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 5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0294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 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 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 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 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风风 湿湿 热热风湿热也称急性风湿热,是链球菌感染后的全身免疫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常反复发作,遗留下心脏瓣膜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发病年龄以 615 岁多见,性别无差异。(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前驱疾病为前驱疾病为 A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14 周后发病;但是链球菌感染如何导致风湿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风湿热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链球菌菌体成分与宿主心肌、心瓣膜、血管平滑肌、下丘脑、尾状核,关节等有交叉抗原,当链球菌感染时宿主一方面产生保护性免

2、疫反应,清除链球菌,另一方面由于链球菌抗原的分子模拟,也对那些与链球菌有交叉抗原的器官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器官损害。(二)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1.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亦可为隐匿性进程。(1)一般表现发热:约半数患儿在发病前 15 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呈急性起病,发热在 3840间,热型不规则,12 周后转为低热;隐匿起病者仅有低热或无发热。其他表现:精神不振、疲倦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关节痛和腹痛等。个别病例可发生胸膜炎和肺炎。(2)心脏炎:首发病例中 40%50%累及心脏,是风湿热惟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多于发病 12 周内即出现症状。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多见,亦可发生全

3、心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心率增快,心率与体温不成比例(体温升高 1,心率增加 1015次分),入睡后心率仍增快,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音减弱,可闻及奔马律,心尖区可听到轻度收缩期杂音,ECG 示 I 度房室传导阻滞、ST 段下移及 T 波平坦或倒置,或有心律失常。2) 心内膜炎:以二尖瓣受累最常见,主动脉瓣次之心内膜炎:以二尖瓣受累最常见,主动脉瓣次之。心尖部可闻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所引起的 23 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腋下传导,以及二尖瓣相对狭窄所引起的舒张中期杂音;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时胸骨左缘第 3 肋音可闻及叹

4、气样舒张期杂音。由于早期病变为急性炎症所致,杂音可以消失,反复发作 6 个月至 2 年后形成永久性瓣膜病变时,则杂音为持续性。3)心包炎:患儿可有心前区疼痛,积液量少时临床上难以发现,有时心底部听到心包摩擦音;积液量多时,心音遥远,有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包压塞的表现;ECG 示低电压,广泛 ST 段抬高,以后 ST 段下降和 T 波平坦或倒置。X 线检查心搏减弱或消失,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卧位则心腰部增宽,立位时阴影又复变窄。发生心包炎者,一般都患有全心炎。(3)关节炎:见于 50%60%患儿,典型者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为主。局部红、肿、热、痛,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

5、,活动受限。每个受累关节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愈后不留关节畸形,但此起彼伏,可延续 34 周。(4)舞蹈病:占风湿热总数的 3%10%,年长女孩多见,儿童多于成人,累及锥体外系,其特征为面部和四肢肌肉的不自主、无目的快速运动,如伸舌、歪嘴、皱眉、挤眼、耸肩、缩颈、语言障碍、书写困难、细微动作不协调,在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消失。病程呈自限性,3 个月左右,偶有持续 612 个月者。(5)皮肤症状:环形红斑:见于 2%5%患儿,位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屈侧,呈环形,受热时明显,环内皮肤正常,边缘呈匐行性轻微隆起,直径约 2.5cm 左右。可持续数周。皮下小结:见于 5%10%的风湿热患儿,常伴

6、发严重心脏炎,起病后数周才出现,经 24 周消失;小结呈圆形,质硬、无压痛、可活动、米粒至花生米大小,分布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以及枕部、前额头皮、脊柱脊突处。直径 0.11cm,硬而无压痛,与皮肤不粘连,24 周消失。2.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伴核左移,常有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2)急相反应蛋白: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CRP),a2球蛋白增高,黏蛋白增高等。(3)抗链球菌抗体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 O(ASO)升高,抗脱氧核糖核酸酶 B(anti-DNase B)升高,单独应用阳性率约 80%,二者合用阳性率达 90%以上。(4)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IgG、Ig

7、A 升高,C3升高。(5)ECG:可见 P-R 间期延长、度工型房室传导阻滞,ST-T 变化,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房室肥大等。(6)超声波检查:确诊心包积液和心内膜炎,并可判断房室肥大、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三)诊断标准1.Jones 诊断标准及其使用方法 包括 3 个部分:主要指标。次要指标。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在确定有链球菌感染的前提下,具有 2 项主要表现,或 1 项主要表现和 2 项次要表现时均需排除与风湿热类似的其他疾病后方能作出诊断(表 21-9)。在确定有链球菌感染的前提下,存在以下 3 项之一者亦应考虑风湿热:排除其他原因的舞蹈病。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隐匿性心脏炎。以往已确诊为

8、风湿热,存在一项主要表现,或有发热和关节痛,或急性期反应物质增高,提示风湿热复发。注: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者,关节痛不再作为次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心脏炎者,P-R 间期延长不再作为次要表现2.是否伴有心脏炎:这对于预后的估计和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3.风湿热活动性判断:风湿热持续活动表现为上述 5 个主要表现的持续存在,发热、苍白、乏力、脉搏增快等症状仍存在以及血沉增快,CRP 阳性、黏蛋白增高、进行性贫血和 P-R 间期延长等。(四)治疗1. 休息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 周,若无心脏受累,可逐渐恢复活动,2 周后达正常活动水平。心脏炎无心力衰竭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4 周后,逐渐于 4 周内恢

9、复正常活动。心脏炎伴心力衰竭患儿,应卧床休息 8 周,再经 6 周恢复至正常活动水平。心脏炎伴严重心力衰竭患儿则应绝对卧床休息 812 周,然后在 3 个月内逐渐增加活动量。2.清除链球菌感染:大剂量青霉素(480 万960 万 Ud)静脉滴注至少 23 周;肌注青霉素 80 万 U,每日二次,不少于 2 周。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其他有效抗生素如红霉素,剂量为每日 3050mgkg,分 4 次口服。3.抗风湿药物治疗:心脏炎时宜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心脏炎患儿可用阿司匹林。(1)阿司匹林:每日 80100mgkg,最大量3gd,分次口服,两周后逐渐减量,持续 48 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

10、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考虑停药或改用激素。最好能测定阿司匹林血浓度,使之维持在0.200.25gL 为宜。该药对控制全身症状和关节炎的效果尤为明显。(2)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每日用量 2mgkg,最大量60mgd,分次口服,24 周后减量,总疗程 812 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较阿司匹林强而迅速,用于阿司匹林不能控制的全身症状和有心脏损害者。极度严重的心脏炎伴心力衰竭时可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每次 10mg30mgkg,每日 1 次,视病情连用 23 天,多可控制心脏炎症,心力衰竭也随之缓解。用药期间应进低盐饮食,预防感染。4.对症治疗(1)凡发生心力衰竭者,均视

11、为风湿热活动伴严重心脏炎,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可慎重使用洋地黄制剂,宜用快速制剂,剂量偏小,不必洋地黄化,不宜维持给药,以防发生洋地黄中毒。并加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同时应用吸氧、利尿及低盐饮食,注意限制液体入量。(2)舞蹈病时可加用镇静剂,注意环境安静,并给予心理治疗。(3)关节肿痛时应予制动。(五)预防1.预防风湿热复发:应用长效青霉素 120 万 U 深部肌注,每月 1 次,青霉素过敏患儿可改用红霉素等其他抗生素口服,每月口服1 周,红霉素剂量 2040mg(kgd),分次服用;预防期限不得少于 5 年,有心脏炎者应延长至 10 年或至青春期后,最好持续至25 岁。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做终身药物预防。2.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患儿,当拔牙或行其他手术时,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例题:10 岁男孩,因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出现环行红斑,心率快出现奔马律,血沉增快,经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后。需继发性预防的方法是A.避免关节损伤B.忌海鲜C.减少体育运动D.长效青霉素肌注E.激素吸入维持答疑编号 5008430701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对患过风湿热的小儿应选长效青霉素进行继发性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