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84508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课时一教学目的1 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或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 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教学过程:一、导语:1985 年 6 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 5 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2001 年 9 月 30 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208 例,死亡 641 例。

2、专家估计,2001 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 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 2010 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 1000 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 150 万。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师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 20 年,可已导致全世界 7000 多万人感染,300 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 年底全国 HIV 感染者已超过 100 万。二

3、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 HIV 感染者约 70%是 15-39 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学生自主发言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 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

4、、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学生小组讨论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四、课堂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课时二教学目的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 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

5、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 病毒存在于患者和 HIV 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 HIV 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 5 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

6、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3、学生自主发言。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四、课堂小结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课时三教学目的1、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2、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

7、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 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它有哪些传播方式呢?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症状 (1)人感染 HIV 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 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

8、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2、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 HIV 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 2-3 年,长则 10 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 HIV 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 HIV 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 HIV 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

9、否感染。3、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 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4、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

10、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5、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6、学生自主发言。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四、课堂小结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

11、意识。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二、 讲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二)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 艾滋病预防措施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2、小组讨论总结(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1、小组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2、小组代表发言三、课外延伸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 ) (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