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0685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盐南北湖风景区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南北湖风景区导游词海盐概况海盐县,濒临杭州湾北岸,总面积507.3 平方公里,总人口有38 万,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比较温和, 是典型的东南亚季风气候。县境内河渠纵横,河港总长为1860.7 公里,海岸线全长54.48 公里,是浙北海岸线最长的县,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之称。海盐的地名,则是出自“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古时的海盐是以产盐而闻名,与江苏的盐城为我国古时候主要两大产盐之地,可后来由于海岸线的改变,在1953 年全线停产,可是却留下了“八团”“ 北团”的地名, 团是烧制盐的单位,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烧制盐的场所。海盐历史悠久,在公元前222

2、年,秦王赢政时期就建制了。同时远在七千年前的嘉兴马家浜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良诸文化,这几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并存于海盐县境内。而历代又文人荟萃:晋代文学家干宝、唐代将人顾况、元代戏曲家杨梓、近代出版家张元济、漫画家有“三毛之父”之称的张乐平、当代作家黄源,余华等等。南北湖南北湖风景区是一块有待于各企业投资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那么她究竟有哪些特色呢?我想这是我们每位初来乍到的游客首先想了解的。现在我先来介绍一下南北湖景区的概况, 南北湖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嘉兴市海盐县境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海盐县的澉浦镇,这是个有着近1300 年历史的古镇,我国的第一部镇志澉水志 就出自这里。 这里距上海杭州

3、苏州嘉兴等大中城市的车程都在两个小时之内, 杭州湾大桥通车后, 宁波过来也只要一个小时就够了,交通位置还是比较优越的。南北湖景区在 1985 年就被评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它是全国首批,也是嘉兴市首家国家AAA 级景区。 2006 年争创了国家 AAAA 级景区,于 2007年 2 月份通过验收。 这里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因为景区内西北部山多, 能挡住冬季寒流的侵袭, 东南部临海, 夏天有海风调节气温, 所以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3 摄氏度。景区总面积45 平方公里。面前两片宽阔的湖面就是南北湖,湖中有堤, 将湖分为南湖和北湖, 现在靠近我们的是北湖。南北湖的面

4、积有1800 亩,其中南湖为 1000 亩,北湖为 8002 亩。水的平均深度在 1.5 米左右,蓄水量 200 多万立方米, 湖水来自周围山上的72 条泉瀑溪涧。南北湖和西湖一样,同属于泻湖,从地理学的角度讲:涨潮时能与海平面相连的湖泊属于泻湖。南北湖最早是一个海湾, 后来,海水冲积泥沙将海口封闭而成田地。 当时四周山林茂密, 山泉汇流而下, 逐渐将田地冲积成水洼,到孙吴时代已经形成了湖泊。南北湖形成以后, 曾被叫做“永安湖”、 “澉水湖”等。南北湖风景区有两大特色,一是它是全国唯一融山、海、湖于一体的风景区,之因为这一点,已经被载入了吉尼斯记录,不仅独步江南,而且是绝无仅有的,第二大特色是

5、:南北湖景区以其闲雅和野趣, 保留了江南一片真山水。 许多人爱把西湖比作浓妆艳抹的窈窕淑女,那么南北湖就是一位未施粉黛的纯真村姑。南北湖景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山为屏风海为镜,湖光秀色自天成” 。橘子是南北湖第一大特产, 被称为是浙北的橘乡, 所产橘子占到嘉兴地区的80%以上,而且产橘历史悠久,已经有700 多年的历史了,景区内橘子品种最好的数黄沙坞的橘子,味甜汁鲜。南北湖特产丰富。除了橘子,满山的“猫头笋”鲜嫩肥厚,而且一年四季都有笋,春有春笋,夏秋两季有边笋,冬天有冬笋。站在中湖堤上,左边是南湖,右边是北湖,这条长堤叫做张公堤,是宋朝时一位姓张的海盐县令为方便湖两边的村民来往而筑的,全长约

6、500 米。另外它还叫鲍公堤, 因为在清朝乾隆年间, 海盐县令鲍鸣凤带领一方群众在南北湖疏浚淤泥时,用淤泥将长堤重新修筑拓宽,受到一方群众称赞,因此而得名。这里也是著名的南北湖八景之一“湖塘烟雨” 。堤上共有两亭两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朱栏飞檐的凉亭,取名“馨谷亭” 。亭柱上镌刻的对联是:扶弱抗豪赢得揶揄传众口;无财仗义只将公益作生涯。此亭是为纪念当地居民朱馨谷而建,朱馨谷是南北湖孙湾村一个平民百姓。他执仗正义,好打不平,一生为乡里做了许多好事,成为当地一个传奇人物。朱馨谷还热心于公益事业, 经常外出募捐, 把募集来的钱用于公益事业, 并张榜公布收支帐目。 1935 年 5 月,朱馨谷去上海

7、募捐时,不幸在老北门附近被洋人汽车撞死。家乡父老为了纪念这个普通平民不平凡的一生,把他生前募捐建造的蔡家山凉亭,命名为“馨谷亭”。现在我们走上的是一座小拱桥,没有台阶,坡度较陡,这是小宛桥,为纪念我国明末清初一代名妓董小宛而建的。相传董小宛老家在海盐通元镇, 只因父亲过早去逝,家境贫穷,小宛才卖身为妓,流落南京,后成南京秦淮一带名妓。后迁居苏州,与柳如是、李香君、顾横波合称明末四大名妓。在崇祯十五年,董小宛成为冒襄的小妾。 明朝覆灭后, 董小宛随冒襄避难来到南北湖,因受饥寒惊惧的折磨,董小宛终于病倒了。 而她的丈夫此时竟产生出仕南明政权,离她而去的3 念头。在这种情况下, 董小宛面对迷人的景色

8、, 盛开的鲜花, 想到自己卖唱为生,纵有倾国倾城的姿容,也不过像眼前盛开的鲜花一样,很快就会败落。于是,她以葬花于南北湖畔来设喻:扫落花,埋香冢,泣残红。董小宛葬花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冒襄, 使他打消了出仕的念头, 而且更加倍爱董小宛。 从而为南北湖增添了一层浪漫色彩。 从此,世人就把董小宛葬花之举传为美谈。说到这儿我想插一句,大家知道红楼梦中一曲“黛玉葬花” ,令无数痴男怨女泪洒衣襟,但那些毕竟是文学构想,而一代名妓董小宛葬花,却是事实的玉台佳话。沿着这座木桥至白鹭洲, 这座长长的木桥很是特别, 它把白鹭洲和中湖塘相连接,是在 2002 年时投资约 33 万而新建的,前后化了三个多月,在当年南

9、北湖旅游节到来之前的4 月 20 日正式通行。为什么叫“白鹭洲”呢?因为每当夏尽秋来的时候,就有成群结队的白鹭在岛上盘旋,构成了南北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而得名为“白鹭洲” 。白鹭洲的总面积是 12 亩,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湖中小岛,它如明珠上的翡翠,又似仙池中的睡莲。岛上树木葱郁,曲径通幽。船坊码头,石拱小桥,草亭茶楼,相映成趣。登上小岛,首先看到的一个带状的内湖,它有个美丽的名字是“月露池” ,意思是明月泻下的一泓仙水。 这样形成了湖中是岛, 而岛中又有湖泊, 引得游客们把它亲切地称为“小三潭印月”。通过悠长的走廊, 看到一块石碑, 石碑上由上海同济大学园林系教授陈从周所题的“澉湖秋月”四个大

10、字, 南北湖所在地方在澉浦, 所以又称“澉湖”。每当秋高气爽,岛上凉风习习,竹影摇曳。花木扶疏,蔽阴遮天。红叶流丹,紫藤蔓蔓。野草异花,争奇斗艳。尤在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暮霭轻笼。月光如水,碎银涟漪。举杯赏月,把酒临风,犹似人间仙境。 所以历代文人雅士如许相卿、 黄宗曦、查慎行等曾纷纷专程前来赏游, 并留下不少佳话与诗章, 明代诗人徐泰来此赏月后,曾作诗赞叹:“澉湖湖上桂花秋,海月当年满画楼。仿佛钱塘六桥夜,至今人小说杭州” 。现在“白鹭洲”已成为婚庆摄影中心,所以又有“浪漫岛”之称。出白鹭洲沿中湖塘往东走,这座桥叫“永安桥”,以前南北湖也叫永安湖,此桥就因此而得名。 来到湖堤的东首, 身边这

11、座四角飞檐、 红柱黄瓦的凉亭, 叫“明星亭”。亭影倒映在清清的湖水中,好像是一位娇美的明星在湖边婷婷玉立。“明星亭”的亭柱上刻着一副篆体字对联:“看此湖美不胜收,也好比得昔西子,忆先人诗曾有话,本来说是小杭州”。为什么取名“明星亭”?这要从1932 年讲起,那年秋天,上海明星影片公司选定南北湖西海盐区为影片 盐潮的外景拍摄地。 影片由三十年代最红的女演员胡蝶主演, 主要反映盐民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反抗精神。剧本由著名现代剧作4 家阿英(钱杏树)、郑伯奇编写。摄制组在南北湖两个多月的拍摄中,澉浦文人吴侠虎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影片顺利拍成后, 明星公司要付给吴侠虎酬金,被婉言谢绝了,吴侠虎建议筑亭留

12、念。于是明星公司就在湖堤的东端造了这座“明星亭”,亭内挂有书画家陈小蝶写的板联: “美人春睡起两股艳色,二月桃花三月柳;西子捧心来一样风光, 南湖烟雨北湖晴” 。现在看到的对联是板联遗失后,由吴侠虎的父亲吴元亮撰写的。【谈仙石城】 位于谈仙岭上,步行而上大约需要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现在我们走的这条林荫大道, 曾是海盐通往海宁、 杭州的古驿道, 也是海盐与海宁的分界岭, 两侧流水潺潺, 树木郁郁葱葱, 林中鸟语花香, 空气沁人心脾。往正前方看, 左边就是南木山, 右手边的那座山就是北木山,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城所在这个小山头叫谈仙岭,谈仙岭位于南木山和北木山的交界处,过了这岭就是海宁地界了

13、,因此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明嘉靖年间, 倭寇又骚扰东南沿海, 戚继光的部队曾经在谈仙岭设防抗击倭寇,民间流传着“戚继光借潮歼倭寇”的故事,说一个冬天的傍晚,戚继光正在谈仙岭驿站察看地形, 山下传来消息, 说十几艘倭寇船已停靠在海边,六百多名倭寇上岸在塘前村抢劫, 戚继光立刻下山, 带着身边仅有的五十个士兵奔向海边,巧妙地利用海潮涨落的规律,歼灭了六百多个侵略者。 戚家军在谈仙岭驻守,使倭寇骚扰东南沿海160 年中,始终未能攻破澉浦镇。可见这谈仙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这艰苦卓绝的抗倭战斗中,涌现出一位威震敌海的名将海宁卫指挥徐行健。 他是安徽合肥人,明嘉靖32 年(155

14、3 年)统兵驻守澉浦镇,他在这一带浴血奋战, 严肃军纪,每临阵必写姓名于衣上, 以死自誓,屡战屡捷,杀敌数百。明嘉靖35 年,沿海一带兵力空虚,倭寇趁机围攻乍浦,徐行健率兵前往解围, 倭寇突然放弃乍浦, 全力对付徐行健部队, 终因寡不敌众,徐行健受伤十多处,血流战袍,战死沙场,人们敬仰这位“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为了纪念他,就在他曾带兵驻守的谈仙岭,建造雕像供大家瞻仰。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忠羲也曾经率领军队驻扎谈仙岭进行抗清斗争。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抵御侵略,于道光24 年也就是 1844 年命当时巡抚刘韵珂,在此要隘处修筑了这一小石城。刚建成时,城内设有炮台两座,官厅五间,营房

15、十间,并派兵驻守。由于年深日久,石城逐渐坍毁,现在看到的是1989 年重建的,最近重新装修布局。这座石城南北长 72.4 米,东西宽 41.3 米,高 5.5 米,周长不到 1 公里,如此之小的石城,实为世上罕见。1932 年,我国现代散文学家阿英先生为拍摄电影盐潮,随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来南北湖谈仙岭时,看到这座小石城,非常惊讶,他说: “天下竟有如此之小的石城。 ”随后, 灵感一上来, 马上一个“天下第一小5 城”的雅号便在他的话下诞生了。 2000 年,被评为世界“吉尼斯之最”我国最小的石城。石城建立在谈仙岭上, 故取名为谈仙石城。 那么谈仙岭又因何而得名呢?据说以前这里曾是谭峭炼丹成仙的地

16、方。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谭峭, 在他炼丹的山岭塑像供奉,并以他命名,随之谈仙岭之名也相应而来。那么谭峭何许人也?他和我们南北湖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进去一一解开这些不解之迷穿过城门,看到左边的这位身披铠甲, 腰佩宝剑,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士雕像,就是抗倭将领徐行健。现在踩的这个圆是阴阳八卦图,又称太极图, 八卦有两种: 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这里的造型是后一种,它是道教的标志,大家都知道,道教是我国的本教, 也就是说, 这个地方不仅是我国反侵略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示道教文化之地。那么谈仙岭和道教究竟有何渊源呢?这还得从谭峭说起, 当年谭峭在此炼丹时, 完成了倾其毕生心血的 化书 。化书共 6 卷,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化书的观点既反映道家教义,又符合儒家学说, 是道教界的一部权威著作。 由此可见, 谈仙岭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因而威名远扬。再说,谭峭当年在此修炼时,十分佑民,深受当地百姓的敬重。所以当他得道成仙后,周围的百姓就在此塑像供奉,以之纪念。【谭仙殿】 现在进入的大殿叫谭仙殿,也是这里的主殿,供奉的是谭仙神。谭仙,真名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