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9105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日期: 2010-05-27 来源:北海市海城区委组织部作者:北海市海城区委组织部阅读: 442 次海城区位于北海市区中心,下辖1 个镇和 7 个街道办事处,有城市社区 43 个,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168 个,其中党委 1 个,党总支 11 个,党支部 156 个,党员 4565名。近年来,海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拓宽和丰富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内涵。2006 年广场东里社区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 年海城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和

2、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独树根东社区、广场东里社区、贵州南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一、主要做法 : (一)适应资源整合的需要,创新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党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推行领导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义工关爱扶贫”对子、党建工作责任追究等党建工作制度,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领导工作体制的健全,进一步强化共建共享的责任,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近年来,围绕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重点抓好社区“ 83”行动规划的落实,新建扩建社区办公场所面积3423 平方米,新建社区办公楼8 个,43 个城市社区中有25 个社区达到示范社区 300 平方米以

3、上的标准,所有社区按“五室四站一校一场所”进行配置,基层党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二是全面推行“三个纳入”,进一步增强资源整合的能力。把社区党建纳入区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评、把党员干部在社区的表现纳入干部考核和党员考评,全面推进“三个纳入”。现在,每年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各项社区创建和社区服务活动超过200 次, 220 多个单位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内部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并资助部分社区完善了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三是城乡党员互助合作,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以“党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城乡联助”等三联形式,积极开展基层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和横向联合活动,并把“

4、以城带乡”理念引入社区党建工作。如银湾社区党支部与驿马村党总支签订联建协议书,建立固定城乡党员培训基地,银湾社区党支部发挥社区文化资源优势,在驿马村开设了科普、音乐、舞蹈培训班,扩大了党员的信息交流范围,丰富了组织生活的内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二) 适应党员队伍的变化,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社区党员队伍构成较为复杂,有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针对党员构成的实际情况,对辖区的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一是推行“双向机制”,管好在职党员。以“社区互联网工程”为切入点,健全和完善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

5、党员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工作。如在条件成熟的广场东里等社区建立在职党员管理站,要求在职党员与居民、困难群众、贫困党员构建双向服务网络,通过宣传栏、政务公开等形式,定期公布在职党员与群众“结对子”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动态管理档案,互通帮扶信息,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目前,全区已有670 名在职党员与社区1300 多户居民建立新型的“双向双帮”关系。二是倡导“设岗定责”,管好无职党员。建立“设岗定责”制度,倡导社区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根据个人特长,认领法律、文艺、卫生、培训、治安等多种志愿服务

6、岗位,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亮身份”、“假日党建”等活动,并聘请义务监督员对党员的履诺情况进行监督。全区近 900 多名无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服务岗位。努力克服党务工作过于依附行政权力的官员化倾向,通过民主选举平民党员担任社区下属支部的书记,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平民党务工作者队伍,目前,全区社区下属95 个支部中已配备70 名平民党务工作者。 三是试行“1234”机制,管好流动党员。“1”是发放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入地党组织及时记录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2”是确定两个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活动日。“3”是完善三项制度,即流动党员所在地的党组织协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联系服务制

7、度。“4”是党组织每年与流动党员联系至少4 次。通过这一机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员的管理,确保 130 名社区流动党员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组织不断桥,做到知去向、知现状、知思想。(三)适应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遵循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与经济社会结构相契合的内在规律,自觉适应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实现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从垂直式向网络化转变。 一是推行经济协会建立党组织。针对经济协会、新社会组织党员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不能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等问题,区委指导在行业协会中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设置。如 2008 年 5 月指 导成立了北海首个珍珠行业协会党支部,设立党员诚信岗,并倡导诚信经

8、营,同时以经济协会为载体,通过在渔村建珍珠养殖场、在城市设珍珠销售店的经营模式,探索“城店乡场”互助合用发展模式,对有经营愿望、销售珍珠产品愿望的养殖户给予帮助和扶持。现全区协会党员通过“多帮一”和“一帮多”形式,与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结对帮学124 户,建立科技结对户335 户。二是探索建立 社区楼栋 特色党组织。 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努力 把党组织延伸到居民楼栋、专业市场等最小的社会生活群落,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新形势相配套的社区党组织管理体系。如为了更好的把党的活动延伸到楼栋、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楼栋,寓党建工作于商务“栋楼”建设之中,今年 4 月在正虹广场大厦成

9、立了北海首个“商务楼栋”党支部,填补了海城区商务“楼栋”党建工作的空白 。现正探索建立贵州市场、玛莉亚医院等特色党支部。三是推行 “一建二联三挂靠”组建企业党组织。 根据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 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成立非公有制党建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点联系,派驻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并推行了“一建二联三挂靠”的组建方法,努力将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如在北海阔尔登家具装饰公司、北海广物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北海新奥燃气公司等5个条件成熟的企业分别单独建立了党组织。而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北海肥佬食街,我区通过“党建带工建”方式,成立了北海肥佬食街

10、工会组织,并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条件等等,逐步消除非公党建工作中的“盲点”和“空白点”。(四)适应社区工作体制,创新党组织激励保障机制把社区党员干部作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力军,全面构建关爱社区干部工作新机制,促进了社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一是示范激励。把竞争机制引入党组织建设,按照示范社区600 元/ 月、先进社区 500元/ 月、达标社区 400 元/ 月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落实社区办公经费;此外区财政按照每社区支部250 元/ 年的标准落实社区党建经费,区留存党费进行适当补贴,有效地调动社区党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1、二是考评激励。 对成绩突出的社区党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优秀党务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如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独树根东社区原党委书记郭成莲因工作成效显著,被组织上通过法定程序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为社区干部树立了榜样,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保障激励。 把社区干部的工作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工作补助自然递增机制,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现在我区社区干部正职每月的工作补助是860980 元,副职是 780900 元,委员是 750870 元。建立了社区干部正常离任补助办法,设立特困社区干部救济基金,使社区干部干得放心、走得

12、称心。此外,对非社区干部担任社区下属党支部书记的平民党务工作者,区财政每月给予100 元的工作补助,并尽量在组织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他们,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 适应推进和谐海城建设的新要求,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创新开展“社区红色沙龙”、“党员义工服务社区”等活动,初步搭建了“教育党员、联系群众;团结党员、服务群众”的桥梁和平台 。一是“社区红色沙龙”寓教寓乐。紧扣基层党建的工作脉搏、党员意识的培养提升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红色电影晚会、红色论坛讲座、厨艺大比拼、红色故事会等集体性与小组型、理论教育与主题践行、专题性与综艺“大拼盘”相结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组织生活内

13、容,激发党员的热情和活力,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自 2007 年以来,我区共举办红色沙龙活动136 场次,参加人数 11565 人, 党在基层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 3000 多名基层群众、共青团员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党员 290 人。二是“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深得民心。围绕社区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党员特长组建了义诊、法律咨询、就业咨询等 10 支不同类别的党员义工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就业、社会保障咨询、义诊、修理等多种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党员义工队伍救助帮扶困难群众超过2000 人,化解社区矛盾 130 余件,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

14、咨询12000余次,解决群众难题700 余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600 余人次,解决就业岗位 500 余个。 三是“ 党员志愿服务队”助推项目。2009 年我区各街道承担市 15 个项目涉及 3000亩土地、 300 多户的拆迁工作和11条民生路网工程建设,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顺利推进我区的项目建设,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以主人翁姿态,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和拆迁小分队,主动投入到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全力做好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和急难之事,成为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有力地推动了辖区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二、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

15、,海城区在加强街道社区党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到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1. 思想认识“滞后”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不适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逐渐分离到社区,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同时,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落户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进入社区,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党对社区领导,服务群众,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有些领导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模糊认识,思想观念还

16、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重经济、轻党建;部分驻社区单位认为社区建设只是街道社区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对工作不支持、不参与,或只是停留在开会表态的层面上;部分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2自身建设“软肋”与提高干部素质加强驾驭社区工作复杂局面能力的要求不适应。 当前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 战斗力不够强的部分原因在于党组织自身建设上存在“软肋”现象。一是班子综合能力与社区新任务不适应。社区党组织班子对党的理论、政策理解不够深,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办法不够多,引导社区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不够清。二是社区干部业务能力与工作新要求不适应。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业务不够熟悉,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不多。三是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工作新形势不适应。教育培训形式相对单一, 内容不够丰富, 力度不够, 社区干部应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复杂局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3经费投入 “挚肘”与社区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适应。目前,我区城市社区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区政府按月划拨的财政办公经费补贴,二是社区收取的房屋租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