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69400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历史学考研大纲变化综述: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考研大纲变化综述:万变不离其宗2010 年 09 月 03 日 16:26 来源:万学教育 一、一、20112011 年考研历史学大纲变化综述年考研历史学大纲变化综述首先,2011 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整体上保持了与 2010 年的一致性,只是在文字上稍作改动,知识点做了重新的分类,并不至于影响到考生的备考。其次,在题型和题目数量的设置上做了微调,将“简答题”改为“论述题”,题量也由四个变为三个,这就打破了以前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出一道大题的规律。2011 年考试题型有所变动,难度看起来加大了,但其实以往

2、的简答题虽然从字面来看只考查单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但大部分题还是要从横向与纵向去梳理,才能拿到高分。当然今年大纲题型的这一变化,还是体现了出题人的意图,那就是将这种对能力的考查确认下来,使考查目的更加明确。二、二、20112011 年考研历史学学科考试特点年考研历史学学科考试特点历史学专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它作为一门长线学科、一门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学科,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了。现在,历史实行统考方式进行考试就是出于保证历史学研究生质量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更多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这个考试。因为统

3、考后,试题难度明显比没统考之前难度降低。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跨专业考历史,应该也是历史的大势发展所趋。三、三、20112011 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特点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特点1、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2、考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

4、 30中国近现代史约 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 20世界近现代史约 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4、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名词解释 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史料分析题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120 分2011 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把原来的“问答题”改为“论述题”。题型的变化也促使分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 年以前的历史学专业基础试卷第四题包含 4 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计 120 分。2011 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

5、试卷第四题由于题型发生了变化,题目数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题目数量由原来的 4个小题变为 3 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计 120 分。那么,我们推测,三个论述题应该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命题者会加强历史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从而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中外历史的对比。5、试卷总题量4 道大题,总共 33 题四、四、20112011 年考研历史学考试范围变化年考研历史学考试范围变化2011 年大纲在考查范围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只是增加了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和共和国时期文化、教育与科技两个知识点。并删除了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以及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两章的知识点,属于大纲内的微调并不影响考生备考,大纲基本呈现稳定的趋势,这反映了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后,历史学考试的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考试难度和大纲范围适合对考生的选拔,也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意义。新的历史学考研大纲体现了历史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的基本要求,也能体现出对考生公平和规范的原则。有鉴于此,大纲的附录部分09、10 的真题就非常有参考价值,考生一方面要认真研读前几年的真题及海文专家对考题的解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附录部分的示例试题,根据这些内容来揣摩和把握 11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从而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