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70665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高2016级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重庆南开中学高重庆南开中学高 20162016 级高二级高二( (下下)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卷)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第 I I 卷阅读题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西方现代的政治法律理论中,社会契约理论和功利主义是并列齐名的基础性学说,它们为整个西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观念提供了哲学基础。相比较而言,如果说社会契

2、约理论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功利主义政治学说则为法治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始终蕴含着这样一条现实主义的政治结论:每个人总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这可能造成社会的矛盾与混乱,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协调公私关系的机制就在于道德与立法。道德和立法是两种不同的机制,具有不同的社会协调功能。道德体现为对“善”的追求,它更多的是从正面来倡导该做什么;而法律体现为对“恶”的逃避,它主要从负面警告人们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有赖于公民的个人觉悟和自觉,但不该做什么则有赖于法律的惩戒。所以,一个治理良好的社会,至少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是维持一个社会基本秩序的手段。人性为恶,立法使

3、之为善,边沁所阐明的功利主义思想则是西方法治主义国家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众所周知,在政治理论中,对人性的估价历来不同,其中主要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之分。性善论者一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对人性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其思想当中应然的成分居多。- 2 -性恶论者多为现实主义者,他们对人性持悲观主义观点,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 “我不偷窃,这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但是除非有刑法的存在,这并不符合我的利益” 。无疑,性恶论与性善论在方法上各执一端,难分伯仲。但是,比较而言,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的却是更多的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更加行之有效的政治结论。因为,一种尽管是赤裸裸的、存有戒心的

4、,但却是真正的、富有约束力和制裁力的物质力量(惩戒)比基于性善说之上的任何道德劝告(劝诫)都更具有威力。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法治主义政治学。追功逐利的人性特点是他的理论分析的起点:强调立法和法治,实现法理型社会,成为他的理论合乎逻辑的终点。既然每个人行动的总则是“最大幸福主义” ,那么,国家完全有可能通过立法来因势利导,使人向善。良好的立法是良好社会的开端,法治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是扬善抑恶的前提和保障。这是边沁功利主义学说的现代意义之所在。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调节功能,但是道德说教不是一种强制行为。道德教化在社会生活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不能成为现实政治的行为准

5、则。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贤相良臣的确有,而且值得大力提倡。但是,现实的政治并不能建立在这种“善良意志”的基础之上。制度的完善,政体的合理及法律的严密和严格实施,胜过对“清官”和“明君”的厚望。与上述结论相联系,一切政治估价都要建立在最大的保险系数之上。依据这种现实主义的结论,任何缺乏限制的东西都具有任意性,最大的效率原则必须辅之以必要的保护措施。毫无疑问,这个原则用来对付公共权力的滥用同样适用。 (选自政治学十五讲)1下列关于“功利主义学说”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 分)A功利主义学说是西方现代政治法律理论中的一种基础性学说,它和社会契约理论为西- 3 -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观念提供了

6、哲学基础。B由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可以推导出一条现实主义的政治结论,即每个人总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最终可能造成社会的矛盾与混乱。C西方法治主义国家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边沁所阐明的功利主义思想,且法治也是其现代意义之所在。D持功利主义观点的人往往是人性的悲观主义者,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道德和立法是两种不同的协调公私关系的机制,前者重子正面倡导,后者重于负面警告。B性善论者往往是理想主义者,对人的本性持乐观的看法,如孟子便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C法治主义政治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性恶论,正因为人有追功逐利的本性,

7、所以需要法理型社会来压制人的本性。D惩戒富有约束力和制裁力,它比劝戒的威力更大,因此在性恶论基础上得出的政治结论,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为有效。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个治理良好的社会,至少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但仅仅依靠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公民的个人觉悟和自觉。B法律能使人避恶,也能使人向善,与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的观点不尽吻合。C倡导廉洁型社会,除了对官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完善制度和政体,使法律更严密并严格加以实施。D道德教化无法成为现实政治的行为准则,因此现实政治不能单纯的建立在对“清官”

8、和“明君”的期待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索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 ”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 ”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

9、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今当监- 4 -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 ”它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 ”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徒其语我来。 ”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

10、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C我

11、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秀才”为“优秀人才”之意,亦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功名也称作“秀才”一一不能混为一谈。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奏章, 出师表 陈情表都是这一类文体。此处指上表。C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伯爵之下,在子爵、男爵之上。南阳县侯以南阳县为封地。D高门大姓与其所在地的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

12、 “郡望” ,如韩愈出身的昌黎韩氏、杜牧出身的京兆杜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正伦身具才华,颇有名声。他在太宗继位前曾被荐举为秦王府幕僚,后来又得到魏征的赏识。 B杜正伦敢于劝谏,不顾安危。他在担任左史和中书侍郎的时候都因此受到唐太宗的称- 5 -赞和赏赐。C杜正伦思虑不周,祸从口出。他在劝谏太子时把与太宗的私下谈话说出,结果被贬为谷州刺史。D杜正伦心胸狭隘,公报私仇。他因城南诸杜拒绝他的要求,就破坏其风水,此后南杜渐渐没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2)太子数私小

13、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按旧俗是扫墓的节日。此诗是王安石在舒州通判任上到江宁 给父亲扫墓时所作。冶城:在江宁西。 8这首诗前两联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刻画出了在赤壁之战

14、前夕曹操踌躇满志的形象。 (2)杜甫阁夜中 “_,_”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表现了作 者对周边景象以及时局的感受。 (3)诗经氓中“_,_”两句通过比兴的手法来警醒女性不要沉迷于爱情中。乙选考题乙选考题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笔在答题卡上在所 选大题对应的题号后的括号中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发呆 李琦诗人邹静之是我的朋友。我们通电话,他告诉我,最近常坐在马路边上发呆

15、,看来来往往的人群。电话的那头,静之看不见我的微笑,却能懂得我的心领神会。我想象着,在北京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个额头宽阔的诗人坐在马路矛子上,正痴望蓍人群。没有人知道他是谁。那些过往的男女老少,未必有几个读过他的诗,却肯定有许多人看过他写的戏。他们作- 6 -为观众,曾经或正在被他笔下的人物,弄得牵肠挂肚。他们却不知道,这个优秀的诗人、著名的剧作家、北京城里最会写故事的人,这个眉头一皱,就让康熙皇帝在自己笔下东游西走的人,其实是多么寂寞。大才子,甚至中国第一编剧这样的关誉。对诗人邹静之来说,就如从身边吹过的轻风。此时,他怅然地坐在北京某一条马路边上,看滚滚红尘之中的人此来彼往。在一场好像正在进

16、行直播的人间情景长剧中,发呆的诗人,此时正扮演着他自己。发呆是一种特别有趣的事。除去弱智和痴呆者那种让人难过的呆头呆脑外,智者的发呆,犹如一棵大树倏然收住风中摇曳的声响,进入了对天地聆听的状态。这是茶叶沉入杯底的安宁。是在苍茫气韵的笼罩下,灵魂的飘然出巡,是风卷云舒前那一阵心神的聚拢和停顿。如果你留意,小孩子有时会呈现一种极为可爱的发呆状态。那呆萌的神情和自然流露的无邪与纯真,那像是没有来由却极为由衷、如花朵尽情绽放般的笑容,往往会让成人坚硬的眼神一瞬间变得柔软和疼惜。天使这样招人怜爱,因为生性无邪,举止自然,丝毫没有那种故意的装扮。穷人也常发呆。在黑龙江开往最北方向的一列火车上,坐在我对面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忽然发现已经坐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