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1866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学史考试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史学史司马迁(公元前 145公元前 87 年后) ,字子长,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又称太 史公,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又称太史公记 ,他记载了上自中国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 年) ,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与司马光并称 “世界两司马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 史记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 130 篇,52 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主要 记诸侯之事,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实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

2、骚 ” ,史学“双壁”之一,前“四史”之首。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之首。原名 太史公记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 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 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 、 后汉书 、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

3、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 , 共 230 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 八十万字。班固(建武八年 32 年永元四年 92 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 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 ,当世重之,迁玄 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 ,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 、 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

4、记 、 汉书 、 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 ,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 220 年) ,共 196 年的史事。 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 ,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 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 、 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 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其次, 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 、 宦者传 、 文苑传 、 独行传 、 方术传 、 逸民传 、

5、 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 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 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 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 面。 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后汉书 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 五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范晔文笔较好,善

6、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另外,因为记载东汉史实的其他史书多数已不存在,所以, 后汉书的史料价值就 更为珍贵。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黄巾起义为东汉 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 中。 后汉书原来通行的注本,纪传部分是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注的,重点是解释文字,但也参考其他 东汉史书;对史实有所补正,为各志作注的是南朝梁刘昭,他的注侧重说明或补订史实。此外,清惠栋的后2汉书补注 、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这两家注,也颇受人们重视。 范晔(公元 398

7、 年公元 445 年) ,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 年) ,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开始撰写 后汉书 ,至元嘉二十二年(445 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 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 魏书 三十卷, 蜀书十五卷, 吴书二十

8、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记孙权称吴主传 ,均只有传, 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 (司马迁) 、 汉书 (班固) 、 后汉 书 (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 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三国志取材精审, 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的 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

9、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陈寿(233297) ,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 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 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 年, 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另有宋朝和明朝也有人叫此名。刘知几,(661-721)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史学家。永隆年间(680 年)以弱冠举进士,历任着 作佐郎、中书舍人、着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馀年。景龙二年(708

10、 年)辞去史职,从事私人修史 工作。开元九年,六十岁时因营救长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不久去世。有史通 传世,对中国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评,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着。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 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 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707)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 录 。玄宗先天元年(712)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 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

11、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 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 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 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由于 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 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的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史通内篇之开卷,即以 六家 、 二体两篇,根据唐代以前史学的体裁,对我国古代史学的源流 进行了总结。首先,它将古代史学分叙六家,即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

12、家;总 归二体,即纪传体和编年体。然后,对六家、二体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述。刘氏认为,“丘明传春 秋 ,子长著史记 ,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 逾此?“但是,在论及纪传体时,却盛誉 汉书 ,并且以为 “尚书等四家,其体久废,所可祖述者, 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则颠倒纪传体的源流。这是刘知几推崇断代的纪传史的缘故。同时,在 史官建置 、 辨职 、 忤时诸篇中,刘氏论述了历代史官建置的沿革,史官的职责,以及唐代官修史 书的弊端。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3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

13、(前990)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 。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是中国最早的 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 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 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 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 ,汉代改称 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 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

14、 ,迄于 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 春秋的纲目,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 左传的作者,司马 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 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 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 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 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

15、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诗经共收录诗歌 305 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民歌,叫“十五国风” ,有 160 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 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 、 “小雅” ,有诗 105 篇,其中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 “周颂”31 篇、 “鲁颂”4 篇、 “商颂”5 篇,共 40 篇。是 “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 合称“六义” 。 诗经共收集了 311 篇诗歌,其中 6 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 篇(既 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先秦称为 诗 ,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 ,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 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 只剩下诗歌了。起居注在中国,传说最早的起居注是汉朝汉武帝时的禁中起居注 。其后,在汉明帝时,也有 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