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9921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计算机学院2005 年 10 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20102006-2010 年专业建设规划年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基本情况一、专业基本情况1、专业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专业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烟台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又一定影响的重点综合性大学。针对学校这一发展目标定位和自身条件,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十一五”末,达到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水平,实现本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突破和博士点申报的准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校

2、级重点学科专业,其特点和优势在于专业建设历史长、师资力量强、学术群体年轻,充满活力。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 10 多位博士后、博士,为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 IT 领域的主导专业之一,当前发展势头猛,人才市场需求大,全国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都十分重视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以培养适应 21 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经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心理、身体和业务能力等综

3、合素质的专业人才。针对专业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本专业的发展总原则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为辅,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纲,长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充分体现出为山东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策略,脚踏实地地向既定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进。山东经济发展迅猛,而作为经济龙头地区的胶东半岛,更是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也为本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2、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最早建设的专业之一,专业建设历史长、教学基础厚实、梯队建设合

4、理。目前本专业已建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硕士点,已覆盖一级学科 66.6%学科专业点。多年来,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上,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措施为保证,以需求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的基本建设原则,通过加强专业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优势专业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在本科生培养目标上,坚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1)计算机理论基础教育与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2)英语基础与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在计算机应用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基于 Internet 或 Intra

5、net 网络数据库开发、软件环境开发、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的培养,是本专业的强项与特色。 到“十五”末,本专业已培养 17 届本、专科毕业生,多年来,本专业一直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本着宽专业、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本专业毕业生每年在人才市场上都供不应求。另外,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本专业先后有 90 多名同学分别考取了清华、浙大、东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和中科院有关研究所的硕士生,从各校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学生都表现出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很多已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

6、与中坚力量。近年来,本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高,学生 2001 年、2002 年、2004 年、2005 年先后参加山东省“挑战杯”创新能力比赛、 “电子设计”比赛和省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都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另外还有多名学生获省级优秀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班级的称号。本学科专业点 2000 年 4 月至 2005 年 3 月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情况:数据结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陈守孔(1)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任满杰 (1)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PASCAL 语言程序设计陈守孔(2)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能

7、力比赛张仁旭一等奖,2001 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能力比赛谭智勇一等奖,2002 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能力比赛张昌林二等奖,2004 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能力比赛张 超二等奖,2004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本专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及省教育厅基金等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发表了数百篇高层次的学术论文,三大检索论文 60 余篇。目前正主持或参与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 2005 年本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硕士点申

8、报中,本专业综合评价总分在全省同专业中名列第一。目前,本学科专业为校 “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应用世行贷款,及时扩大实验设备规模,改进科研工作条件。目前本专业研究设备基本齐备,固定资产总值约 575 万元,不仅满足了教学需求,而且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必要条件。本专业基础实验室1999 年被评为省级一类实验室,目前以本专业实验室为主体之一组建的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为本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二、专业建设目标二、专业建设目标1、专业定位、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本专业作为校“十一五”重点建设

9、专业和计算机学院的重点优势专业,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十一五十一五”末,达到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水平,实现本专业一级学科硕士末,达到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水平,实现本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突破和博士点申报的准备。点的突破和博士点申报的准备。 本专业方向:本科教学与培养上,以计算机软件方向(算法设计与分析、并行计算、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计算机控制方向(信号处理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通信原理概论、密码学、网络信息安全)以及数据库方向(WEB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技术)为主要培养方向。在专业研究与硕士点发展上,以分布式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智能信

10、息处理、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网络数据库等为重点研究方向。专业建设与发展总目标为:重点抓好本科教育、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努力培养质量,为山东省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专业建设特色:以课程体系的改革,来带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体现出:减少课堂教学的总学时数,加强数学基础和学科基础、坚持重点基础能力训练四年不断线。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设立创新实验基地和科技竞赛激励机制,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特色。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

11、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培养出更多的“厚基础、宽专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业、强能力、高素质”并且适合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这种归宿和责任,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长抓不懈。3、专业发展规模专业发展规模本专业现有学生人数为 820 人,2006 年拟招生 200 人(本、专科) ,2006 年秋季学期计划在校学生数为 800 人左右。4、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一)课程建设目标(1)以本专业考研所需的专业技术基

12、础课、专业技术课、 “量大面广”的技术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龙头,在发挥现有 2 门省级精品课程和 5 门校级优秀课程示范作用的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再建成一批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这些重点待建设的课程为:1 操作系统2 模拟电子技术3 数字逻辑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6 微型计算机技术7 计算机网络技术8 自动控制原理其中 34 门课程争取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12 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2) 要加强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教材建设。要通过主编、参编等形式使得我院的教材建设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编写 5 部以上教材,争取有 12 部教材能选入

13、省重点教材。(3) 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课程体系建设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综合考虑。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始终要将“教师学生”成为教学建设的主体。五年内,在一些优秀课程建设中首先要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争取有 70%的课程能运用初步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实践”环节,善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进入主动型学习,稳步推进“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4) 加强组织措施、提供建设资金保障。以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以院级优秀课程为基础,对在院内对相近课程实行课程群(

14、组)机制,每一个课程群中有一名教师担任责任(首席)教师。责任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群的课程建设,至少有一门课程能进入院级以上的优秀课程建设。对于进入院级优秀课程计划的课程,在院级经费(含发展经费)中设立专款用以院级优秀课程建设;对于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给予一定比例配套和奖励。(二)队伍建设目标从现状和发展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化,年轻化,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从整体来看,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任课教学资源丰厚。另外,从近年师资补充来源看,重点院校多、院校分布广、学科交叉互补性强,显现本专业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充实的后备师资力量。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获得省科

15、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 1 项,发表核心专业期刊论文 400 余篇,其中被 SCI、EI、ISTP 收录 60 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 20 余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至 2010 年,力争教授达 1416 人,教师学历 95%以上达到硕士及以上,其中博士学历人数达达到教师总数的 3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受聘人数拟达 50%以上。(三)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目标(三)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目标1、基础实验中心资源调整重新配置原来的实验资源存在的重复性和类同性,合理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好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资源,提供较好的基础

16、课实验教学环境和科研环境。2、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好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完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三个实验室的实验课内容,规范各类实验教学文档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3、实验课程建设根据现有的实验教材及实验教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修编实验教材 10 部。4、队伍建设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本专业现有实验人员 8 名,在 5 年内实验人员争取增至 1012 名左右。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本实验室计划设实验人员 35 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 2 名。5、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东方电子集团等多处实习基地,各基地都有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十一五”期间,计划进一步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充实实习内容,采用共建共管的形式,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每年报考研究生的比率有明显增加,计划前 2 年每年能递增 5%,在 5 年内使得报考研究生比率能提高到应届毕业生 30-40%;研究生录取率能达到 1520%。通过毕业生获得学位率、就业率、在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就业率来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