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0220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一新文化运动的第二个高峰期成为青岛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1922年青岛回复国人手中久受压抑的青岛文化日薄阴霾突破了以往德日殖民文化的 束缚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作为自己城市文化的助推力应合着新文化运动的第二波大潮 获得了长足发展。青岛与新文化运动接轨后的1929年诞生了青岛“新文化最先放光 第一支的火炬”那就是王统照、杜宇等主编的青潮月刊虽然只出版两期但作为青 岛新文化的滥觞成为青岛新文学开花结果的第一个园地这片不算丰腴的土地培养了 青岛第一批本土文学青年凝聚了青岛最早的作家队伍如杜宇、李同愈、姜宏等为青 岛的城市文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8971957现代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2、。字剑三山 东诸城人。1926年起在青岛倡导新文学创办青岛第一个文学月刊青潮以及避暑 录话周刊等主编过多种大型文学副刊。在青岛期间完成其代表作山雨、黄昏等 长篇小说。二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构筑青岛文化发展的平台1930年时 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的杨振声先生广邀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前来任教致力于提升 青岛的文化地位。30年代青岛大学教授包括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闻一多、梁实秋、 游国恩、沈从文、老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王淦昌、童第周、汤汉腾等。杨振声沈从文 1902-1988文学家。1931年秋至1932年9月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青期间著有小说 虎雏、泥涂、都市一妇人、慷慨之子、阿里小史、

3、月下小景以及传记从 文自传、记胡也频等。梁实秋1902-1987著名文学家。1930年至1934年任国立青岛 大学图书馆馆长兼英文系主任。开设戏剧入门、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和欧 洲文学评论等课程。王统照1897-1957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著名文学家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山 雨。1946年秋和1950年两度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并担任中文系主任主讲中国现代 文学史、现代小说等课程。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1930年8月至1932年秋任 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和中国文学系主任。老舍1899-1966著名作家。1934年夏至 1936

4、年夏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文学概论、小说作法和外国文学 等课程。在青岛完成了著名小说骆驼祥子。童第周字蔚孙浙江鄞县人中国胚胎学 和发育生物学家。生于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去世。曾任山东大学及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 研究。杨振声和赵太侔先生还以自己的师承和声望借用青岛宜人的气候风光等有利 条件定期邀请蔡元培、冯友兰、胡适、顾颉刚、竺可桢、秉农山生物学大师、潘光旦等 国内学术大师莅校讲学或作学术演讲以大师的博学精义浇灌学生求知的心田。养成 学术倡导交流打了破青岛青岛难通胡适语的神话使岛城学术文化如川流归海随全国

5、 学术文化大潮而波动极大地提升了岛城文化的视野。三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及其创 作实践造就了青岛文化的空前繁荣。30年代客居青岛的作家风格流派纷繁多样文学 佳作迭出产生了一批文学史上的颠峰作品。闻一多、梁实秋、陈梦家等新月派作家在 青岛大学从事教学与文学创作其代表性作品是闻一多新诗创作中的最后一首长诗- 奇迹。青岛文学的奠基人王统照则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的代表作山雨就是 在青岛完成。著名的京派作家老舍在青岛的几年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繁荣期其代表作 骆驼祥子和月牙儿等作品是现代文学史的名作。此外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沈从 文在青岛完成了边城和从文自传等作品“左联”作家萧红、萧军也在青岛完成了其成名作生死场

6、、八月的乡村。奇迹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桃花潭水 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蔷薇的香我不曾真心爱过文豹的矜严我要的婉娈也不是任何 白鸽所有的。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 可是这灵魂是真饿得慌我又不能让他缺着供养那么既便是糟糠你也得募化不是天知 道我不是甘心如此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我是等你不及等不及奇迹的来临我不敢让 灵魂缺着供养谁不知道一树蝉鸣一壶浊酒算得了什么纵提到烟峦曙壑或更璀璨的星 空也只是平凡最无所谓的平凡犯得着惊喜得没主意喊着最动人的名儿恨不得黄金铸 字给装在一支歌里我便等着不管等到多少轮回以后既然当初许下 心愿也不知道是在多少轮回以前我等我不抱怨只

7、静候着一个奇迹的来临。总不 能没有那一天让雷来劈我火山来烧全地狱翻起来扑我害怕吗你放心反正罡风吹 不熄灵魂的灯愿这蜕壳化成灰烬不碍事因为那那便是我的一刹那一刹那的永恒 一阵异香最神秘的肃静日月一切星球的旋动早被喝住时间也止步了最浑圆的和 平我听见阊阖的户枢然一响传来一片衣裙的窸窣那便是奇迹半启的金 扉中一个戴着圆光的你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 因他投笔从戎去武汉参加大革命了高中数学几乎没有学以至于高考数学得了个零分。 可是他的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得到了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师闻一多的赏识

8、。评分 极严的闻先生给这三句杂感打了高分并破格录取了他。“王度庐1909一1977本名王 藻祥字霄羽。北京人。满族。自学成才。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 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 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他的创作一直延续 到解放前夕。王度庐武侠小说16部。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 铁骑银瓶宝刀飞风雨双龙剑洛阳豪客新血滴子燕市侠伶春秋戟紫 凤镖绣带银镖紫电青霜金刚玉宝剑龙虎铁连环。王度庐1999年王度庐先 生的夫人李丹荃和电影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女主演杨紫琼合影。一九四九年王 度庐全家合影。铁骑银瓶上、中、

9、下简介清末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玉娇龙在旅店产 下一个男婴不料被同住的一位官太太偷换留下初生不久的女婴。玉娇龙发现后已晚 于是将这个女婴抚养成人起名春雪瓶。19年后玉娇龙入关寻子病于旅途得到少年武 士韩铁芳的照顾。最后玉娇龙终于知道了韩铁芳就是她的亲生儿子临死前嘱咐他去 寻找春雪瓶。几经波折春雪瓶与韩铁芳结为伉俪。此书情节有戏剧化效果展示出主 要人物在人生的绝境处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人性的升华。四国民教育的普及奠定了青 岛文化的社会基础。1922年后国民教育最先得到普及发展。随着私立青岛中学、胶澳 中学、市立中学、私立青岛大学等多所中高等学校的建立青岛市民的识字率上升以 文学青年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力量

10、则不断壮大。这一力量是青岛新文化发展的新生力 量各种文学团体和文学杂志作为文学青年的成长园地培养了众多新文化活跃分子由 此奠定青岛新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青岛新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成长 壮大。青岛文艺创刊号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版一九四七年五月十日发行。 以纯文艺创作、翻译、评论文字和木刻漫画作品为主要内容。在青岛创立青报总社印 刷厂印刷全国各大书局经销。创刊词、题词、编辑记等一应俱全。刊有山东省银行青岛分行和中国农民银行青岛分行的汇兑、存款广告。封三上印有投稿简章、广告价目 表。这一时期有国立山东大学建立的励志社、刁斗文学社铁路中学组织的“绿萍社” 礼贤中学组织的“晨鸡社”此外还有

11、文学爱好者组织的“涛社”、“菲醇社”、“荒浪社”等 文学社团在这里新文化萌芽成长壮大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其繁荣由 此可见一斑。1932年4月青岛大学进步学生秘密成立“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小组” 公开名称为“海鸥剧社”由党员王韬、俞启威组织并吸收进步学生参加上演了进 步话剧月亮上升和工厂夜景在青岛的进步青年中反响巨大促进青岛新文化运动 在青年学生中的普及与发展。五传媒业的兴起使得青岛大众文化得以普及。从收回 青岛到30年代后期青岛各类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当时青岛有青岛民报、 新青岛报、青岛晨报、光华日报等14家中文报纸有青潮月刊、励志、刁 斗、青年人、诗、菲醇、荒浪、刁斗、

12、励志等多种文艺杂志。报章杂志 的兴起为大众阅读消费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反过来也促进了文化信息在普通大众中的 普及和发展。从当时青岛仅有40多万人口来看1934年4月26日全市户口统计全市人 口44.5895人共87707户这些报纸应该是不少的累加起来报纸的总发行量大约有十几 万。从人均报纸占有量来说几乎是两人一份报纸。青岛时报创刊于1924年的中文日 报最初分别出版过“中英文日报”。1935年还曾在潍县发行了青岛时报“潍县版”。 平民白话报1925年8月创刊。当时青岛的报纸多是文言而这张报纸率先使用白话 文在市民中影响很大。后来该报曾更名为平民报30年代青岛的图书发行和出版业 也十分发达拥有世界书

13、局青岛分局、荒岛书店等中外文书店20余家书刊印刷厂20家 其中光华制版社拥有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凸版技术出版的画册、书刊照片清晰、印 刷精美、装订精良。出版社青岛.中华书局.实业山房出版时间1929-01-01荒岛书店 1932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学院的两名大学生孙乐文和张智忠创办卖新文学书刊。六城 市环境因素。独特的山海风情、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激发了文人墨客无尽的灵感和 想象空间而三面环海生物多样又为新兴海洋学科发育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蔡元培先生曾言以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即使如风流倜傥之梁实秋 也禁不住称赞青岛是“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后期又 是青岛

14、建设上的“黄金十年”那时的青岛不象“四战之地兵家必争”的济南远离战乱而 埠内国际关系的复杂又使统治者在权力控制、干涉媒体方面又不能不有所收敛。故 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青岛宛如世外桃源社会稳定、商业发达、生活舒适、言 论相对宽松自由再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汇集了一大批文人学者这大概也是30年代青 岛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吧。1933年3月为迎接在青岛召开的第17届华北运动会青岛 市耗资19万余元费时4个月建设了占地76000平方米的青岛市第一体育场。体育场的 设计者宋君复依照当年洛杉矶体育场的蓝图只是略为缩小了建筑规模。青岛第一体 育场从设施到容纳观众的人数15000人都居于前列而且青岛第一体育场

15、建筑形式别 具一格正大门三层楼的巍峨与四周的城墙式围墙如同一座古堡是当时体育场的经典 之作。第一家电影院福禄寿电影院1926年、山东大戏院现中国电影院建于1930年、华 乐大戏院现青岛工艺美术公司相继开张梅兰芳、周信芳、胡蝶、赵丹等名角都曾活跃 在青岛的演艺圈。这是1904年8月3日从青岛寄往德国的一张明信片上的影像照片的 注解为“青岛中国戏剧演员”。明星电影院1922年在安徽路上开办了一家明星电影院starcinema入夜之后房顶上star的霓虹灯很远就能看到。抗战胜利后明星电影院曾改 称青光电影院、青年电影院。1947年的青岛指南载“青光剧院位于安徽路南首离市 政府甚近南界海滨四周幽静风景

16、特佳。院内设备尚可以距市中心区稍远故观众以情 侣为多。剧罢归来踏月听潮亦别具风情。”当时观众座位席为650人。洪深是众所周知 的影剧艺术家.早在20年代由他改编的话剧少奶奶的扇子就在舞台上连演不衰后 来又多次搬上银幕.由洪深主持的上海戏剧协社是我国早期剧坛颇有影响的话剧团 体.由他编剧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故事影片.劫后桃花是我 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洪深根据自己家庭的亲身经历编写的一部电影文学剧本。该剧以 德、日侵占青岛和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一个寓居青岛的封建 官僚家庭兴衰没落的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在德、日统治下的青岛时局动荡变迁 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影片劫后桃花由张石川任导演著名影星胡蝶、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