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生命(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8265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与生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洋与生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洋与生命(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洋与生命(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洋与生命(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与生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与生命(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海洋与生命童裳亮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2 、学习本文按事物质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本文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将本文的知识点运用概念图方式进行条理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上课之前给大家提一

2、个问题: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是“类人猿类猿人猿”,如果再问,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可能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了。如果再问,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呢,可能大部分同学都说不清了。今天我们学过这篇文章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旅海洋与生命( 投影: 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童裳亮,山东海洋学院教授、 科普作家。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 本文是他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三、课文研析(一)解题、学习说明文知识大家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讲了哪些内容?课文讲了“海洋”、 “生命”及 “海洋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我们理解的重点应放在“与”字上,即海洋与生命的关

3、系上。这种说明事物之间关2 系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大家通过阅读第五册知道,依据不同的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实物说明文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 景泰蓝的制作,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事理说明文。现在大家阅读有关事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见“单元训练目标” )好, 大家了解了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这篇文章。(二)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三)内容研析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十分明晰的,一共有三个小标题,最后还有一段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问题一:作者为什么写这四部分内容?这四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先来看这四部分分别讲了什

4、么内容,最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问题一: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浩瀚)问题二: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 “大” 、 “深” )问题三:为了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列数字2、作比较,此外还进行了假设)问题四: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列数字: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而确切的印象。但是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一些估计的数字要交代清楚,而且应力接近实际。(见第五册 P18)作比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还有一点就是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问题四:文章开头

5、的两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描述。作用:非常生动,形象,描述了海洋的美丽景象,以人入胜)总结:总之,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的既大又深。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和“深”呢?这和下面的内容有何关系呢?让我们先看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问题一:这部分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摇篮” 。什么是“摇篮”?语的解释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发源地”。 “生命的摇篮”也就是生命的“发源地”。这一部分是讲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那么,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这一部分就回答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3 问题二: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来认识。

6、1、我们的祖先是诞生于陆地还是海洋?(海洋) (6)2、生命在海洋中是如何诞生和演化的?这里需要了解海洋生命诞生和演化几个阶段。海洋“异养生物”细菌(约32 亿年前)海洋“自养生物”蓝藻(约1 亿后)海洋“动物”和“植物” (动物如“原生动物” 、 “海绵动物” , ;植物如海洋藻类等)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以“亿年”记)3、生命为什么没有诞生于陆地,而是诞生于海洋之中?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生命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条件一:海洋提供了生物组织必须的“水”。水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陆地上也有水,为什么生命没有在陆地上诞生呢?(陆地上水少,而海洋水多)条件二:海洋提供了生物必须的养料“无

7、机盐“。生物诞生和发展除了水,还需要“无机盐”。研究:陆地上也有无机盐,为什么生物不能吸取呢?(陆地上无机盐原始生命不能直接吸取,而海洋中的无机盐可以毫不费用力地吸取。 )条件三:海洋提供了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原始生命诞生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条件。这一点只有海洋具备, 而陆地不具备。科学知识:水的比热大,加之水体浩大,所以温度变化小;而空气比热小,温度变化大。条件四:海洋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小结:文章从以上四个方面说明了原始生命为什么诞生于海洋的原因。这些条件只有海洋具备,而陆地不具备。4、高等动植物又是如何诞生的呢?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明白了生命在海洋

8、中诞生的过程和原因,这还只是说明了海洋中的动植物诞生的过程,但是海洋中的动植物都是低等的,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则是在陆上诞生的,因此,还必须说明陆地高等动植物是如何诞生的。这一部分首先说明了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用我们人体血液是半咸的来作证。其次重点说明高等动植物在陆地上诞生的过程及原因。4 最后说明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总结:这一部分首先说明了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和发展过程,接着说明了为什么原始生命能够得以在海洋中诞生的原因,最后说明了高等动植物诞生演化的过程,从而说明了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由果及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语言准确、通俗。很显然,这一部分应该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辽阔的海洋,是生

9、命的摇篮。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大家也知道了陆地上最高等的动物人类,其祖先是海洋中的动物。当看到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儿,不知大家是否想到,这可就是我们的祖先啊!不知道这些鱼儿将来还会不会也变成人?海洋诞生了我们人类,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她不仅生育了人类,也养育了人类,正如文章第 18 小节所说的“辽阔的海洋, 昔日是生命的摇篮, 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海洋能为我们人类提供哪些东西。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牧场”是指哪里?(草原)这里指哪里?(海洋)所以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比喻) 。牧场为牛羊提供了充足的草, 海洋为人类能提供丰富的资源。 这一节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

10、启下的作用。第二层:写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第三层:写丰富的海洋植物具有多种作用海洋真是个宝藏啊!第四部分结尾概述祖国辽阔富饶的海疆,展望祖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景。(四)结构分析现在我们回到刚开始提出的问题上来:作者为什么写这四部分内容?这四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第一部分:突出了海洋的“大”和“深”。这是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基础。没有辽阔浩瀚的海洋就不会有孕育生命的环境,也就不会有今天丰富的水产资源。第二部分:阐述了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阐述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

11、作用,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 ,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部分:概述我国的海洋情况,展望前景。5 总之,第一部分为第二、第三部分打下了基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从过去、现在两个时间维度论述了海洋与生命的关系,最后联系我国海洋情况,并进行了展望。从四部分的关系上看,第一部分是“因” ,第二、三、四部分是“果” , “先因后果”。从第三部分来看,先讲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的过程,再讲原始生命为什么能够在海洋中诞生的原因, “先果后因”。因此就全文整体来看,就是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安排材料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这也是事物说明文常用的一种说明顺序。(五)说明方法问题一:从全文来看,这篇

12、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列数字:如第 3、4 节等。2、作比较:如用海洋的总面积与陆地的总面积比较,用海洋的平均深度与陆地的平均高度比较。3、打比方:如“原始生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的新纪元”, “巨大的海洋就像天然的温箱 ,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 “天然的牧场”等。4、举例子:如介绍今天的一些高级海洋动物,举了海龟、海蛇等例子。5、作描述:如课文开头描述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 “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又如在“天然的牧场”部分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植物时,对各种海藻作了细致的描述,有的写颜色,有的写形

13、状,使读者觉得海洋的植物真是“五颜六色,形状万千,无所不有”。结语:通过本文,我们认识到了海洋对人类的重大作用,正因为如此,早在 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投影)但是,现在,我们人类在享受海洋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资源和宝藏的同时,却不注意保护海洋资源,无节制的捕鱼已使许多海洋鱼类资源濒临灭绝;海洋被作为垃圾清理场,遭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已使南极冰川日渐消融,造成海平面日渐升高,未来将有众多的陆地变成海洋,许多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在海中,等等。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海洋,迟早一天将会遭到海洋的报复。请记住:海洋诞生了我们海洋也会毁灭我们!四、课外作业1、课后练习:三、四、五2、预习语言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