荣合称“扬州三杰”周焕文】清末民初象棋名手江苏扬州人业医,精于象棋,不论先走或后走,均喜用中炮局以求对攻,战术偏重于进攻,时与王浩然、张锦荣合称“扬州三杰”,曾因中炮局屡受挫于张锦荣的屏风马,乃精必研究, 并将所得教授其子德裕,后周德裕以先手中炮局战胜张锦荣的屏风马而一举成名,于是周家遂有“两代棋王之称张锦荣】清末民初象棋名手江苏扬州人棋风以深沉细腻见长,常施用诱惑性的战术,对先走仙人指路兵局与后走屏风马布阵,都有精深的造诣。
曾在扬州以擂台赛迎战来访的各地名手,成绩优异时与王浩然、周焕文合称“扬州三杰”因其多沉思,下子缓慢,故又有“慢国手”之称棋坛名将侯玉山逝世已三年多了!京中棋友对侯老的良好棋风和高超棋艺是经常怀念和乐道的笔者和侯老私交甚笃对其一生为棋的精神深表钦佩,对其历经坎坷非常同情侯玉山生于一九一三年,年少时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际他家住在天桥七圣庙,是三教九流活动的地方附近下象棋和摆江湖残局的人很多,他的父亲也是个棋迷,常带着玉山参战,久而久之,侯的棋艺大有进步,十三岁就威镇七圣庙,俨然是个"小霸主"了侯玉山十八岁时棋艺渐臻成熟,在天桥棋摊、 棋社和宣武门外松荫轩已小有名气,与当时的钟绳祖、刘占鳌(小点心)并称北京棋坛"三小",是实力很强的棋手同时号称五虎上将的孙剑秋、田华亭、赵松宽、罗靖安、孙登魁也常和"三小"较量,战绩已难分轩轾三十年代初期, 侯玉山又受西北名将彭述圣的指教,棋艺进步更快, 因而在与"五虎"和"三小"的格斗中常列前茅当时北京棋坛是那健庭、张德魁两雄争霸的年代侯常向那求教,那比侯年长十五岁,但以兄弟相称,那深爱侯之才,悉心传授,侯受益非浅,逐渐形成刚健柔韧、细腻善变的那派棋风,在北京棋坛上是屈指可数的战将了。
一九三一年, 在那健庭的鼓动下,由某商赞助在大玻璃棋茶社举办了一场很有生气的摆擂活动海报写着:"侯玉山手谈候教"七个大字,旁边注明:设擂期限十天,攻擂者以两局定胜负, 首胜者奖以刻有"将"字的金戒指一枚消息传出后,九城喧动, 各路棋手秣马厉兵前来攻擂 其中也包括张德魁、任秀亭等高手, 但均未能越雷池一步十天的时间将尽,在第九天的早晨, 擂台还是被攻下了,攻擂者姓王名毅亭,是北平的三路棋 此人颇有心计,从攻擂开始,他每日必来观阵,回家后潜心研究侯的各种布局,因而在攻擂伊始首战告捷,第二局以兑子谋和取得胜利,金戒指终于被这位有心人给戴走了侯败阵后忿忿不平,追到花市、 火神庙一带棋茶馆想和他再战,以报一箭之仇,但终于没有找到王毅亭十年前笔者和侯老谈及此事,侯老说:"大意失荆州呀!小小的沟渠也会翻船呀!"一九三五年, 北京棋坛赛事更多, 棋界名流胡兰荪、 孙经存主办的"那、 张十局荣誉赛"在劝业场二楼饮春园茶社展开,结果平分秋色 赛后张德魁为了和那健庭再次决雌雄,特意仍在饮春园摆擂叫阵, 声称以六局定胜负, 凡能取胜者奖以刻有"北京象棋第一名"的银盾,消息传出后,那健庭、侯玉山研究对策,侯自告奋勇前往攻擂,经过三天六局的实战,侯以三胜二和一负的战绩手捧银盾凯旋,从此侯之棋位与那、张鼎足而立。
当时京津报刊均有"青年象棋新名手侯玉山战胜棋坛名将张德魁"的报道自此侯雄视北平棋坛,外地一些名将多来交流棋艺, 如大连的胡震洲、锦州的赵文宣、沈阳的徐词海等都与侯进行过较量,侯的战绩略居上风嗣后侯玉山又到青岛、济南等地与名手交流棋艺和讲学一九四一年,长春当局举办"华北、东北中国象棋对抗赛"东北队参赛的有赵文宣、那六绪、薛嘉语华北队参赛的有侯玉山、全海龙、常作义(俗称大小孩)经过两局分先的格斗, 华北队总分领先 侯玉山英勇善战, 以棉里藏针的妙着力克赵文宣两局,独占鳌头当时报刊赞侯玉山曰:"棋艺高超冠群英,长春大赛显威风,黑山白水惊失色,力胜锦州赵子龙"侯玉山等得胜归来,得到京中棋友们的热烈欢迎侯玉山回到北平,境况不好,因在沦陷期间,日军到外抓人,闹得人心惶惶,日子实在不好混那时那健庭贫病交加,离开人间,张德魁摆小烟摊,赖以维生,孙剑秋走街串巷,叫卖烧饼面对这种情况,侯玉山心急如焚,决定"闯关东",铤而走险,谋求生路到了关外, 他怕玷污了象棋冠军的美名,就化名侯风友侯走后,北平一家小报刊登了"象棋名将侯玉山失踪"的消息,一时此讯不胫而走,棋友们多为侯的安全担心日本投降后,天安门成了"小天桥",卖艺的、摔跤的、算命相面的、卖烤肉的、卖炒肝的,入晚还有"野鸡"出没,一片嘈杂,乱不堪言。
侯玉山也在此摆了个棋摊,招待八方来客, 烧水沏茶一人班,遇到专访的棋客,侯老也热情应阵,待十一战区先锋官吕文贞到北平后, 此处摊贩全部被轰侯玉山被轰后跟他大哥在天桥卖故衣,暂维生计,虽然仍对棋事锲而不舍,但由于时局不靖,亦无所建树直到全国解放, 北京市文体事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象棋也赋予了新的生命,一九五二年首先由棋界人士张雄飞、孙经存等发起"抗美援朝义赛",在孔德学校隆重展开比赛结果张德魁、侯玉山分获冠亚军,以下名次是马宽、谢小然、窦国柱、张雄飞一九五一年秋, 侯玉山在棋友李义侠、张福的支持下成立了"月宫棋社",由于服务周到,设备上乘,棋客盈门除约棋界名手全海龙、杨长生坐镇外,还有京剧名家马富禄、马小禄光临下棋, 因而棋社气氛非常活跃嗣后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办侯老又在中山公园领衔搞棋类比赛,形式多样,深受群众欢迎同时和张庆敏到北京大学给师生讲棋一九五四年的上海,经济欣欣向荣, 棋风更是兴盛, 董文渊倡议约请广州杨官麟和北京侯玉山进行中国象棋十局公开表演赛,按当时情况而言, 这是一场南北棋手最高水平的较量这次比赛在大新公司演出八场,在青云阁演出两场,海报贴出后,门票很快被抢购一空前八局的比赛打成平手,但双方均有出色的表演,尤以侯的"叶底藏花"着法,深得沪上人士的赞许。
难怪"魔叔"暗下说话:"侯玉山的棋真难杀进去,如此和、和、和,真比输了还难受呀!"后两局侯一负一和,整个比赛侯仅失一局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八年, 侯玉山两次荣获北京市中国象棋赛冠军,一九五六年参加全国棋赛荣获第五名并得与担任副裁判长的彭述圣老先生晤面彭、侯师徒叙旧情,当时彭已届耄耋之年,但精神犹健同年侯还被贺龙元帅,陈毅元帅接见,地点在北京饭店,这次被接见的北京市名棋手是张德魁、谢小然、侯玉山、杨长生四人一九五七年侯玉山、王嘉良应广东体委之邀远征羊城,同杨官麟、陈松顺进行对抗赛,侯积分仅次于杨在返京途中,侯、 王应上海、 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邀请分别与当地名棋手进行公开表演赛由于侯、 王精湛的棋艺表演,各地棋手无不折服同年,侯又北上哈尔滨,与王嘉良的六局较量中,以一胜一负四和战平余如李中健、山昌益等均败在侯的手下,最后又到鞍钢等地访问,深受工人们的欢迎一九五八年谢小然、侯玉山被聘为北京市体委组织的"中国象棋训练班"教练几年来北京棋坛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人才,有的是弈林强将,有的是执教论棋可惜在"史无前例"的动乱中,摧垮棋训班,教练被批斗迫得谢、侯去看车我和棋友傅连生曾到先农坛内看望二老,他俩心情沉重,欲泪不能。
待冰融雪化后,在傅连生家为侯老举行"棋宴",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是一场别生面的象棋安慰赛一九五九年由宣武区工人俱乐部主办,在大栅栏二楼举行"中国象棋邀请赛"被邀请的名手有董齐亮、侯玉山、王启宏、杨长生、宋景岱、赵连城,据侯老说:"这次比赛是熔各路棋手于一炉,对局非常精采, 是一次高手水平的较量"一九六四年北京市举办三项棋类大赛,参赛者逾千人,由董齐亮、侯玉山担任总裁,裁判有陆兴、米国勋、李乃绵和笔者等侯老在全面执掌裁判工作右,安排井然有序,裁决果断正确, 在象棋裁判队伍中可称"将"才一九八二年侯玉山荣膺"象棋大师"后,对棋事活动和办班都是竭尽全力如对青年棋手张强(未获象棋大师以前)、马军(一九九三全国大学生棋赛季军)都进行多次,使他俩中残局功夫有明显进步另外笔者和侯老创办"弈友棋们校",侯老担任主讲, 对名棋手对局讲得精辟细致,使学员听得明白,学得扎实还和学员们做"一对十的车轮战"从无负局,显示了深厚功底侯老在一九八五年以后,总想把自己一生棋艺精华编辑成集,虽经有关方面和棋友们相助,终因早年对局纪录已散失,找到的少得可怜,只得打消原意 这是侯老生前未能如愿的一大憾事古今高手【彭述圣】( 1872—1969)象棋名手。
甘肃兰州人自幼钻研象棋,后享名西北棋坛数十年,当地有“彭高棋”之称1931 年弈游华北,与名手张德魁、那健亭等交手,均占上风棋艺以稳健细腻见长,擅长用马,尤精于让子棋曾任1956 年(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副裁判长林弈仙】( 1879-1969) 象棋名手原名艮贵,浙江永嘉人幼年从父学弈,六岁代父应战,每能挫败来访一般棋手十二岁曾与当地高手陈笙作公开赛,以三胜一平告捷,从此称雄于温州十五岁后挟技弈游福建及浙江各地,鲜逢敌手1915 年至上海击败强手李志英,后又与扬州三杰及华东诸名手交锋,亦胜多负少 棋艺精于全局, 并擅于各种有名的江湖排局以及斗炮法、盘头马等布阵又因善用中炮,常先发制人,攻势凌厉,故有“无敌中炮”之誉 1930 年与周德裕代表华东去香港,参加“华东、华南埠际大赛”,与代表华南的李庆全、冯敬如大战十六局,两队平分秋色,皆获冠军建国后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并1956年(第一届)与1957 年(第二届) ,两次任全国象棋锦标赛副裁判长谢侠逊】( 1887-1987 ) 象棋名手浙江平阳人,迁居上海自小精通棋艺,擅长车轮战与闭目盲棋,常作公开表演下子神速,着法稳健有力曾在上海《时事新报》等报刊上刊载棋局,并搜集古今棋谱,悉心校订。
多次组织具有较大规模的埠际性比赛,对发扬棋艺颇多贡献1935 上出访东南亚各地,为赈灾筹款作义赛,同年弈游香港、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