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化使者——玳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0080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化使者——玳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点化使者——玳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化使者——玳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化使者——玳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化使者玳瑁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海龟中个体最小的一种。在分类上它属于龟鳖目,海龟科。其背甲呈卵形,背盾共13 片,成覆瓦状排列,所以又名十三鳞。通常所见的玳瑁个体其壳长仅60 厘米左右,重914 千克。现已知的最大玳瑁的壳长近1 米。玳瑁体色暗红或黑褐,杂有不规则的黄色线条云状斑。吻长而扁,呈颌钩状,故有鹰嘴海龟之称。四肢为桨状,尾短。玳瑁的食性很杂,海藻、鱼类及软体动物都在它们的食单之上。繁殖期到来时,玳瑁在沙滩上挖坑产卵。玳瑁喜欢在珊瑚礁附近生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我国以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的数量最多。玳瑁的盾壳为有名的工艺品原料,亦可入药。关于

2、玳瑁,宋代范成大所著的桂海虫鱼志中这样记载:“玳瑁形似龟鼋辈,背有甲十三片,黑白斑文相错,鳞差以成一背。其边裙阑阙啮如锯齿。无足而有四鬣,前两鬣长,状如楫;后两鬣极短,其上皆有鳞甲。以四鬣棹水而行。海人养以盐水,饲以小鱼。”玳瑁古称瑇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功解毒,毒物之所冒嫉者,故名。 ” 从唐代开始, 人们就相信玳瑁甲能解毒。刘殉在岭表录异记载:“玳瑁形状似龟,惟腹背甲有红点。本草云玳瑁解毒, 广南卢亭获活玳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王令取背甲小者两片,带于左臂上以辟毒,或云玳瑁若生, 带之有验。 凡饮馔中有蛊毒,玳瑁甲即自摇动。若死, 无此验。”广南为古府名,相当于今云南广南、

3、富宁县等地;连帅是周代王畿千里以外的行政区划名。这段的意思是说,广南海岛夷人获得一只活玳瑁,把它献给连帅嗣薛王。薛王命令剥下背甲,取两片戴在左臂上,用来验毒。如果食物中有毒,玳瑁甲就会自己摇动。当然,必须在玳瑁活着时取下其甲才有此功效。明代从玳瑁身上取甲的方法极为残酷。海槎余录中这样记载:“玳瑁产于海洋深处,其大者不可得,小者时时有之。其地新官到任,渔人必携一二来献,皆小者耳。此物状如龟鳖,背负十二叶, 有文藻, 即玳瑁也。 取用时必倒悬其身,用器盛滚醋泼下, 逐片应手而下。 ”南方异物志中说玳瑁“背上有鳞,大如扇,取下乃见其文,煮柔作器,治以鲛鱼皮,莹以枯木叶即光辉矣” 。在古代, 玳瑁被视

4、为祥瑞、幸福之物, 是传世之宝, 素有海金之称。逸周书 王会解中记载,商汤时南海诸候就进贡玳瑁。汉代淮南子泰族训中说:“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 后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 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瑇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 后汉书王符传中写道:“犀象珠玉,虎魄瑇瑁。”宋代称玳瑁为“斑希” 、 “点化使者” 。毛胜所著的水族加恩簿中记载:“斑希裁簪制器,不在金银珠玉之下 , 宜授点化使者。”玳瑁甲硬而纤维少,脆性大,有光泽,用玳瑁制成的工艺饰品光彩夺目,晶莹剔透,色彩经久不退。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时有一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唐代女皇武则天喜欢用玳瑁制成的梳

5、子、扇子、发夹及琴板等。明清时代的一副玳瑁眼镜架,现估价竟达10 万元。玳瑁亦能入药,其解毒清热之功等同于犀角。本草纲目中说: “瑇瑁色赤,入心,故所主者,心气惊热、伤寒狂乱、痘肿,皆少阴血分之病也。”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玳瑁工艺制品确有降血压、疏经络、镇惊厥、平心气之功效,对协调平衡人体循环系统有显著疗效。晋代文学家潘尼在玳瑁碗赋中对玳瑁进行了极为生动的描述,丝毫不吝赞美之辞:“有瑇瑁之奇宝,亦同于介虫。下法川以矩夷,上拟干而规隆。或步趾于清源,或掉尾于泥中。随阴阳以潜跃, 与龟龙乎齐风。 包神藏智, 备体兼才, 高下斯处, 水陆皆能, 文若漪波,背负蓬莱。 尔乃遐夷效珍越裳贡职,横海万里, 逾岭千亿, 挺璞荒峦, 摛藻辰极, 光耀炫晃,昭烂熻赩。嘉斯宝之兼美,料众珍而靡对。文不烦于错镂,采不假乎藻缋。岂翡翠之足俪,胡犀象之能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