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风景区导游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69395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山风景区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铜山风景区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铜山风景区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铜山风景区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铜山风景区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山风景区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山风景区导游词(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泌阳县东部,北接伏牛余脉, 南衔桐柏山峦;西处南阳盆地,东临淮河平原。整个景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有铜山主景区、铜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云雾峰等四大景区110 多个景点。1994 年 5 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 年 8 月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古迹名胜,星罗棋布;万木竞秀,云蒸霞蔚!古有“华夏东武当”之称谓,今有“中原北戴河, 天中大森林”之美誉。 景区内外四通八达,服务设施一应齐全。是豫南一颗正在雕琢的璀璨明珠。铜山风景区以铜山主峰为代表,海拔632.6 米,之所以叫铜山是因为传

2、说该山产铜,又有汉代邓通在此曾冶铜铸钱故名。铜山风景区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 有“一天桥、二古庙、三宫殿、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主要景点84 处,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到铜山观光,主要是登山游览。登山的道路有两条:左侧的一条是传统道路,是历代人民顺着山势,从悬崖峭壁间开辟修造起来的,道路陡峭,而且峰回路转;右侧的一条是近年修建起来的,道路比较曲折而平缓。这一陡一缓,对我们的游览大有好处。既能便于大家寻幽探险饱览古迹名胜,焕发勇于攀登精神;又能使大家缓解紧张劳累,从容观赏景点,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站在山门,可以望见铜山的雄伟:那

3、绿树葱茏的山麓,那峰峦叠翠的山体,那挺拔擎天的主峰,那云雾缭绕的山谷一幅巨大的壮美画面展现在面前,使你不由得增强了挺进铜山的游兴和攀登顶峰的力量。智慧泉荷香泉路左侧两口泉眼 , 名叫智慧泉、荷香泉。据当地人说,汉朝王莽篡位以后, 刘家天下一片混乱。 这时,刘秀带家兵起义,讨伐王莽新政,王莽也带兵到处追杀刘秀。一天傍晚,刘秀一队人马口渴难耐,无法寻找水源,又急于上山。突然刘秀的宝马一个凌空,急速而下,前后两蹄踏出两口泉眼,泉水喷涌而出,似天降甘露前蹄踏出的泉眼如荷花状,后人称为荷香泉。据传好多年以来,这里能够自然长出荷花来,其花比别处的花都香。后脚踏出的泉眼被当地人誉为智慧泉,以此纪念宝马的灵性

4、。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无污染,清甜可口,传说喝了此水可清心明目,提神健脑,延年益寿,医治百病。至今这里一直是铜山景区工作人员生活饮水之源。前面的景点叫 “夹道槐林” 。路两旁是密集的槐林。 夏天,浓绿成荫,形成绿色走廊, 是乘凉的好地方。 特别是到了春天,槐林绿意萌动,嫩绿鹅黄,一场小雨过后,一簇簇白花挂满枝头。晨光熹微中,空气乍凉,槐花的芳香几乎将人熏醉。闻扑鼻花香,观蜜蜂采蜜,听鸟声鸣啭,真是一派诗情画意!从这里向左前方观望, 隐约之处可见一巨石耸立,中间有一裂缝,如刀劈一般,它就叫“刀劈石”,又名“夹子石”、“刘秀石”。这是我们见到铜山的第一处象形石。铜山象形石众多,群山之上怪石嶙峋,

5、 酷似猴、 熊、蛇、蛙等几十种动物,鬼斧神工,令人遐思!因此铜山被誉为“天然石雕动物园”。接着上面的故事讲起,话说刘秀一队人马仓促喝了水后,继续登山,人困马乏,家兵们都已丢盔弃甲。王莽人马赶到这里,暮色中王莽看到精疲力尽的刘秀,举剑“唰”的一声,便将他从头到脚劈成了两半待王莽人马走远了,土地爷从树丛中喊刘秀出来,一看才知刚才王莽劈的竟是一块大石头。原来土地爷看出刘秀是光复之帝,便用石头变成了他的替身。“刀劈石”由此而来。刘秀称帝后, 传说在此山梁下为土地爷重修了庙宇,并敕封土地爷为“鸿德土地”,常年香火不断。八仙桥转过几个弯,我们便可到达八仙桥。 此桥之所以叫八仙桥,是因为七仙女之妹八仙女思恋

6、凡尘,不惜违犯天条, 受到惩处,而与当地青年深爱并终于成婚。后来为了纪念八仙女勇于追求真挚爱情的精神,在此修建了八仙庙。现仅存有庙址,在这里建的这座桥也因此得名 “八仙桥”。这里有首民谣说得好: “仙女桥上走一走,如意郎君就会有”。铜山云雾茶铜山特产之一铜山云雾茶。沏来汤色浓绿, 品来口感滑爽,回味悠长。常饮云雾茶具有清心明目,提神健脑,降低血压,去腻利尿,补肾健身的作用,热销省内外,被评为驻马店市的二级茶叶,是山中一宝,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河南只有信阳产茶的历史。神仙洞铜山风景区内天然石洞很多,有“灵异洞府”之称。神仙洞是由石灰岩受水蚀作用及地震塌陷而形成的溶洞,据传此洞因祖师爷的父母在此修炼成

7、仙而得名。滴水崖下元寺在登山之前, 能够亲临滴水崖下, 目睹大自然造化的岩洞石窟及其人文景观,定有无限的唏嘘遐思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铜山下元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距现在已有1800 多年,是泌阳境内最早的佛寺,东汉白马寺僧人曾到这里弘扬佛法。东汉时叫元通寺,元代改为下元寺。由于历代战乱匪祸,铜山除上元寺独存外,中元寺、下元寺均早已毁废。下元寺虽于近代多次修缮,但其建筑规格远非昔比。现欣逢盛世,几经精心设计,倾力复建,在滴水崖前三千多平方米的地面上,一座古色古香的下元寺拔地而起。在绿树葱茏、竹林环抱、鸟鸣泉飞的优美环境中,殿堂楼阁,错落有致,画栋飞檐,金碧辉煌,雕塑彩绘,精美绝伦,一派宏伟的仿

8、汉唐建筑风格!进入寺门 ,第一进殿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的是弥勒佛,东西两侧是四大天王宝像, 四大天王手中各执法器, 寓意为“风、调、雨、顺”。弥勒是梵语的音译, 即未来佛,意译为慈化。 他笑口常开、慈眉善目、肚大能容、胸怀大度,以此教化世人。在右侧观赏滴水崖的景观,悬空隆突的危岩缝间藤垂萝蔓,较大的岩石面上有古人刻凿的“滴水崖”三个遒劲大字。下面就是岩洞石窟了,洞深3 米,宽 6.7 米,高 2.5 米。洞内冬暖夏凉。洞顶一年四季嗒嗒滴水;洞角有一小小水潭,清莹透澈,饮之甜爽,传说能益智健身,祛病延年。据说,洞内原有一尊赤铜观音,不知何年被盗。现在供奉的是一尊汉白玉观音菩萨。洞内两边的楹联寓意非

9、常深远,上联是“天雨不润无根草”,下联是“佛门难渡不善人”。进第二大殿 ,也就是到大雄宝殿进行观瞻。大雄宝殿位居中央,是寺院的正殿。殿内供奉的是端坐于莲台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其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东西两侧分臵 18 个罗汉像。 18 罗汉都是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受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间,受世人供养,为众生作福田,做善事。壁画千手观音, 雕刻工艺精湛。 这是河北省专业名家的杰作。 据说,他们当年曾参与过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刻工作,观音菩萨是我国信奉的四大菩萨之一。观音菩萨心系众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受世人尊敬!第三进殿 是毗卢殿,殿内供奉

10、的是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通显法界真理的佛身,在梵文中的原意式太阳,象征佛的智慧广大无边, 他与卢舍那佛、 释迦牟尼佛是三而一,一而三,所谓一佛有三身,三身即一佛,不同的称呼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释迦牟尼的。寺内还建有钟鼓楼、藏经阁。常言道,晨钟醒世,暮鼓发聩,寺院里的钟鼓虽常用于召集、号令僧众,但在文人笔下,却有明心见性、惊世从善的神奇功能。藏经阁是僧众、居士诵经品茶的地方。好汉坡好汉坡石阶比较狭窄,路随山转,步步艰难,每登一级,如负重荷, 让你气喘嘘嘘, 大汗淋漓。 因山路陡峭, 游人至此,不由自主地要摸着这块石头方能向上攀登,故曰“摸摸石”,又叫“好运石” 。传说,这块石头是太上老君

11、从昆仑山移来的。老君在山顶炼丹,不少人上山求道,其中也有不怀好意的人。于是,老君就想了个办法,在此狭窄的登山路上放了这块“好运石”,据传“好人摸三摸,平安上山坡,坏人摸一摸, 一头栽下坡”。向右前方观看, 茂密的丛林中, 有一巨石,每当春暖花开,蛙石日夜坐卧在这块巨石悬崖上,呼唤着春天的到来,令我们遐思故名“青蛙石”。继续上行,面前这块花岗岩巨石的平面上, 那一道道印痕,是不是很像瀑布飞流, 故而我们叫它 “石瀑布” 。据专家论证,瀑布每一万年内陷一毫米,如今这瀑布约有200 万年,是很有灵气的 。大家在此可以拍照留影!一道天门左侧这块巨石叫 “悟石”,站在该石上向东远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

12、风光。铜山的险,险在四道天门,每道天门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最险处比之西岳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有“中原小华山”之称。每道天门还配有石门和石杠,增加了铜山的神秘感,让你有上山“难于上青天”的感受。到达山顶共有四道天门。有顺口溜说:“一道天门好汉坡,二道天门腿哆嗦,三道天门惊心魄,四道天门要胆略”。就看你能否吃苦?有没有胆量?路边这棵大树已有几百年历史,叫大栎树。 像这样苍劲挺拔的古树,目前保存完好的已屈指可数。从滴水崖开始一直到四道天门,全部路面都是由石阶构筑而成,共有 1400 余阶。此石阶修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后逐渐完善,2004 年泌阳县委、县政府又拨出专款对此进行了复修,增

13、加了护栏,总投资约200 多万元。二道天门这里有明朝正德年间, 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泌阳人焦芳重修铜山顶清凉禅寺时所立的碑文,现碑文依稀可辨。右侧上方可以看到一座石碑,叫闯王碑。 传说当年闯王李自成三次进攻中原,在攻破汝宁府之前,占据铜山操练兵马,下山路上的闯王指挥部、点将台等至今仍有踪迹可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就刻了这通石碑立在这里。左侧一块巨石很象一个大乌龟,故取名“神龟石”。这边有一石碾,叫“闯王碾”,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曾率部驻扎在铜山并在此碾米,据说一升谷能碾二升米来。与下山路上的捣米杵相得益彰。前面这块冲天巨石便是“铜山主峰”,好似大砍大削而成, 也叫“擎天柱” 。这

14、擎天柱远远看去直冲云霄,若隐若现,大有一柱擎天的感觉。三道天门前面石壁似被巨斧劈开, 陡峭的裂缝仅能容一人通过,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故又称为“一线天”。石阶乃人工凿制而成,攀登时如履悬梯,前人足踩着后人头,后人头顶着前人足,简直是矗立而上!为确保游人安全,备有铁索链供人牵拉。第四道天门是登铜峰的最后一道天门, 越过四道天门,便到了观景台。第四道天门修筑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据说唐朝的尉迟敬德在这里修建有八角亭,并立有石碑,如今已荡然无存。在这里舒展一下身体,四下观望一周,不由得心胸开阔,舒恬惬意,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快乐。立身于此,环视群峰,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悬崖之间烟雾缭绕,绿涛滚滚,云蒸霞蔚

15、,气象万千!真有“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和“仰步三天胜迹,俯临千嶂奇观”之感。从四道天门上铜山主峰, 必须通过云梯才能到达。过去是在这些石壁上凿出一个个石窝窝,人们只能颤颤惊惊,一步一步地爬行。使你不敢斜视, 稍有造次,便觉头晕目眩。 正如铜山赋中所写:“头上千仞飞峙,足下万丈深渊。风微吹而身辄伏,谷偶鸣而心怦然!” 2004 年,县里拔专款对此进行了整修,通过这些石阶云梯我们便可攀上主峰。云梯高约百米,在倾斜 80 度的悬崖上。站在主峰向东南看,山岭连绵起伏,如海似涛;西北望,铜山湖犹如碧玉镶嵌在丘壑之间;泌水河像一根银线蜿蜒西去。环视山下,万壑松涛,绿谷生烟,苍鹰低回,云影变幻,令人神清

16、气爽,恍若飘飘欲仙!由于铜山草木葱茏,常年碧翠欲滴,被古人誉为“铜峰积翠”,系泌阳县历史上的“八景”之首,历代文人墨客都留有赞美的诗句。明朝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焦芳(系泌阳人)曾写过一首登铜山访济公诗:“叠翠峰峦拥梵宫,我来福地访灵踪。祖师成道冲天去,一理明时万事通。”当时山顶古寺有一尊济公铜像,故有访济公之说。清代赞美“铜峰积翠”的诗句不胜枚举,例如:“层峦盘曲贝宫幽,山色毫光翠欲流。林织晴霞清霁远,峦披法雨绿云浮。”等等。上元寺在铜山峰顶极为金贵的960 平方米的石面上, 早在汉唐时代就建立了寺庙,当时叫元通寺,元朝至正年间重修后改称上元寺,与山中、山下的中元寺、下元寺成为一体。古碑记载:“山之巅宝刹尊严,金碧流辉,照耀云霄间”。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想而知。上元寺建有东、北、南三殿,其中东殿早已被战乱匪祸所毁。峰顶西侧有几块巨大的岩石,构成天然的两座“天桥”,分别与南北两殿相通,峰顶西南角有一人工开凿的水池,名日“天池”,水清见底, 可供饮用。南殿外的崖壁上有邑人马道士于明朝嘉靖年间费了十多年功夫开凿出名为“神仙洞”的石窟。石洞内有石床、石枕、灯台及念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