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9147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内科“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名称(一级学科) :消化病学 一、学科发展及特点概述( 200字左右)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72 年,是石河子大学首批重 点学科之一,是兵团消化内窥镜中心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所在地, 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科 室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如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内镜下 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EST )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内镜下黏膜切除 和黏膜剥离术( EMR+ESD) 、超声内镜检查、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测压 术等,在区内已经达到领先水平。科

2、室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项,教育部课题一项, 兵团级课题四项及大学级以及学院级课题共十余项,科研经费约350 万元,发 表专业论文 120余篇。 2、科研情况: 获资助科研项目数项;其中:国家级3 项,省级 5 项,大学级 4 项。科技成 果: 科技进步奖,省级0 项,大学级 0 项。论文: SCI 0 篇,核刊 31 篇,普通期刊 33 篇。科研经费 350 万元。 3、医疗技术:已开展的有代表性的医疗技术(2-3 项) (1)技术名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黏膜切除和黏膜剥离术(EMR+ESD)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

3、门静脉穿刺测压术 (2)开展例数: 2005 年开展治疗性 ERCP ,目前已成功诊治来自疆内的各类患者360余例; 消化内镜中心于2003 年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和黏膜剥离术(EMR+ESD) ,目 前已成功完成 50 余例; 于 2002年开展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测压术,目前已完成300 余 例; (3)技术达到的水平分析:目前科室开展的医疗技术在疆内处于领先水平; (4)病人来源主要区域:石河子市区、周边各大团场、沙玛两县。 4、 本学科与国内外尤其是区内同类学科专业相比的优劣势(200 字) 。 优势: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72 年,经过几代人的

4、 努力,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 是石河子大 学重点学科,并努力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科室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技术力量雄厚,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 (3)在消化领域的各项诊断治疗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消 化学界的带头单位。(4)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三项,教育部课题一项,兵团级课题四项及大学 级以及学院级课题共十余项, 科研经费约 350万元, 发表专业论文 120余篇。 劣 势:新疆地处偏远,科室病人主要来源于石河子市区和周边各大团场以及沙 湾、玛纳斯两县,发展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 三、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300 字) 需加

5、强同国内外学术团体和各大院校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可以聘请院外知 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学科建设,同时可以派遣初、中、高级职称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 学科带头骨干及其人才梯队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本学科队伍自身素 质和能力建设; 医学临床、科研、教学等支撑条件需要优化和完善; 需要继续加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需要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增强综合能力,适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 理模式,推行病种分型和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 的全面质量管理。拟采取的措施: 派遣初、中、高级职称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 培养和引进博士生和硕士生,鼓励护理人员

6、继续深造; 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学科建设、人 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加强、鼓励和支持科研学术队伍的建设; 2、学科的主要方向( 2-3 个)研究方向一: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及干预治疗研究 本方向开展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肝硬化基因及临床药物干预治疗的临床与基 础研究,已形成以下研究特色与优势:具有丰富的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的经验, 能够在肝硬化大鼠模型的不同阶段给予干预治疗,通过研究气体信号分子 CSE-H2S 系统、HO-CO 系统、NOS-NO 系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表达变化,证实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硫化氢系统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生

7、、发展密切相关, 探索了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直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过程的发病机制;通过实验 性肝纤维化基因干预治疗等相关研究,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发现反义TIMP-1真核 细胞表达质粒、反义TRI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及TRII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均可 改善实验大鼠的病理学纤维化分级,且两两结合的改善效果优于一种质粒的治 疗效果;Smad7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同样具有影响肝硬化进的治疗作用;最新运用 小干扰 RNA 技术研究证实, RNA 干扰技术的干预治疗更加优越,通过多种方式、 方法,逐步实现了从单基因治疗向多基因、多环节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基因 干预治疗。另外,本方向开展多年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

8、测压术,已 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规范的操作技术,对临床药物干预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疗效 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向二: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癌早期防治适宜技术研究与应用本研究方向基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癌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的疾病发生的民族 和地域特点,开展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癌遗传易感性及发病机制等相关研 究,已形成以下研究特色与优势: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癌和新疆维吾尔族 宫颈癌早期防治适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和哈拉布拉乡 建立了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癌研究现场,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建立医疗合作网络等形式,开展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 癌的筛查

9、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拟形成一套适宜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模式并示范应用。同时对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 胃癌发生相关的基因进行了表观遗传学研究,为探讨基因甲基化作为食管癌、 胃癌早期分子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向三:消化内窥镜的诊断和治疗, 自上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消化内 镜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消化内窥镜专业作为一个 崭新的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 本学科于 1981 年成立了消化内镜室, 2002 年被授 予“兵团消化内窥镜质控中心” 。目前在内窥镜方面已开展的的项目有:无痛胃 肠镜常规诊断和治疗,超声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

10、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 术,内镜下激光治疗食管狭窄、肿瘤术,内镜下胃肠息肉电凝、电切术,食管 狭窄扩张术及食管幽门支架置入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十二指肠乳头 切开取石术 (EST ) ,胆管结石网篮碎石 / 取石术,胆道内外引流术 (ENBD/ERBD) 、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造瘘术,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 化、套扎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等,在区内处 于领先水平。预期达到的目标:获资助科研项目数项;其中:国家级4 项,省级 5 项,大学级 6 项。科技成 果: 科技进步奖,省级2 项,大学级 2 项。论文:SCI 4-5 篇

11、,核刊 40 篇,普通 期刊 40 篇。科研经费 100 万元。 3、医疗技术发展预期达到的目标(2-3 项) (1)技术名称: 肝内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 内窥镜的诊治: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300-500 例/ 年,内镜下黏膜切除 术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SD) 100-150 例, 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造瘘术30例/ 年; (2)拟引进新技术的可行性和采取的措施:可行性分析: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全国农垦系统最大的一所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 院” ,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教、研和医技人材培养的中心和

12、基地,也是新疆 北疆地区医疗服务中心。该院拥有一批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高、中级技术骨 干力量,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设备。我院在着重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努力完成 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的规定技术项目指标和重点专业技术指标的同时,大力支持各科引地开发新技术、新项目。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72年,是石河子大学首批 重点学科之一,是兵团消化内窥镜中心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所在地, 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消化内科拥有医疗、教学、科 研于一体的优秀人才梯队。科室注重培养、吸收人才,鼓励和支持开展新技术、 新项目。采取的措施: 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注重人才培养

13、和引进,提高整体素质。鼓励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的人员从事临床指导和学术经验继承及研究工作;聘请一批院 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 术、新项目的开展;根据科室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对中、高级职称人员要确 定专业特长发展方向和主攻专科专病研修计划,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 有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青年医务人 员“三基”、 “三严”培训及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 范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 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增强综

14、合能力,提供优 质服务。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健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适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推行病种分型和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全员 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4、人才培养预期达到的目标 (1)本科教学提高理论及技能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本学科承担临床 医学专业、国防生、预防、影像、检验、口腔、麻醉、留学生等不同方向、不 同层次的本科生。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 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大纲,为医疗系 统 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加强教学领导

15、与质量管理。规范本学科教研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制定 教研规划,建立团队成员学术档案,对其教学改革、学术科研、学术交流等活 动进行科学管理。倡导老中青结合,在对专家、教师、学生等进行需求分析的 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如内科学、物理诊断学)特色,制定教学改革计 划,在吸纳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相关教改实验研究, 切实进行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进一步丰富完善教研成果,使教学研究相辅相 成。 提高整体教学团队素质。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等方面的 交流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就校外师资教育而言,积极参与各种师 资培训活动,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发

16、挥重要作用。 汲取教学经验、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方面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以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及专著发表、教材编 写出版、调研考察、实验报告、精品课展示、教学观摩、教师培训班等不同的 角度、形式和层次,向同行学习、吸纳、介绍、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 法和经验,从而推动本学科教学更为健康的发展。 (2)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数量及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 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管理体制,加强学位授予工 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科整体学术水平。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活跃学术交流活动。一 方面支持教师外出访学深造,丰富学术资源,提升学术水平;另一方面鼓励他 们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活动,积极与业内同行交流,拓展学术 层面;同时以团队成员为主,成立学术科研小组,定期进行学术探讨,互相交 流学术成果(如论文、专著等) ,突出学术创新性,鼓励他们把握学术动态,发 表研究成果。 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化。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和校园网络,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 发和共享,为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